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我(下)N0.79 让你疲惫不堪的,往往不是眼前的一座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 在克尼斯纳,一个老伐木工正在给洛克解释如何伐树。他指出,要是不知道哪棵树砍了会倒在哪里,就不要去砍它。“树总是朝支撑少的那一方倒下,所以你如果想使树朝哪个方向倒下,只要削减那一方的支撑力便成了。”他说。洛克半信半疑——稍有差错,我们就可能一边损坏一幢昂贵的小屋,另一边损坏一幢砖砌车库。 洛克满心焦虑,在两幢建筑物中间的地上画一条线。那时还没有链锯,伐树主要是靠腕劲和技巧。老伐木工朝双手啐了一下,挥起斧头,向那棵巨松树身底处一米多的地方砍去。他的年纪看来已六十开外,但臂力十足。 约半个小时后,那棵树果然不偏不倚地倒在线上,树梢离房子很远。洛克恭贺他砍伐如此准确。他有点惊讶,但没说什么。不到一个下午,他已将那棵树伐成一堆整齐的圆木,又把树枝劈成柴薪。洛克告诉他绝对不会忘记他的砍树心得。 老伐木工举起斧头扛在肩上,正要转身离去,却突然说:“我们运气好,没有风。永远要提防风。”老伐木工的言外之意,洛克在数年后接到关于一个心脏移植病人的验尸报告时才忽然明白。那次手术想象不到地顺利,病人的复原情况也极好。然而,忽然间一切都出现了不正常,病人死掉了。验尸报告指出病人腿部有一处微伤,伤口感染了肺,导致整个肺丧失机能。那个老伐木工的脸蓦地在洛克脑海中浮现。他的声音也响起来:“永远要提防风。”简单的事情,基本的道理,需要智慧才能了解。那个病人的死,惨痛地提醒我们功亏一篑这个道理。纵使那个伤口对健康的人无关痛痒,但却夺走了那个病人的命。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给我们阐述了细节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想成大事者,就必须从身边的小事、细节做起。生活中无论做人、处事、管理乃至生意交易,无处不体现了细节的重要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故能就其高”正是这个道理。 何为细节?何为大事?也许我们每个人眼中对此都有着不同的诠释。我们都有满腔热血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可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多少人只是空有一腔热情,没能抓住身边的细小情节,没有笑到最后,没有享受成功的乐趣。或许他们眼中,只有男人不拘小节;只有大丈夫当扫天下,何必在意小事乎。古时候的箴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告诫我们:生活无小事。即使细小的、哪怕微乎其微,也是不可忽略的。西方有名言“罗马不是一天能够建成的”,而我们中国也有句谚语“使你失败的是鞋底里面的一粒沙”。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5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也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节就像人的细胞一样,虽小却举足轻重。我们应从细节中见真知,从细节中寻求人生成功的突破口。细节的重要性,被太多人忽视了,人们总是眼高手低,不善于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做起,以至于让自己每天能做的一切都是大而不实的空架子,毫无疑问,这种忽视细节的行为是成功的天敌。细节决定人生的成败。一个小小的错误往往就会延误大事,注重细节就会成就大事。成功人士区别于平庸之人的一大特征就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大凡失败的人做事都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想一口吃个胖子,做大自己。他们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才智,不屑从细小事情做起,往往经不起风吹雨打而轰然倒塌。谁忽视了细节,谁就不可能取得非凡的人生;谁在细节上下了真功夫,用了真心,那么谁就会赢得成功的人生! 反思我们的生活,往往会萌生这样的感受:决定我们人生走向的其实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因为我等凡夫俗子一生中难得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的是那些丝丝缕缕的细节,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命运。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生活中我们就是因为这些小小的不经意,错失了一次次成功的机会。而那些注意抓住细节、细心为人处世的人,却往往会获得不经意的成功。 相反,那些对琐事不屑一顾,处理问题时消极懈怠的人,鲜有成功者。这类人往往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成功对他们来说就是等待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其实更让人痛惜的是另一种人,他们平时勤勤恳恳地工作,并且卓有成效,成功已经指日可待,可就是因为一时的疏忽麻痹而与几乎已经唾手可得的成功失之交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因为一次失误,从前所做的种种努力都付之东流。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勇者发誓要排除万难攀登一座高峰。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出发了。然而,他却没能不负众望实现理想,他放弃了。出人意料的是,使他放弃的原因只是鞋中的一粒沙。在长途跋涉中,恶劣的气候没有使他退缩,陡峭的山势没能阻碍他前行,难耐的孤寂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疲惫与饥寒没有使他畏惧。