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需一招!看清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

 啥冬冬 2020-06-21

  近期信托圈的新闻不少,或多或少与个别信托产品的兑付有关,甄选优质的信托产品固然重要,但更专业地评价信托公司同样值得重视。笔者今天教大家一招,如何一眼看清信托公司的资管能力。

评价信托公司的常见误区,你有中招吗?

    在目前市场上,投资者对信托公司还存在较多认识误区。比如:

(1)很多信托产品投资者认为,可以“刚性兑付”的信托就是优质的信托;

(2)有的人认为,净资产的大小代表了还款能力,所以净资产越大的信托公司风险越低;

(3)而有投资者认为,信托资产规模/净资产所体现的杠杆率越低,说明信托公司的偿债风险越低。

   其实,这些评价指标都太表面,没有抓住重点——本质上,信托作为资产管理人和财富管理顾问的角色定位

(1) 能“刚兑”并不能表明你管理能力强,如果能力强压根儿不用考虑“刚兑'的问题;

(2) 净资产多数不以现金形式存在,从现金流角度来讲,净资产并不等于偿债能力;

(3) 高杠杆率的信托公司不一定兑付风险高,例如那些符合监管导向的、从事主动管理类及投资类等高资本消耗的信托公司兑付风险反而很低。

如何简单有效地评价信托公司?

   笔者认为,资产管理能力是评价信托公司最核心标准,因为信托公司的角色是资产管理人或财富管理顾问。

    那么如何评判一家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指标来考量:主动管理收入、净息差、抗风险能力。

(1)“主动管理收入”基本都来自于资金信托业务,主要指自营业务。

(2)“净息差”参考银行业,等于融资方给的利息减去给投资人的收益。计算公式如下:净息差=主动管理收入/主动管理规模*100%。

(3)“抗风险能力”,主要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资产风险情况和处置能力及股东背景等。   

  这里,笔者特别推荐“净息差”这个指标。首先,“净息差”这个指标很简单且能够量化,非常适合个人投资者。其次,“主动管理收入”指标并不能全面评价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激进的公司在这方面常常名列前茅(增速高、数额大)。而“抗风险能力”又太偏主观,需要投资人仔细研究信托公司的历史项目募投经历,这又强调个人的投研水平显然也不合适个人投资者。

“净息差”指标该怎么使用?

   对于固收投资者,安全又是第一位的。那么怎么去看信托公司的兑付风险呢?信托公司“主动管理收入”高只能证明你规模够大,但质量是不是好,还得看“净息差”。

 根据财安金融的统计,2019年信托行业净息差的均值是0.83%,较上一年下降0.12%,而银行业净息差在2%左右。

   正常情况下,净息差平均值不到1%,如果超过这个数,信托买家就该提高警惕。其实这逻辑也很容易理解:别人都挣1个点,你能挣2个点、3个点,那十之八九是有问题(除非你的股东是大型金融机构或大型央企,你能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取资金)。

  最后,我们来看一张非常有用的表——信托公司净息差大全:


  (1)高息差的民营信托公司,如北方信托、爱建信托、国民信托、万向信托等,有如此高的净息差,一方面可能风格偏激进,另一方面,主要与他们的主营业务有关,主要从事房地产相关业务;

  (2)净息差高于1%但背靠银行或金融机构股东背景的信托,如平安信托、兴业信托、中建投信托,主要有股东支持,资金成本比较低;

  (3)净息差比较低的银行系或国企信托,如交银信托、建信信托、华润信托、中信信托、西部信托等,这些信托公司业务模式比较稳健;

   (4)特别地,最近的话题人物——安信信托其实在“净息差”指标上早有预警,尽管在表中的净息差不足1% ,但是如果回溯到2016年、2017年,它的净息差竟然高达3%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