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FO再度搬迁撤出中关村,90后CEO耗费近百亿烧出了哪些教训?

 胡华成 2020-06-18

昨日有媒体曝出,小黄车OFO搬离了它的发迹之地中关村,这已经是OFO的第五次搬家。据了解,OFO的公司还有200人左右,这与巅峰时期的3000多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短短五年时间,小黄车走了很多企业的一辈子走的路,从初创时期的萌芽,再到获得融资后的大举扩张,再到巅峰时的独角兽企业(最高估值200亿),再到退押金危机,最后到落寞搬走中关村。

五年内,小黄车的兴起在我国引爆了一场共享经济的革命,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等纷纷涌现。

小黄车的创始人戴维是一位年轻的90后,从学生到30亿身家的CEO,再到被列入失信名单(禁乘飞机、高铁、动车等),他承受了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戏剧化经历。

近期,有媒体曝出,除了原有业务外,小黄车正在研制智能电动车,直接对标小牛电动车。

电动车的未来到底怎样还不好说,但至少小黄车现在连押金都是一点一点的退,几乎宣告了小黄车业务的失败!

据统计,小黄车从刚开始的融资到最后一轮,共募集了超过90亿元人民币,可能达到100亿左右,因此,近百亿的代价之后,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呢?

1

高估人性

小黄车的初衷是想达到一个无桩停车、随时停放的理想状况,让用户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可是当用户自由度过大的时候,公司往往会失去控制。

毫无疑问,小黄车在理论状况下盈利模式是行得通的。然而,现实不是乌托邦,有很多其他的因素需要考虑,尤其是人性。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贪婪,每个人都喜欢自己拥有的更多

小黄车的便利性激发了人们占为己有的欲望,于是在小黄车推出后不久,我们就发现很多小黄车上面都被加了私锁。

想要骑行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有钥匙。

有人说是因为中国人穷惯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把这些车放在发达国家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然而现实打脸了说这话的人。据报道,小黄车投入英国市场后也发生了车辆被占为己有的情况。

所以,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2

产品质量不过关

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的小黄车被据为己有了,但是仍有大部分小黄车还会在一线城市街头出现。可惜令人吃惊的是,可以骑行的车辆甚少。

之前有次,心血来潮想骑一次小黄车,可是在找了接近十辆的小黄车之后,我放弃了。因为扫码之后才发现,不是链条断了,就是轮胎没气,还有的干脆只剩一个轮子了。简直是惨不忍睹,一辆能骑的都没有。就这样的质量想要长时间的供应市场,那是相当难啊。

3

盈利模式过于单一

在小黄车疯狂烧钱的那两年,用户增长蹭蹭的。2017年6月,小黄车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1758万人数。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2000万。

这么巨大的用户量,小黄车的主营也只是聚焦在月卡、年卡上面。公司也一度尝试在APP上承接一些视频广告。虽然短时间内订单暴涨,那是因为建立在低基数上面的。


4

铺张浪费

小黄车是由两个北大的研究生合伙成立的,对于外面的世界还不甚了解,再加上前期融资太过顺利,于是造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据悉,小黄车最早使用的办公桌是120元左右的桌子,在拿到上亿的融资之后,员工的办工作立马都换成了2000元的可升降办公桌。鼎盛时期,公司正式员工达到了3000人,这得多花多少钱?

在薪酬福利方面,小黄车也是蛮大方的,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不少,而且还花费上千万元请鹿晗来做广告。


我仿佛听到了投资人心碎的声音!

难道说共享经济真的就行不通吗?为什么行业的老大老二都失败了,很多其他的共享单车公司也都纷纷失败,是这个行业的问题吗?

同样是做共享单车的江苏常州企业永安行就打破了这种魔咒,它不仅没有破产,而且还实现了盈利。原因就在于它没有去考验人性,它就老老实实地做有桩换车业务。车辆不仅保养的良好,而且也省去了极大的运营管理费用,因此盈利也是正常的了(2018年公司净利润1.19亿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