分享

附子中毒现象

 厚朴百合中医 2020-06-17
附子是回阳第一要药,我们经常广泛用于各种阴寒病症,尤其在北方,更是应用频繁。但几乎很少发生毒副作用,正因如此,让人似乎觉得附子就没有毒性似的。其实不然,附子就是附子,绝对有毒,但是否会出现中毒反应,则取决于个人体质,取决于药物剂量,取决于配伍。

1. 首先,附子中毒与否,与个人体质差异极大。

同样剂量的附子,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没有任何感觉,但有个别人就有感觉:比如口唇、头部发麻,胸背部发麻,手脚麻木,肩背部麻木。轻微的头晕,视物模糊不清。等等。其实这些,也就是很多人称为的药冥反应,是非常好的现象,类似于喝酒喝到刚刚有感觉,但还不至于醉。这个时候头脑清醒,思维反应都是很正常的。也有人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感觉,也有人会出现面色如醉,面部潮红的感觉。

2. 其次,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附子的反应不一样。

   有一段时间,可能30克都没有任何感觉,但过一段时间,哪怕10克都有很多感觉、反应。同样的剂量,在不同时间,反应不一样。而哪怕小一些的剂量,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反应。

3. 同一个人,同一天服用,安静运动状态不一样

   除了时间上的差异以外。同一天里,可能早上安静状态下服用,没有出现任何反应,但下午外出开车受凉后却出现了头晕,全身麻木,口唇、面部麻木的情况。

   运动可能促进了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导致作用出现。而安静状态下,药物并没有迅速运行全身,所以并无症状反应。

4. 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中毒反应

可能是同一个人,用同样剂量的附子,但上一次是口唇麻木,但这次却不只是口唇麻木,还有头皮发麻,肩背部发麻,眼睛困乏无力,困乏想睡觉的感觉。

5. 同样的一副药,配伍不同,反应也不一样。

   比如,早上的药里面,没有放蜂蜜,喝了没有任何感觉。下午的药里面,放了蜂蜜,却出现了口唇、面部,肩背部麻木的情况。

   有时候为了增强疗效降低毒性,专门配伍了炙甘草、蜂蜜,但却出现了类似的反应。

   而有时候没有放制附子,却没有出现任何反应。

6. 相对而言,剂量越大,出现中毒反应的概率较高

为确保安全,正常成人,我一般都只用10克附子,也往往可以迅速取效,并没有说剂量过小,而达不到疗效的情况,所以,我不主张过多大剂量连续应用附子。

如果因病情需要,一定要用,也尽量先从小量开始,待掌握个体反应特点后再逐渐增加剂量,谨慎稳妥,确保安全。

7. 生附子显然容易比制附子中毒

所以,临床上,我们尽量不使用生附子。

   以上都是我在临床中观察到的现象,很多都是亲自感受,随笔以记之。

   虽然,我们称之为中毒,但根据观察,除了容易出现麻木、目眩头冥的这些药冥反应以外,并没有出现其他对身体有损害的情况。而且诸多症状随之消失,因此,难怪很多人称之为药冥反应,无需过虑,反倒认为是很好的现象。

对于出现反应较大,麻木眩晕较重的情况,应当迅速进行处理。

最为常见简单的处理,就是生甘草绿豆煎汤服用。安静休息。

对于严重的,一定要在有经验、有条件的医师指导下进行抢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