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铲 青 草

 xxjjsdt 2020-06-20

 ◎武桂成

上世纪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以粮为纲”的口号下,广大农村主要农活便是组织劳力大积人造自然肥料,努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可每年用于沤制自然肥料的黄花草种植面积毕竟有限,生产队长的办法是到外面去收集青草用作沤泥渣,但生产队里整天出工的男女劳动力也是有限的,腾不出劳力来,所以我们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派上了用场——暑假里外出铲青草。

在那全民大造自然肥料的年代,要想铲到青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岸边、渠边、河边都是干干净净,根本没有杂草。既然本地没有青草资源,那就必须到较远的地方去,到那田多人少的地方寻找,本公社的陶庄大队以及的溱东、溱潼等地都是我们的首选目标。

暑假刚到,我们这个生产队10多名十五、六岁左右的初、高中生不论男女带上竹篮,早出晚归,坐上一条木船行走在水乡的河道上,穿梭于田间地头铲青草。

带领我们这些学生的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人,他是生产队劳动班长兼记工员,他就是我的父亲,虽然个子不高,却蛮精神,只是有些哮喘。别看他身体不咋样,听我母亲说,有一年到堤东上河工,大伙儿一连喝了18天粥,没能吃上一口米饭,父亲硬是坚持挑河到结束,因为那时粮食是很紧张的。

清晨,太阳刚出来,我们便已早早吃好早饭,用饭盒带上午饭,挎上竹篮,登上木船,向着十几里、二十里外的目的地出发了,一路欢歌笑语,不到两个小时,目的地就到了。于是,大家迅速登岸,快步走向田间、渠边。结果却傻了眼,地里根本看不到有什么可“猎取”的青草,大家都垂头丧气地回到船上。看着这情形,我的父亲开导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脚下看不到草,但再向往里走走,说不定就有青草可铲,只要有决心、遇到困难不灰心,什么事情都能成功!大家伙觉得有道理,又一窝蜂地上岸,向纵深走去,果不其然,一个多小时工夫,大家竹篮都装得满满的回来了,笑容写在脸上,比吃上一顿美餐都开心。

外出铲草,午饭是各人早上就带好的,正值盛夏,温度太高,开饭时,不少人的饭都变味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吃。饭后大家休息一会。烈日当空,热浪滚滚,蝉儿也懒得叫了,没有树荫可乘凉,没有凉风可消暑,大家只能席地而坐,闭上眼晴,喘口气。上学时,我就有睡午觉的习惯,午饭后感觉太困了,竟躺在木船上的船梢板上睡着了,结果热得醒来时,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一起身,继续向田边走去。

我们一般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要返程,因为返程需要1个多小时,回去后要运草、生产队要量方。刚开始是我父亲一人撑船,后来大家都学会了撑船,就不再让我父亲撑船了。年轻人有干劲,船自然撑得很快。回到生产队要把青草运到场头上,去掉泥土、杂质后把草整整齐齐堆好,量虚方,以计算当日的工分。大家收完草方后都会快速跳到河中先洗个澡,消除一下疲劳。有一次下午3点多钟,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转眼间大雨倾盆,大家没来得及拿雨具个个已经淋得像个落汤鸡,1个多小时后雨才停了,此刻早应是返程的时间,当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提议说:“不完成今天的任务不回去”,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继续拿着竹篮去铲草。快六点钟时,一船青草终于装得满满的,回到生产队时已是上灯时分,然而大家却没有一句怨言。有一次,我热得中暑了,勉强把草量好方,收工回家,从场头往家走,虽只有600米路程,但我却中途停下来5、6次,头晕、呕吐,很难受,踉踉跄跄近一个小时才回到家,妈妈看了我很心疼,劝我明天休息一下就不要去了,但第二天一早,我却又带着虚弱的身体出现在出发的船上。

由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生产队里的自然肥料越积越多,沤制的泥渣塘一个又一个。自然肥料的大量施用,大大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节约了成本,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产量。生产队的干部群众都很开心,称赞这些孩子们立了大功。

时间过得很快,两个月的暑假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个个晒得像黑炭一样,皮也晒褪了一层,但更精神了。开学了,我们带着利用晚上时间做完的暑假作业,背起了书包走进了教室。

而今,随着农业配方施肥新技术的推广,农民不再需要沤制泥渣作为肥料了,更因为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规模种植大户的不断涌现,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高产片、高产方遍地开花,土地的比较效益显著提高,五谷丰登成为现实。更可喜的是一大批农民特别是青年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洗脚上岸”,走向了集镇、大中城市从事二、三产业,走向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一晃40多年过去了,暑假外出铲青草的情形却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两个月,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历练和磨炼,让我们更加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深深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实意境,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懂得了如何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而这些对我来说终生受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