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文字略) 这本书收入了英国心理学家朱莉娅·塞缪尔记录的15个痛失亲属的故事,书中文字直抵人类共同的禁忌——死亡。故事的主角是十多位经历过伟大的爱和巨大失亲之痛并且幸存下来的人。塞缪尔以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视角,但又是非常感性的叙述方式,展示了他们的故事。 翻译这本书,是黄菡对已故父亲的一种纪念。她希望“在你独自度过生命的暗夜风暴时,类似这样一本书,能给你抚慰与光亮。' “如果在有生之年,能够理性地谈论死亡,也许面对它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无措。它会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悲伤,我们可以获得对自我更深入的理解,并在遭遇困境时提醒自己怎么做才能帮助自己,从而走出泥淖获得成长。“ '悲伤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从身体的到心理的。但同时,悲伤也是有力量的。它是转变的契机,它使得我们的耐挫性更强了,它有可能会转变我们的价值观,还可能带给我们人格上的变化。死亡,失去,这些人生中的苦难很难被人读懂,更是让人难以承受,但人生就是如此,有爱就有痛,有爱的喜悦就有失去的悲伤。只是失去让我们明白,痛苦是改变的契机,藉由痛苦悲伤让我们理解了自己,认识了自己,这份对自我的觉醒和领悟,终会引领我们走出悲伤,获得成长。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长,要走多久,但我们会有小小的改变和进步。' 作者带我们走近有关悲伤的禁忌与迷思,让我们尊重并理解悲伤的过程——读完《悲伤的力量》这本书,我们对生命与爱会有更深刻的体认与感悟。 摄影 堡妮 于立陶宛维尔纽斯大教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