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告诉孩子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富书 2020-06-19

在孩子反抗的吃苦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和平沟通,倾听孩子的声音,引导孩子勇于面对困难。

 

作者:安诺(爸妈进化论主笔)

曾看到一则新闻,感到非常暖心,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第14届国际校长联盟大会现场,马云分享了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马云认为,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否则他们未来无法和机器去竞争。

马云说自己最喜欢的称呼是“马老师”。在卸任前,他也在多个场合做过老师:这是我下半辈子最爱的工作、最大的投入。

他在微博上的名字是“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也曾在微博上写了一篇题为《教育最大的挑战不是教授知识,而是告诉孩子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提出了教育孩子的观点。

要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就不能把孩子放在无菌室里,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应对未来。

孩子对未来的应对能力如何,很大程度都是父母的教育造就的。

有的父母尽可能给孩子最好的,为孩子遮风挡雨,但孩子却无力承担自我。

而有格局的父母,会培养孩子这三种能力,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01

进化妈

让孩子吃苦

喜欢安逸,逃避苦难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特点。

但只有能真正能吃苦的孩子才能体会的生活的甜,取得不凡的成就。

前段时间,一个大一女生抱怨妈妈给的两千元生活费太少的而上了热搜。她感到很委屈,就在网上哭诉。说自己“明明两千就是不够花的”想让“妈妈给我4500”。

结果引来网友的热议。

大多数网友认为,她的要求太过分了。如果大一学生一个月2000的生活费就是苦,那她肯定没有吃过苦,更不了解父母为了培养她花了多少心血,也不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

辛苦培养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遇到一点不如意就抱怨父母,以后只能吃更大的苦。

再爱孩子都不能在这一点上让步。

只有当孩子真正吃过苦,才不会随意发抱怨牢骚,才能学会感恩。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了一段视频,讲的是,泰国的一位5岁小男孩不愿意上学,妈妈就给他请了一天假,然后带着他去捡垃圾。

在炎热的天气下,小男孩拎着一个大袋子走了2.2公里,总共捡到两公斤的瓶子才换回了两泰铢。

精疲力尽的他发现赚的这两泰铢连一次公交坐不到,只能走路回家,即使累的满头大汗连一个雪糕也吃不上。

但小男孩儿依然为这两泰铢感到欣慰自豪。因为这是自己走了两公里路才换来的。从此以后小男孩再也没有不想读书,乱花钱的想法了。

孩子只有吃过苦后,才会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会珍惜金钱,知道劳动的艰辛。

所以,当孩子整天抱怨,父母不妨让孩子吃点苦,陪孩子一起感受生活的艰辛。

孩子苦过,累过,面对未来的时才会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02

进化妈

让孩子学会抱团成长

除了能吃苦,学会抱团成长也是人生的一大课题。

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华有限,只有团队一起成长,自己的眼界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易烊千玺在加入TF之前并不被粉丝们看好。

据说有粉丝在机场候机室想拍TFBOYS,却叫千玺让开。千玺当场掉眼泪。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冷漠,团队里的其他两个队友总是能陪他一起面对,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TFboys一次周年演出的环节当中,他们三个人有着个人solo的环节,千玺表演跳舞。表演完节目之后,千玺体力的消耗很大。

看到千玺虚弱疲惫的时候,王俊凯递水,王源则是递上来千玺专属的话筒,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

练舞的过程是痛苦的,艺人的生活是高度紧张的,不被外界认可更让人感到寒心,但有了队友的支持,和团队一起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成长。

 

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集体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团队在一起,个人的进步才会更快。

在美国教育中,特别注重对孩子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老师在布置任务时都会给孩子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个项目,孩子们参加的活动也是以团体活动为主。

父母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团队合作能力。让孩子参加以集体为单位的活动,比如体育上的篮球、足球、橄榄球等活动,各式各样公益社团活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从小就会有一个很强的集体观念,知道为集体奉献为集体争光。

依靠集体的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在和集体的合作中,个人的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个人走的慢,一群人才走的远。

学会合作共赢的孩子会在未来的路上可以走出更广阔的一片天地。

03

进化妈

教孩子学会不断自我成长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全国政协委员王欢表示:教育是70%的等待和30%的唤醒。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用爱心和智慧让孩子有尊严的成长。

苛求孩子,强迫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得到成长,也会丧失面对未来不确定的能力。

BBC纪录片《人生七年》 里的Neil出身在优渥的中产家庭、父母都是老师,从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逆向地改变了人生。

Neil的父母从小对他期望极高,但是Neil落榜了,没有考进理想的牛津大学,他接受不了这个挫败,仅仅上了一个学期的大学,就主动辍学,去了工地搬砖!

七年后,他在英国全境流浪,没有住所,沿途搭便车,依靠政府救济金生活。

到了63岁,Neil终于开始用一种平静的方式,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Neil说:我不怨恨他们(父母),他们尽力了;不是我故意说得这么残酷,但他们的性格问题,的确给我带来了苦难。

“我的父亲非常严肃,讳莫如深。他会非常严厉地惩罚我。”

爸妈的过度保护和过高期望,加上封闭寄宿学校的高压环境,导致了他没有机会去学习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在经历挫折和失败后,面临生活的压力,Neil完全丧失了应对能力。

电影《82年生的金智善》里的女主金智善也是在父母的期待下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样子,读书,找工作,谈恋爱结婚,婚后被催生,在父母看来,“身为女性,就是这样。”

这样的人生结果却出现了精神上的异常,后来医生诊断为产后抑郁发展成了育儿抑郁。

在妈妈看来已经非常幸福,为什么还会疯了呢?

她渴望人生不一样,但她心中的希冀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忽视,被歧视。

她的心里压抑了太多的话没说出口,她的一生过的安静而隐忍。

曾在知乎看到这样的故事,孩子学乐器,基本都是两种心态,一是各种反抗,毕竟学乐器辛苦,二是被父母打到怕,乖乖按父母要求做的,

孩子如果被逼吃苦,这种压制力长大没有自主上进动力不会成功。

教育本质的目的就是给孩子一个掌握自己人生的机会,他们一定要自己掌握机会才会有效果

真正好的父母,不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让他们成为他自己。

04

进化妈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会让孩子惧怕失败,难以承受生活的不确定。

在孩子反抗的吃苦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和平沟通,倾听孩子的声音,引导孩子勇于面对困难。

著名芬兰教育家本·富尔曼说过:孩子们生来就具足资源,他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困难、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终究会自己面对未来,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

在还是孩子时,父母教孩子如何融入团队,给予孩子面对苦难的勇气和自我承担的能力。

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爱。

者简安诺,富书专栏作者,宝妈一枚,愿以文字暖人心,与天下妈妈共同成长;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