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孩子安静的聊会天,就可以帮助你成为好爸爸

 昵称52856941 2020-06-22

五岁的家宝最喜欢和他爸爸一起看《小熊和最好的爸爸》这个绘本,它里面描述的是小熊爸爸带着小熊一起做饭,游戏,扮家家,打猎等等动人场景。爸爸会耐心地和儿子一起准备做菜的材料,会陪着儿子一起感受高矮远近,阳光与影子,开心和生气;爸爸会教儿子辩认野牛奔跑的声音,躲避黄蜂的袭击,用爪子游泳,用小手捉鱼;还会陪着儿子玩各种各样令他新奇的疯狂的快乐的游戏;聚会的时候,爸爸用彩旗和巨大的蛋糕,为儿子聚拢一屋的欢笑;游戏的时候,将儿子高高地举起,让他在呼啸的风声中,体验自由飞翔的惬意……

绘本中的小熊儿子生活一定会是完美的,因为他从小就得到应有的温暖和关爱。它的父母,尤其是爸爸,帮助他找到人生的目标和生活的激情,让他感受到付出的快乐,给他足够的尊重,对他永不放弃,关注他,爱护他,并且做他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每次看完这个绘本,家宝爸爸就会检讨下自己最近的表现,然后通过和家宝的聊天,了解家宝的想法,并去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和行为。

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自己的言行。

看到这里,很多父母会说,孩子小的时候,聊天交流的还挺顺畅,说什么,孩子都能听。可是大了以后,才不会听呢。尤其是敏感期和青春期的孩子,说着,说着就变成了重复和说教,甚至会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电脑知识与技术现代食品数码设计中国资源综合利用西部广播电视乡村科技世界有色金属电子测试工程建设与设计教育教学论坛

所以,这里就关系到两个问题,聊什么和怎么聊。

亲子教育专家田道根博士在父母教育和亲子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只要愿意倾听和了解孩子,就很容易打开孩子的心门。为了促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和感性思维,他不断研究实践,最终形成了丰富的对话法。在《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告诉我们,要想和孩子有话聊,请先检视一下自己的对话习惯吧。如果你总是冷着一张脸,孩子永远不会对你敞开心扉。

聊天,是与孩子交流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前几天,我带儿子去绘画体验课时候,曾看到了这样一位家长,他让自己的孩子学绘画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他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一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绘画班的老师连忙阻止这位爸爸的话,并告诉他说:“您千万不要打击孩子,孩子刚刚学习,画的不好是正常的。”可是那位爸爸仍旧嘟嘟囔囔的批评孩子。我认为,这种态度,严重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打消了孩子学习兴趣。果然,上了几节课后,那个孩子便不再出现在绘画班里了。

现在儿子在班级里,有的孩子学习能力比较弱,遇到问题后,家长讲了几遍,但还是不懂,家长往往就没有耐心和信心了,说孩子不用心,没有希望了,严重的还冲孩子发火,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孩子越发对学习不感兴趣了。

孩子最初是通过别人,特别是他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而认识自己的。这时,别人的评价具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父母、老师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点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我们大人有很多不合时宜的观念,总想要求孩子完美。其实我们可以自己想想,我们小时候每次都考一百分吗?我们怎么可以把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强迫孩子要完成?我们父母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找出孩子的长处。

大多数时候,爸爸妈妈在一起抱怨孩子越大越难沟通,很多爸爸妈妈并不懂得怎样跟孩子聊天,他们跟小孩之间的对话永远都是:“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没?”“考几分?”……类似这种的无趣无味对话,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继续。

你想想,你在单位里和客户,在宴席上和朋友,在生活中和爱人都是这样聊天的吗?肯定不是。而之所以我们和孩子的聊天进行不下去,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居高临下”,抱有指导和检查工作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其实如果摆正心态,学会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沟通。寻找共同话题求同存异,和孩子才能聊下去。

