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245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颈动脉斑块对中老年威胁大,所谓的“定时炸弹”一点不假,斑块掉落形成栓子诱发脑梗、心梗并不罕见,而目前西医的处理方式多是口服他汀类药物以稳定斑块,却不能消除斑块。来,看中医说!(编辑/宁佳佳) 桂枝茯苓丸合参三散治疗颈动脉斑块 作者/彭坚 患者刘某,男,64岁,广西梧州人,2010年1月23日初诊。患者多年来患有眼底黄斑病,心肌缺血,血脂高,血压高,服降压药尚能控制在140/90mmHg左右,上周检查有颈动脉斑块,左总动脉6.1m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mm,颈内动脉5.1mm,右总动脉6.1mm,IMT0.8mm,颈内动脉5.0mm,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内膜上可见一长4.1mm、厚1.1mm的斑块,形态规则,内部呈强回声。于左颈动脉分叉处后内壁上可见一长4.3mm、厚1.2mm的类似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 经常头晕,容易疲劳,睡眠欠佳,察之舌淡暗红,脉弦细涩,偶尔有歇止。用桂枝茯苓丸加减、参三散加减: 煎剂:葛根90g,桂枝10g,甘草10g,赤芍10g,牡丹皮10g,桃仁10g,茯神30g,天麻15g,黄芪60g,生姜10g,红枣10g,15剂。 散剂:西洋参90g,丹参30g,三七30g,红景天60g,穿山甲15g,水蛭120g。 研末,每天2次,每次3g,饭后开水送服。 2011年1月3日二诊:服上方后,头晕明显好转,睡眠得以改善,精力充沛许多,没有停服降压药,但血压稳定在低于140/90mmHg范围,察之舌淡红,脉弦。 患者服煎剂不方便,要求长期服散剂,用参三散加减: 西洋参300g,三七60g,丹参60g,红景天60g,琥珀30g,天麻60g,水蛭300g,鸡血藤100g,牡丹皮30g,桃仁30g,赤芍30g,穿山甲30g,葛根90g,山楂90g。 研末,每天2次,每次3g,服后开水送服。 2012年9月25日三诊:患者服上方后,感觉舒适,因为没有机会到长沙来,即用原方反复研末服散剂,将近1年8个月。本月初检查,颈动脉斑块已经消失,血脂正常,血压正常,已经停服降压药半年多。 用方思路 一诊煎剂是桂枝茯苓丸加减,散剂用参三散加减。我在使用参三散的过程中,经常加入红景天、水蛭两味药。红景天是藏药,产自青海、西藏,质量高者,气味芬芳,质地致密。我见凡到西藏旅游的人多要服用红景天,以缓解高原反应。这个信息引起我的注意,推想此品必有增加心肺供氧的能力,这是中药中很少有的功效。三七、丹参也可以活血,疏通血管,但没有改善肺部功能的作用,所以在参三散中,我常加入这味药。然而,翻遍所有的本草著作,包括《中药大辞典》,只是简单介绍其有活血止血的作用,并且语焉不详。水蛭是虫类药中最能够活血化瘀、疏通血管的药物,在动脉斑块形成之后,一般草木之品很难消除,非此品合穿山甲不能担当软坚散结的作用。水蛭的药性貌似峻猛,但我亲自尝试了一年,每次3~5g,甚至有时每天30g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二诊将两方合一,做药丸缓图。患者服用一年多,获得痊愈。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与颈椎病相关的另外一种严重疾病,与颈动脉血流量过缓、不足密切相关。对中老年患者威胁很大,不适合做手术,目前有效的西药很少,斑块一旦脱落,很可能形成栓子,堵塞脑部血管,则导致中风,堵塞冠状动脉,则导致心肌梗死。许多西医内科医生视之为体内的“定时炸弹”。中医治疗此病,当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但用寻常之品,往往力量不够,投峻猛之剂,则担心斑块脱落,形成栓子,造成更大的危害。我发现葛根制剂有很好的增加颈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故我在使用桂枝加葛根汤时,凡见到有颈动脉硬化或手足冷舌暗淡、脉细涩的患者,往往改用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葛根、生姜、红枣、黄芪、天麻,则效果更为显著。在本案中,先用桂枝茯苓丸加减送服参三散,随后又两方合用,做成散剂常服,终致颈动脉斑块全部吸收。 近年来,我通过这种方法治疗了数十例此类病,患者只要坚持数月,最后都达到了消融的目的。不仅如此,有些患者还恢复了正常血压,不再需要服降压药。 |
|
来自: 标杆人生cpb1oy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