不知何时他的鞋里落入一粒沙,起初他并没在意,他原本有时间和机会把那粒沙从鞋里倒出来的,可是在我们的勇士眼中,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的确,比起勇士所遇到的其他困难,那粒沙的存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越走下去那粒沙越是磨脚,终于每走一步都伴随着锥心刺骨的疼痛,他终于意识到这粒沙的危害,他停下脚步,准备清除沙粒,但是却惊异地发现,脚已经被磨出了血泡,沙被清除出去了,可是伤口却因感染而化脓。最后,除了放弃他别无选择。 不要轻视你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即便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也要把它做到完美、极致,别让一粒沙成为你成功的阻碍。只有深入到细节中去,才能从细节中获得回报。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动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深含艺术,细节隐藏商机,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带来成功。 N0.80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有个打鱼的人,他每天只打一尾鱼,那尾鱼刚好可以换他一天的食物、水和烟。然后他就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望着蓝天白云抽烟,悠闲自在。这时来了一个商人,对他说:“老兄,我觉得你应该打更多的鱼,然后把它们卖掉,等攒够一定数量的钱后就买一艘船,再开着船到处做买卖……”“然后呢?”那人问商人。“然后就能赚很多很多的钱,就可以每天到海边晒太阳、听海……”“可是我现在不正在晒太阳、听海吗?”那人回答说。 简单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准则。因为在人生道路上,唯有奉行简单的准则,才有可能避免误入阻碍我们成熟的岔路,陷入歧途。 就目前的潮流来看,无论是人际关系、社会结构或家庭关系,都同样有复杂化的趋势。然而,人们又不约而同地用一种简化的公式来处理这些关系。所以用“简单”的态度来处理事务,不仅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将生活带入一种节奏明快的韵律之中。 其实,使事物变得复杂是很容易的,但若想将事物简化成有条不紊的情况就要动动脑筋了!把复杂的问题看得很简单,把简单的问题看得很复杂,这两者谁笨?有一个朋友几乎没有考虑就回答说,两个人都笨得厉害,因为简单的问题就应该看得简单,复杂的问题就应该看得复杂。 《堂吉诃德》里有一个片段:桑丘问表弟世界上第一个翻跟头的是谁?表弟回答说这个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上,等我以后回书房去翻翻书,考证一番,下次见面,再把答案告诉你吧!桑丘过了一会儿对他说,刚刚问的这个问题,我现在已经想到答案了。世界上第一个翻跟斗的是魔鬼,因为他从天上摔下来,就一直翻着跟斗,跌到了地狱。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忍俊不禁,原因是桑丘的回答非常简单,但它也包含着一种极其朴素的智慧,正如他的主人表扬他说:“桑丘,你说出来的话,往往超过你的智慧呢!”有些人煞费苦心,进行考证,但得出的结论往往既不能增长见识,也不能增添常识,真是毫无意义。 其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很简单,大可不必费九牛二虎之力去伤透脑筋,人生、爱情、理想也是如此。只不过有的时候人们走了太多太远太辛苦的路,却意识不到有些路是根本就不必走的。有些人是看到别人走,自己也就拼命地赶路,认为在走了很多辛苦路之后就会有天堂,可是谁知道天堂就在他原来所在的地方,就在他一路行走的过程中,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天堂。 可见世界上没有复杂的事情,只有复杂的心灵和黑洞般没有边际不知深浅的欲望。这就像一棵树,细看来是许多的枝,再看是无数的叶,再看,是数不清的细胞。其实,它只是一棵树,一棵树而已。一切问题都是可以化为简单的,正如计算机里所有问题都只有两个答案:是或者不是。 简单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就对了,错就错了;爱就爱了,恨就恨了;笑就笑了,哭就哭了。哪有那么多麻烦、计较和周折,又哪容你翻来覆去地随意更改。生命太短暂,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怎经得起那么多无谓的折腾。 简单就是要学会舍弃。这也要那也想,须知我们的双肩载不动那么多的金钱、名誉、地位、情感、哀愁和怨恨。干脆地舍弃吧!轻轻松松地上路,多一些时间来听花开花谢,多一些时间来看日升日落,多一些时间来走向你心中的远方。 简单是一种速度。丢开一切束缚我们心灵和思维的桎梏,更不要让世俗的网于无形中把你拉扯得身心俱惫,憔悴不堪。以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三下五除二地去做吧! 简单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你一旦奉行了简单的准则,就会摆脱心灵受到的污染,摆脱使你的生活变得错综复杂的恼怒。简单还意味着每次只确立一个目标,意味着你从此不再怨天尤人,意味着去做一切你力所能及的事。 N0.81 当你心中只有你自己的时候,你把麻烦其实也留给了自己;当你心中想着他人的时候,其实他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方便了你。 那是学校最有名的一位教授开设的讲座。讲座准时开始,教授从坐着的椅子上站起来,台下立即鼓起掌来。