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校园建设上的5个阶段

 江边微影 2020-06-21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解决“愚笨教育”的问题(不因材施教,忽视个人特性,同一化培养;给学生、老师造成高负担低效益的教育就是愚笨教育),让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把教育模式由“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泛在式学习、群智化学习、协作式学习”的智慧教育模式,才能让各个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到“智慧校园”建设的正确路径上来。

智慧校园建设上的5个阶段

“智慧教育”在整个教育史发展历程中,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先例的,就算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的K12教育体系下,也没有一个完全成型的模版,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对比一下教育信息化1.0时代“三通两平台”的这个建设要求,这是一个可量化的要求,可以细化到各级学校的建设标准,如学校带宽要达到多少,每个教室要配备哪些设备等等。而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实现智慧教育,建设智慧校园,却尚无一个可量化的建设标准,所以才有现在的智慧教育产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现象,这本身是好事,但也带来了上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这些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整理经验、理清思路。

智慧校园建设上的5个阶段

根据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可初步分为五个阶段和两种模式:

第一阶段:数字化设备普及阶段——电脑、数码相机、校园数字广播等电子产品、多媒体教室的普及时期(90年代)。

第二阶段:校园互联网普及阶段——校办公室、教室、功能教室互通互联网(90-00年代)。

第三阶段:泛教育阶段——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及移动网络,老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学习和参与教育(00年代)。

第四阶段:教育物联网阶段——如班班通一体机、一卡通、电子班牌、电子书包、VR实验室、创客空间、智慧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工具的联网(00-10年代)。

第五阶段:智慧教育阶段——能实现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教师差异化教学的智慧校园(十九大以来)。

不难看出,一至四阶段的建设内容其实是对校园信息化工具的普及,属于我们的教育信息化 1.0时期。这是一种建立在传统教学体系下(以教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其信息化建设围绕的主体是教学者或者说是教材,这种以教为主的教育体系从农耕时代延续至今基本就没动摇过,因为知识的传递始终是至上而下的,虽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但始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无论是过去的私塾还是现在体系化的教育都是如此,或以古文经典或以现在的教学大纲为主。由于学习者众多,老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人特性,学习者的素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完全由老师个人主观意识评判,所以信息化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之初也是以教学者(教材)为主。

智慧校园建设上的5个阶段

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讲:是将信息技术依附到传统教育体系上去的做法,让学校教学有信息化的工具可用,但只能算是提高了教学、学习的效率,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能够解决部分的教育质量问题,但产生不颠覆性作用,因为教学和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有的甚至教学目标定位有问题,如果信息化建设围绕的主体不变,那么这些问题无论通过哪种信息技术也解决不了。

而第五阶段是建立在一至四阶段完善的基础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针对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实行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要,让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体系并构建以学为主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我们所倡导的智慧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