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便彻底变了我容颜

 小雨又来袭TSG 2020-06-22

在这个工资靠别人发,录取书从别人那儿拿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不是一座孤岛。

当然这是好听点的说法。不太好听的说法那就是:谁不得看着谁的脸色过活?

就拿咱建筑师来说:

上班得看BOSS的脸色;汇报得看甲方的脸色;回家还得看媳妇儿的脸色;就连做个方案......都得看周边场地的脸色!!!

“那个...我们是大师,能不能通融通融?”

“你姓扎吗?不姓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当然了,虽然说是看脸色,但是卑微的看也是看,风情万种的看也是看。

有时候弯道超车,逆天改命,也都尽在这一眼之间......

01

小钱分开使,不如合在一处花

今天要讲的项目位于深圳。为了响应“十二五”计划,该市决定建造两个博物馆,分别用作当代艺术展览城市规划成果展览

俗话说:小钱分开使不如合在一处花。建两栋建筑,势必会导致一些固定的标配功能也得做两份。

比如两份入口广场,两份地下车库,两份辅助用房......因此两栋合在一起做,让这些配套空间共同服务两栋建筑岂不是更加合算?

项目基地大体呈矩形。似乎咱今天也只能做个简简单单的方盒子。

然后是功能分区:车库毫无疑问做在地下,底部两层排布各种公共功能,包括多功能厅,观演厅,图书馆等。而将主体的展览的功能放在三层以上。

然而问题来了:上下排布的话,似乎谁压谁一头都不大合适,同时还会导致流线交叉

因此最好的方式便是这边一拨,那边一拨,分两头放置。或者我们可以说的B格更高一些:

室内空间室外化!

即在一栋房子中间做两栋小房子,中间的交通空间将其视为外部空间的延伸。因此主要门厅便被定在了第三层。

由于建筑要同时考虑东西两个方向的人流,因此将东侧的一二层做成通高空间,提升东侧入口的空间感受。

在四周置入交通核,并在两栋建筑中央同样置入一个,延伸出平台与走道,使其成为两馆之间的交通枢纽

最后以大气的大直跑沟通左右展厅,优雅的环形楼梯联系下面两层。

这栋巨大的博物馆我们就做好了~

你信吗?

建筑学的小朋友们听好了:这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也没有不用呼应的场地——即便没有呼应也要创造呼应!

建筑师扭头一看,在基地的西侧,城市的中轴线上,赫然屹立着一座区域文化中心。而正是这惊鸿一瞥,使得整个建筑的味道完全变了样......

02

只因人群中多看你一眼,便彻底变了我容颜

让我们放眼周围的小弟,似乎早就摆好了认怂的姿态,齐刷刷的望向中间的大哥。

那要不咱也扭过头瞅瞅?

扭是扭了,但是说好的顺应矩形基地呢?因此便又不得不切除四边的棱角。

为了进一步引导东西两边的人流,建筑师一咬牙,在两边各切去一个缺口。

并对体块进行了更精细的切割,使其下小上大,尽量避免对街角两端视线的遮挡——或者只是为了帅。

这样一来,大哥是伺候好了,旁边的二哥不也得孝敬孝敬?(我太难了)

因此为了与北侧的青年活动中心产生对话关系,建筑的门厅空间也被做成了圆形

并将交界处的弧线进行扩大处理,扩大两者之间的天窗采光面——即由平天窗改位V字形天窗

为了使得两个体块更统一,将中间的圆形空间与建筑形体一侧结合,营造一种由内即外的螺旋感

最后再切出主入口雨棚,加上直奔三层的大台阶,建筑的形体便塑造完毕啦!

看似拧巴的造型,却似乎拧的都有理有据。秒,实在是秒阿!

03

酷炫的外衣如何隐藏地住我躁动的心?

然而,场地是呼应了,造型也跟着酷炫了,但是内部似乎也得跟着变了。

让我们来看看被切割完的楼板。

首先将右侧博物馆的楼板进行扩大,使其突出不规则的造型限制。

并将部分展览空间做成通高,满足不同的展览需求。

其次将左侧博物馆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切割,原有大直跑楼梯跟着楼板形状变得错落有致。

为了满足悬挑出来的楼板的疏散,东北角再补上一个贯穿两层的L行楼梯

至此,两边的形变便处理好了,剩下的则是中央的核心空间——也就是被室外化的这部分室内空间。

别的不说,先将北部的这部分空间抬高,用坡道和楼梯连接。使之成为了一个高起的共享大厅,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下部展览空间的高度。

并以弧线进行切割,加强空间在垂直方向的联系。

收拾完共享大厅以后,最重要的便是前文所说的交通枢纽,也就是咱核心空间中的核心。

该空间不仅承载着联系两端和上下的交通作用,同时还承担一部分餐饮,沙龙,等候等功能,也就是说,咱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空中的小房子!

既然是房子,那么造型也就很重要了,尤其是它正挨着建筑的主入口,是人们一进建筑的首要聚焦对象。

又因为该体块漂浮在空中,因此建筑师赋予了它“云彩”的意向,并将其进行部分切割,使得内外视线贯通。

云彩后面的连廊自然也变得更加弯曲,轻松地将云彩与两个博物馆联系在了一起。

至此,一个丰富的内部空间便被我们解析完毕啦~然而,为了满足大部分无柱的展览空间。建筑的结构(除了地下车库)也被分为了上下两部分,简单来说:

一二层空间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核心筒结构

而二层以上,则采用表皮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

为了满足大幅度的悬挑,两馆的楼板采用了型钢桁架+钢筋混凝土楼板组合楼面,因此厚度十分吓人。

最后的最后,套上刚刚拧好的外衣,并将左右两馆部分凸出表皮。

完美!收工!

这就是蓝天组在深圳做的

深圳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项目!一个看别人脸色也要看出百媚姿态的神奇方案~

让我们来看下整体的生成过程

以及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图纸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这个道理很好理解。

场地的限制往往是方案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尊重宏观的建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应当是首要条件

而无论是解构主义,还是结构主义,还是别的什么主义,都只是建筑学内部的命题和服务的工具,不能作为目的以自圆其说。

当然啦,建筑与社会之间不可能仅仅存在功能性之间的关系,余下的其他部分,我们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