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元音 发音时舌尖紧张,由舌尖活动调节气流的元音,跟舌面元音相对。汉语普通话中有两个舌尖元音,分别是zi(资)、ci(雌)、si(思)的韵母元音-i[ɿ]和zhi(知)、chi(痴)、shi(诗)、ri(日)的韵母元音-i[ʅ]。 舌尖元音根据舌尖位置的前后,分为舌尖前元音和舌尖后元音:普通话中-i [ɿ]为舌尖前元音,发音时舌尖前伸接近上齿背,只和z、c、s相拼;-i [ʅ]为舌尖后元音,发音时舌尖略向上翘接近上颚前部,只和zh、ch、sh、r相拼。舌尖元音还可以根据嘴唇的圆展分为圆唇舌尖元音和不圆唇舌尖元音: [ʮ]和[ʯ]为圆唇舌尖元音,[ɿ]和[ʅ]为不圆唇舌尖元音。 汉语普通话中的舌尖元音-i[ɿ]、 -i[ʅ]与舌面元音i[i]不同:-i[ɿ]、-i[ʅ]不和平翘舌以外的声母相拼,也不能自成音节;发音时, 口腔较封闭,舌的中线呈马鞍形,舌尖上升,靠近上齿背或硬腭前部,使口腔气流通路变窄,但又不发生摩擦,唇形不圆。这两个舌尖元音都不独立形成字音,用普通话念“资”并拉长,字音的后面部分就是-i [ɿ],用普通话念“吃”并拉长,字音的后面部分就是-i[ʅ]。但是不能认为-i[ɿ]、 -i[ʅ]是前面辅音的延长,因为发音时不只声带振动,而且声道并不封闭产生摩擦,具有元音的特点。 舌尖元音是汉藏语系语言所特有的元音,在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中都较为常见。比如苏州话[sʮ44](书)中[ʮ]为圆唇舌尖前元音;在安徽合肥话和滁州话中,舌尖元音还可以和平翘舌以外的声母辅音相拼,比如[mɿ24](米)、[tɿ42](低)。盖赖苗语中[ʦɿ13](字)中的[ɿ]为不圆唇舌尖前元音。 参考文献: 高本汉著(1915), 罗常培、赵元任、李方桂译 1940 《中国音韵学研究》 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林焘、王理嘉著,王韫佳、王理嘉增订 2013 《语音学教程》(增订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