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曾对什么感到好奇?

 亮叔经济学 2020-06-17

最近两周积极心理学课程的主题是“好奇心”。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们:“你曾对什么感到好奇?你是如何探索的?”

两个男生好奇的是电子游戏,探索的方式是购买和体验。一个女生最近好奇的是网红店,打算去体验一下。

我备课的时候已经读完了《好奇心》这本书,划了许多重点,做了许多笔记,也反复阅读了其他积极心理学著作中关于“好奇心”的定义与阐释。

但是讲课的时候只讲了一点点“知识点”,整节课我们几乎都在聊天。我和学生聊了很多自己过去的事。很奇怪,这些往事备课的时候想不起来,和学生聊天时就纷纷想起来了。

看来聊天真是比阅读和工作更调动回忆。

我曾经非常好奇是事物是村里的地道,那是和苏联备战的年代修的。入口就在我们村某户人家废弃的老宅里。每次经过都想下去看看。但有一次尝试的时候被看到被严厉喝止了。对方无意打击我的好奇心,只是讨厌我闯入他家的地盘。

我还曾经对笔记本感到好奇。当年我看电视剧,电视剧里的高富帅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星巴克,那是非常酷的事,简直令人向往。

我还曾经对无线鼠标好奇。我当时觉得没有鼠标线的无线鼠标真是高科技啊,我那时甚至不知道它的一端插在电脑里,以至于闹过笑话,有一次用别人的电脑放PPT的时候就没有把那一端插进去,以至于困惑无线鼠标到底怎么使用。

我好奇过语文书上那些课文的作者,几乎按图索骥的买过他们每一个人的著作。这是一个孩子对教科书的迷信,没有人告诉他这是一种愚昧。幸好也没有人反对。

时至今日我依然有认真阅读注释的习惯,看到作者引用的文字常常忍不住去查阅原著。这是当年读语文书保留的习惯。遗憾的是只有语文教科书这样做,那些历史书、地理书并没有注明它们引用的到底是哪些著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很有意思,文人再怎么无行,也不像其他学科的教科书专家那么无耻。

我对太阳能热水器好奇过,对有线电视好奇过。那是穷乡僻壤带给一个男孩的好奇心。因为家里的电视只能收三个频道,小时候也没有电子游戏玩,我看了很多书,编了很多故事,自己发明了很多游戏。这未必是什么创造力,毕竟我小时候编的那些故事和发明的游戏并不好,它们往往幼稚无聊,只是一个孩子打发时间追寻快乐的方式。

我长大后自学积极心理学,纯粹是因为对人性的优势和美德好奇,无数成人无数著作批判人性的阴暗与堕落,但是那些内在于灵魂的优势与美德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少有人用科学的研究告诉我。所以我学习积极心理学。

我自学经济学,是因为某个夜晚听同事讲了一个有趣的经济学故事,非常感兴趣,就开始看经济学著作,一发不可收拾。

好奇心像是平常之事,就像我的学生们对新出来的电子游戏总是充满好奇。但是我们并不应该视自己的好奇心为平常,就像我们不应该轻视自己身上其他的优势与美德一样。那些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力量所在。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的著作国内只翻译了两本:《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两本书里有两个关于好奇心的故事都非常打动我,我把它们讲给学生听,也分享给你:

维拉·鲁宾七岁的时候,一家人搬到了郊区,她从卧室的窗户向外看,第一次看到了满天繁星。这种体验太令人震撼了。她说从那以后,她便想不出除了研究星星,还能怎样度过一生。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萨姆·布朗宁15岁那年,有一次,父亲带他去百慕大的珊瑚礁旅行并潜水,萨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发现神秘、美丽又危机四伏的海洋世界竟如此令人着迷,就下定决心做进一步探索。于是,他在高中选修了许多门生物课程,目前正向海洋生物学家的目标迈进。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我着迷的并非这两个真实故事浓浓的励志味,而是好奇心对人生的影响。就像年轻时候的米哈里好奇为什么面对挫折有人坚强不屈有人一蹶不振,然后用了那么多年来学习和研究,然后又用了几十年来研究“心流”。

好奇心,常常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吗?

这是令人着迷的问题。

你曾对什么感到好奇?你是如何探索的?欢迎留言分享给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