每天回到家中,无论再忙再疲惫,也要给孩子一个笑脸,温和的询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烦恼,有没有什么高兴的事可以分享……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在安全的情绪环境里,向我们打开心扉,大人才可能更加了解他,帮助他。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良好的沟通聊天,可以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还可培养孩子完整、有序地叙述事情的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告诉你,“我不想上学了”。通常家长们都会站在制高点,带着价值判断的反应: “你怎么可以这么懒!”“你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这么一说,孩子受到批评,对与父母沟通的意愿就大打折扣。而不带评价的倾听做法,则会营造安全的谈话氛围,让孩子愿意敞开心胸。“你的意思是说,你最近对上学不太感兴趣了,是吗?”然后再问他:“为什么呢?你能告诉我原因吗?”慢慢让孩子继续把他心里面的话告诉你。

因为如果父母能这么说,孩子就会知道,如果他有心理困扰,爸妈在任何时候都会抱着支持的态度听他说话。当孩子知道父母是保持着这样的态度,他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分享心事了。

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和孩子聊天,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只要沦落到说教与听训,那就没趣到极点了!所以,聊天时可以对对方、对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多询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就很容易让话题源源不绝地继续下去。无论我们觉得孩子的行为有多么不合理,也不管事情多么严重,我们都要仔细考虑孩子的感受,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才是帮助孩子说出心里话的关键。

聊天要本着平等、亲切、真诚、爱护的原则。这样孩子会认为你是最可信赖的朋友,那么他就会敞开心扉向你倾诉内心的一切,包括有趣的事和困扰的事,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教育观念中,往往都是哄孩子、骂孩子、管孩子、训孩子,但就是缺少一点:尊重孩子。而尊重靠什么?就要靠倾听孩子的诉求,并与孩子沟通。

汪曾祺先生有句形容他和父亲关系的话:多年父子成兄弟,堪称亲子教育的典范。

世界是他的敌人,而你是他的盟友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字经》中曰:“养不教,父之过”,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便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在家庭中母亲对孩子的情感细腻,态度较多温柔,喜欢给孩子讲故事,做手工等。而父亲往往情感深沉、刚毅、博大,喜欢把孩子高高举起,带孩子踢球、玩打仗、游戏等。总之,父母不同的角色,各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通常来说,母亲在家庭中给予孩子情感的温暖和安全感。由于母子感情往往比父子感情更亲密,母亲更容易察觉到儿子的感受和动机,并尽力理解和引导他们。许多孩子待在妈妈身边时候会感到更自在。而在家庭中,父亲的教育表现则与母亲不同。父亲相对是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在孩子的眼中,父亲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具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实现他为自己设定的任何目标。

如果父亲表明他乐意陪伴孩子,这比任何其他东西都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放心地意识到,他对父亲来说是珍贵的,值得父亲关注的。相对来说,孩子获得父亲的陪伴和关爱越多,他的整体心理就可能越健康,也越可能在学业和社交中取得成功。

很多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爸爸》,特别喜欢主题曲中的那句“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小头爸爸是个称职的父亲,他能陪孩子玩所有的游戏,是孩子忠实的小伙伴。小头爸爸的耐心和细心是罕见的,他能和小头儿子钻进一个特大的纸壳子里,玩两座小房子的游戏。小头爸爸给予大头儿子的是想象力的满足和对他一颗童心的呵护。

我们也来尝试做一做“小头爸爸”吧。空闲的时候将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加一倍,关掉电视,辅导他的作业,早餐时和他交流,下班后陪他玩玩球,跑跑步,周末带他去钓鱼,聊天。实在找不到话题,可以一起看看书,一起看场电影,与孩子在一起交流书中的内容,电影中的画面,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逐渐下来,和孩子培养出朋友般的“友谊”。

如果孩子把父亲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就非常乐意将心里话讲给父亲听。而且,要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站在听众的位置上,去倾听孩子的意见,然后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交流想法,对孩子不能清晰表达出来的观点,父母要做必要的补充,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爱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想法。爱是真实的想在一起,想跟他处在一起并且不想分开。这就是爱。爱并不会通过我们的辛苦传递给孩子,而是依靠和他共度时光,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爱。

有个孩子在等着你,他也许2岁,也许5岁,也许12岁,也许已经18岁,他需要你去关注他,为他投入精力和时间,然后教导他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的整整含义。并告诉他:世界是他的敌人,而你是他的盟友。

