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例外,都输液抗生素多日,或者以支原体感染用阿奇霉素,或者以细菌感染用头孢,或者同时抗病毒治疗,也同时服用各种止咳药,但咳嗽并未能彻底治愈。个别的还有逐渐加重的情况。 西医治疗咳嗽,大多认为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炎症感染,或是病毒,或是细菌,或是支原体。所以,抗生素抗病毒抗支原体治疗是对因治疗措施,从逻辑上来说,并没有任何问题。按说有的放矢,应当收效确定。但很显然,只有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减轻消失,但还有不少人并不能减轻。 显而易见,这与西医思维认知局限有关。同样的环境下,有些人发病,有些人不发病。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虚弱,病邪侵入。患者自身体质状况与发病关系密切。而西医用药,不管男女老幼,都用一样的抗生素。对患者自身体质状况并没有详细区分。这才是治疗难以取效的关键。 与西医不同,中医针对个人体质不同,发病特点不同,将咳嗽以症状分类,详细分为:风寒、风热、风燥、痰湿、痰热、气虚、阴虚、上实下虚等13个类型。显然分类精细,更贴近临床观察。针对性更强。每一种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来进行治疗,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更加注重患者整体。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心肝肺脾肾五脏密切关联,并不只是肺部才会让人咳。比如有人生气后,气急咳嗽,甚则咳嗽带血。这是很多肺癌患者咳嗽的重要表现。患者在生气后咳嗽明显加重,甚则咳血明显增多。而最为常见的咳嗽痰多,白痰多,往往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痰湿内停,引发咳嗽。这也就是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的道理。而很多患者暴饮暴食,爱吃寒凉,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通过健脾化痰之后,痰液减少,咳嗽也明显减轻。 我们平常最为常见的受凉外感后出现的咳嗽咳痰等证,往往是因为外感风寒所致,有的没能及时治好,郁而化热,导致痰热,或者外寒内热。也就是西医常说的急性支气管炎炎症感染等证,用西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这类似于中医的清热解毒治疗。对于热证效果,往往取效迅速。但很多患者因体质较弱,也就是素体阳虚怕冷,这个时候无力抗御风寒,如果再用上抗生素等寒凉性质的药物,往往导致病情缠绵难愈。究其机制,就是形成了外感风寒,内有寒饮的情况,治疗需要外散风寒,温化寒饮,我们常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临床常见用了抗生素后没能治愈的,大多属于这种情况。 另外,因个人体质的不同,外感风寒内有寒饮也可以郁而化热,出现痰热内蕴的情况,这个时候都需要及时迅速的清理痰饮郁热。其次,随着咳嗽日久,往往有耗气伤阴的情况,需要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补气养阴,增强患者体质。才能抗邪于外。 综合以上,中医针对咳嗽、哮喘的分类很精细,针对性强,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及时,往往取效迅速,疗效确切。不能一遇到咳嗽,就总是认为输液就能很快治好,哪种如果不是急性炎症感染,往往难以速效。反倒不如中医迅速而有效。男女老幼,皆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