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泡茶的传承,浸润的便是一生的心性

 响品有约 2020-06-19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茶桌上的礼节,有时候就是体现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上,

就比如倒水的方式上也是相当有讲究的。

在注水,温杯和烫壶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以回旋浇注的方式,

这样可以充分地让杯壶接受热水的洗礼。

我们会发现行家浇注一般会以逆时针的方式来注水温杯壶。

这可不仅仅只是个人习惯,更是茶礼细节,因为以逆时针方向来回旋注水,

从客人的角度来看就类似于招手的手势,寓意是“来来来”!

反之则是逐客“去去去”的动作咯,只要稍稍行差个方向,

寓意就截然相反。

可见,泡茶这门学问还真是不简单,学的不仅仅是如何泡茶,更是对心性和待人接物的磨练。

就如同今天文中这位茶友,随着师傅学了多年才初入门道!

我与茶的缘分不浅,摘茶,炒茶,泡茶,都多多少少学了一些,但要说最喜欢的,还是泡茶吧!

我的正式学茶师傅,是山上一位隐士,半百之龄,居在山间,半亩茶田,一间竹屋,师傅是父亲以前卖茶时的一个老主顾,泡了四十多年茶的老茶痴。

教我的第一节课,不是学泡茶,而是静心,通俗点说,也就是练习发呆,坐在门槛上看茶田,喝了一天清茶,静下心,才能在茶桌旁坐的下。

师傅常说,泡茶,最忌心浮气躁,心躁了,再熟练的茶艺师也泡不了好茶,泡茶,找的就是心平气静的感觉,古人,爱琴,爱香,爱茶,求的不过是一方远离喧嚣的寂静。

泡茶的感觉出来了,茶也就泡好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便是一遍一遍练习了,出门泡茶时,时常有人觉得泡茶简单,可能我天生比较愚笨,真正做好这几个简单的步骤,我花了半年时间。

就是这般,还屡屡被师傅嫌弃:水温掌握不好、茶量多了少了、茶泡的淡了浓了。

幸好,师傅性子被茶养的温润了,十五岁从师,断断续续至今也十多年了,师傅再恨铁不成钢,对我,也从没一句重话,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自己转身来泡,一边泡,一边给温言给我讲述着茶道的古往今来,名人轶事。或者讲着不同坐杯时间的茶,颜色深浅各不相同。

讲着讲着来了兴趣,就带着我一杯一杯的泡,不同的茶,用水不同,水的温度也不同,茶汤的颜色也更不相同;同一种茶,不同时间的,颜色,味道亦不相同。

说着说着, 他自己却已是抱着茶壶笑开了。

泡茶泡到第三年,再给师傅泡茶,才终是没被师傅再嫌弃。

第一次出门泡茶,是去一个山庄,死活央求着师姐一起去壮胆,师姐无奈,还未婉拒,就被我连拖带拽的拉去了,师姐是师傅家的姑娘,主学的是古琴。

焚香,勾琴,抬手倒水,八十多度的热水泡龙井,一杯清茶泡好,幸而没败坏了师傅的名声。

回去自然少不了被师姐笑话,小姑娘怂外人哦!手抖的不成样子。我转身瞪了瞪眼,胡说,哪有。

不记得泡了多少次茶,才逐渐习惯了在喧嚣中找到自己的模样。

茶水泡的多了,茶师见的更多,大多被茶水养了性子。

茶泡的久了,人也就越活越通透了,静了心,平了念,像个被时间润过的老人,对待世事无常学会了了然一笑,可对于泡茶却越发偏执的像个孩子,茶桌要用楠木的,杯壶要用紫砂的,更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执念。

大约就像师傅所说那般,入了这行的门,就求不得功名利禄,财源广进,只求在这喧嚣的人世中,泡好一杯清茶,轻啜细饮,浅笑安然。

但阶移花影,闲寻棋局,风斜竹径,缓起茶烟。

    ———— 宋 李蕙之 《沁园春.寿韦轩八十一岁.九月初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