《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告诉我们:懂得再多的育儿道理,也不如安安心心地陪孩子聊会儿天来得实在。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美爸爸。育儿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最起码,我们先学会陪伴,学会和孩子交流,要知道,陪孩子时间最长并与孩子互动最多的人,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最大。五岁的家宝最喜欢和他爸爸一起看《小熊和最好的爸爸》这个绘本,它里面描述的是小熊爸爸带着小熊一起做饭,游戏,扮家家,打猎等等动人场景。爸爸会耐心地和儿子一起准备做菜的材料,会陪着儿子一起感受高矮远近,阳光与影子,开心和生气;爸爸会教儿子辩认野牛奔跑的声音,躲避黄蜂的袭击,用爪子游泳,用小手捉鱼;还会陪着儿子玩各种各样令他新奇的疯狂的快乐的游戏;聚会的时候,爸爸用彩旗和巨大的蛋糕,为儿子聚拢一屋的欢笑;游戏的时候,将儿子高高地举起,让他在呼啸的风声中,体验自由飞翔的惬意……

绘本中的小熊儿子生活一定会是完美的,因为他从小就得到应有的温暖和关爱。它的父母,尤其是爸爸,帮助他找到人生的目标和生活的激情,让他感受到付出的快乐,给他足够的尊重,对他永不放弃,关注他,爱护他,并且做他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每次看完这个绘本,家宝爸爸就会检讨下自己最近的表现,然后通过和家宝的聊天,了解家宝的想法,并去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和行为。

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自己的言行。

看到这里,很多父母会说,孩子小的时候,聊天交流的还挺顺畅,说什么,孩子都能听。可是大了以后,才不会听呢。尤其是敏感期和青春期的孩子,说着,说着就变成了重复和说教,甚至会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

所以,这里就关系到两个问题,聊什么和怎么聊。

亲子教育专家田道根博士在父母教育和亲子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只要愿意倾听和了解孩子,就很容易打开孩子的心门。为了促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和感性思维,他不断研究实践,最终形成了丰富的对话法。在《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告诉我们,要想和孩子有话聊,请先检视一下自己的对话习惯吧。如果你总是冷着一张脸,孩子永远不会对你敞开心扉。

聊天,是与孩子交流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前几天,我带儿子去绘画体验课时候,曾看到了这样一位家长,他让自己的孩子学绘画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他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一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绘画班的老师连忙阻止这位爸爸的话,并告诉他说:“您千万不要打击孩子,孩子刚刚学习,画的不好是正常的。”可是那位爸爸仍旧嘟嘟囔囔的批评孩子。我认为,这种态度,严重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打消了孩子学习兴趣。果然,上了几节课后,那个孩子便不再出现在绘画班里了。

现在儿子在班级里,有的孩子学习能力比较弱,遇到问题后,家长讲了几遍,但还是不懂,家长往往就没有耐心和信心了,说孩子不用心,没有希望了,严重的还冲孩子发火,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孩子越发对学习不感兴趣了。

孩子最初是通过别人,特别是他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而认识自己的。这时,别人的评价具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父母、老师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点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我们大人有很多不合时宜的观念,总想要求孩子完美。其实我们可以自己想想,我们小时候每次都考一百分吗?我们怎么可以把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强迫孩子要完成?我们父母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找出孩子的长处。

大多数时候,爸爸妈妈在一起抱怨孩子越大越难沟通,很多爸爸妈妈并不懂得怎样跟孩子聊天,他们跟小孩之间的对话永远都是:“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没?”“考几分?”……类似这种的无趣无味对话,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继续。

你想想,你在单位里和客户,在宴席上和朋友,在生活中和爱人都是这样聊天的吗?肯定不是。而之所以我们和孩子的聊天进行不下去,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居高临下”,抱有指导和检查工作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其实如果摆正心态,学会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沟通。寻找共同话题求同存异,和孩子才能聊下去。

每天回到家中,无论再忙再疲惫,也要给孩子一个笑脸,温和的询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烦恼,有没有什么高兴的事可以分享……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在安全的情绪环境里,向我们打开心扉,大人才可能更加了解他,帮助他。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良好的沟通聊天,可以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还可培养孩子完整、有序地叙述事情的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告诉你,“我不想上学了”。通常家长们都会站在制高点,带着价值判断的反应: “你怎么可以这么懒!”“你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这么一说,孩子受到批评,对与父母沟通的意愿就大打折扣。而不带评价的倾听做法,则会营造安全的谈话氛围,让孩子愿意敞开心胸。“你的意思是说,你最近对上学不太感兴趣了,是吗?”然后再问他:“为什么呢?你能告诉我原因吗?”慢慢让孩子继续把他心里面的话告诉你。