教授向大家摆了一下手,等掌声平息下来,他径直走下讲台,来到大讲堂最后面一排的座位前,指着座位中间的一个同学说:“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讲座之前,请允许我向这位同学致敬。”说着,教授向那位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 大讲堂里一下变得鸦雀无声,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教授为什么要向那位同学鞠躬。 教授用不高的语调说道:“我今天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在你们入场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观察了,我发现,许多先到的同学一进来就抢占了靠近讲台和过道两边的座位。在他们看来,那一定是最好的位置了,因为在那样的位置上,好进好出,很是方便,而且离讲台也近,听得也最清楚。只有这位同学来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当时靠前和两边的位置还有很多,可是他却舍弃了这些在别人看来是最好的位置,径直走到大讲堂的最后面,而且是坐在最中间,进出都不方便的位置。这位同学把好的位置留给了别人,自己却宁愿坐最差的位置。他的这种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充满敬意吗?” 教授的这一番话,说得同学们都沉默了。大家似乎感到很新奇,又似乎听了教授的话之后,在为自己利己的思想感到有些羞愧了。 教授看着大家的反应,接着说道:“我继续观察后发现,先前那些抢占了他们认为是好位置的同学,其实备受其苦。因为座位前排与后排之间的距离小,每一个后来者往里面进时,靠边的同学都不得不起立一次,这样才能让后来者进去。我统计了一下,在半个小时之内,那些抢占了‘好位置’的同学,竟然为他们只想着自己的行为,付出了起立十多次的代价。而那位坐在后排中间的同学,却一直安详地看着自己的书,没人打扰。” 说到这里,教授停顿了一下,将大讲堂四周从前至后地看过一遍,然后望着大家,缓缓地,但却很有力地说道:“同学们,请记住吧: 当你心中只有你自己的时候,你把麻烦其实也留给了自己;当你心中想着他人的时候,其实他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方便了你……”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走路提着灯笼不是多余的吗?”盲人正色道:“我打灯笼是为了给别人照路,别人看到路就不会撞到我了。这样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将心比心,照亮别人等于照亮自己,为他人着想实际上亦能惠及自身,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我们每个人,总是习惯了从自己出发,以自己的逻辑去看问题。人生中,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即从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给对方一种尊重感、归宿感。 遇事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也是一种境界。与人方便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有时真的就是举手之劳。这简单的举手之劳,却是一种很高尚的道德行为,我们轻而易举的一个动作是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诸多的方便和益处的。在公共场所或在家里,将水果皮、用过的废旧物随手丢进垃圾筒里,既美化了环境也给清扫的人减少很多的麻烦;大家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使用公用的物品后,物归原处,别人使用就方便了;雪后,将自家的院落和就近的路面打扫干净,自己和路人行走既安全又方便……与人方便,于己方便,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成功有什么秘密的话,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与人方便就是多为他人着想,在你替别人着想做善事的时候,首先惠及到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在方便别人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这种方便。你为别人着想,别人自然也会想到你,或受你的影响变得也在与人方便了。当你心里一心为别人着想时,你就会发现自己不那么自私了,能宽容待人了,而且生活的态度也豁达、开朗起来。生活中,当我们想对他人表示体谅与关心时,唯有我们自己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由于我们的了解与尊重,对方也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作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 人心是一面镜子,可以照照别人,也可以看看自己。我们希望别人怎样来对待自己,最好首先那样去对待别人。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那些对他人冷漠、自私自利的人,最终也会被他人疏远;相反,一个人如果充满爱心,处处都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身为度”、“以己量人”,也一定会从他人那里得到回报。爱人者,人恒爱之。让我们都来为别人点一盏灯。人们说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把手里的玫瑰都送出去,这个世界将是花的海洋,我们每个人永远都有德馨余香。 N0.82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与专心。 