因为如果父母能这么说,孩子就会知道,如果他有心理困扰,爸妈在任何时候都会抱着支持的态度听他说话。当孩子知道父母是保持着这样的态度,他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分享心事了。

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和孩子聊天,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只要沦落到说教与听训,那就没趣到极点了!所以,聊天时可以对对方、对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多询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就很容易让话题源源不绝地继续下去。无论我们觉得孩子的行为有多么不合理,也不管事情多么严重,我们都要仔细考虑孩子的感受,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才是帮助孩子说出心里话的关键。

聊天要本着平等、亲切、真诚、爱护的原则。这样孩子会认为你是最可信赖的朋友,那么他就会敞开心扉向你倾诉内心的一切,包括有趣的事和困扰的事,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教育观念中,往往都是哄孩子、骂孩子、管孩子、训孩子,但就是缺少一点:尊重孩子。而尊重靠什么?就要靠倾听孩子的诉求,并与孩子沟通。

汪曾祺先生有句形容他和父亲关系的话:多年父子成兄弟,堪称亲子教育的典范。

世界是他的敌人,而你是他的盟友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字经》中曰:“养不教,父之过”,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便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在家庭中母亲对孩子的情感细腻,态度较多温柔,喜欢给孩子讲故事,做手工等。而父亲往往情感深沉、刚毅、博大,喜欢把孩子高高举起,带孩子踢球、玩打仗、游戏等。总之,父母不同的角色,各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通常来说,母亲在家庭中给予孩子情感的温暖和安全感。由于母子感情往往比父子感情更亲密,母亲更容易察觉到儿子的感受和动机,并尽力理解和引导他们。许多孩子待在妈妈身边时候会感到更自在。而在家庭中,父亲的教育表现则与母亲不同。父亲相对是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在孩子的眼中,父亲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具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实现他为自己设定的任何目标。

如果父亲表明他乐意陪伴孩子,这比任何其他东西都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放心地意识到,他对父亲来说是珍贵的,值得父亲关注的。相对来说,孩子获得父亲的陪伴和关爱越多,他的整体心理就可能越健康,也越可能在学业和社交中取得成功。

很多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爸爸》,特别喜欢主题曲中的那句“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小头爸爸是个称职的父亲,他能陪孩子玩所有的游戏,是孩子忠实的小伙伴。小头爸爸的耐心和细心是罕见的,他能和小头儿子钻进一个特大的纸壳子里,玩两座小房子的游戏。小头爸爸给予大头儿子的是想象力的满足和对他一颗童心的呵护。

我们也来尝试做一做“小头爸爸”吧。空闲的时候将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加一倍,关掉电视,辅导他的作业,早餐时和他交流,下班后陪他玩玩球,跑跑步,周末带他去钓鱼,聊天。实在找不到话题,可以一起看看书,一起看场电影,与孩子在一起交流书中的内容,电影中的画面,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逐渐下来,和孩子培养出朋友般的“友谊”。

如果孩子把父亲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就非常乐意将心里话讲给父亲听。而且,要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站在听众的位置上,去倾听孩子的意见,然后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交流想法,对孩子不能清晰表达出来的观点,父母要做必要的补充,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爱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想法。爱是真实的想在一起,想跟他处在一起并且不想分开。这就是爱。爱并不会通过我们的辛苦传递给孩子,而是依靠和他共度时光,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爱。

有个孩子在等着你,他也许2岁,也许5岁,也许12岁,也许已经18岁,他需要你去关注他,为他投入精力和时间,然后教导他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的整整含义。并告诉他:世界是他的敌人,而你是他的盟友。

《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告诉我们:懂得再多的育儿道理,也不如安安心心地陪孩子聊会儿天来得实在。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美爸爸。育儿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最起码,我们先学会陪伴,学会和孩子交流,要知道,陪孩子时间最长并与孩子互动最多的人,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最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