被誉为“钻石之王”的哈里,温斯顿,除了拥有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欣赏水平外,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创立的哈里,温斯顿公司,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世界闻名的珠宝连锁店。在他的众多传奇中,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一天,温斯顿听说有个荷兰富商正在收集某种钻石,哈里,温斯顿打电话给他,说哈里,温斯顿公司刚好有这样的钻石,并邀请他来纽约面谈。于是荷兰富商应邀来到美国。双方见面后,哈里·温斯顿让公司的一名专家为富商介绍一颗昂贵的钻石。专家详细地讲解了钻石一流的质地、高科技的切割工艺以及各种珠宝鉴定指数……富商听了,只是点点头。等专家介绍结束之后,他站起身说:“谢谢你,这确实是很棒的钻石,但不是我想要的。” 一直坐在后排的哈里,温斯顿上前拦住富商:“让我再给您介绍一下这颗钻石,可以吗?”客人再次坐下。哈里,温斯顿从专家手中接过那颗钻石,他没有用任何术语,而是抒发了自己对这颗钻石的热爱:它在阳光下是多么璀璨夺目,它是多么晶莹剔透,它的美是多么令人怦然心动。寥寥数语就打动了荷兰富商,他马上说:“请把它卖给我。”后来,一个助手问哈里·温斯顿:“为什么顾客已经拒绝了专家,可您几句话就让他改变了主意?” 哈里,温斯顿说:“那位专家是钻石界为数不多的几个权威之一,他对钻石的知识远胜于我,我为此付给他高额的薪水。但有种本事,他没有,我有。如果他能学会那种本事,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他开双倍工资。” “什么本事?”助手问。 “他了解自己卖的每颗钻石,而我热爱自己卖的每颗钻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热爱对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热爱是一个捧在手里会感到滚烫的字眼,是满怀的热情朝着一个方向流去而不计较得失,是抓住每一个可爱之点狂热地追逐。热爱能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对事业的完美充满渴求,即便是遭遇困难挫折,也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0世纪到来前夕,美国专利局专员查尔斯,迪尤尔要求麦金莱总统撤销该局,理由是:“能发明的东西都发明了。”当然不是。在20世纪,汽车取代了马和马车,飞机开始从火车的上空掠过,人类在月球上行走,电话代替了电报,收音机、电影和电视使信息交流发生了革命,最终互联网消灭了时空间隔。正是因为人类的热爱,才使我们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历史,突破极限。 热爱是成功的最大秘密。强力能够劈开一块盾牌,甚至毁灭生命,但是只有爱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使人们敞开心扉。我们要让爱成为我们最大的武器,没有人能抵挡它的威力。爱能产生动力,爱能产生热情,爱能感化一切冷漠。发自内心的信心和情感,比学识和大道理更有感召力。热爱你所做的事会带来回报。成功和失败都是附带产生的结果——而你能控制的一件事,就是你要如何做你的工作。真正的伟大,是加倍的努力与真诚热爱工作的结果。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我们热爱,困难就会迎刃而解;面对交流中的误解,我们热爱,心胸就会更开阔;面对工作的烦恼,我们热爱,烦恼就会烟消云散。我们不要害怕失败,我们不要回避矛盾,我们不要逃避困难。逃避困难的人,注定要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不肯工作的人,无疑是别人身上的寄生虫,是社会的负担,乃至社会的公敌。在每一天的开始,问问自己今天我能做什么,这是热爱;在每一天结束时,问问自己今天我做了什么,这也是热爱。规划,让我们的目标更明确;反思,则让我们更加清醒和睿智! 甘为热爱而付出,才是真正的热爱。真正的热爱是真诚付出加上理性把握。不计艰险、不计功利,始终一丝不苟地朝着认准的目标努力,这就是热爱的力量。 N0.83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把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笑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多了一层薄薄的水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水银,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到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其实,窗子和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广大,世界就大了;我们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我们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我们的心如镜,就关照了自我。 希腊智慧神庙庙门有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并不易,既要在别人的眼睛中看自己,也要用自己的良心去审阅自己,这个过程应当伴随我们一生,一时一刻也不能废止。只有如此,才会心清神明,才会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会明白自己生存的意义。 人应当在看自己的时候也看到别人。别人也有不亚于我们的美丽而凄婉的生命故事,别人也有不亚于我们的独特与快乐,别人更有令我们惊叹的震撼的心灵历程。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让我们的情操在大气磅礴的生灵大潮中淬洗,让我们的性情在豪放博爱的生灵大潮中炼就,拂去我们心头的尘污,照亮我们生命的暗角。到别人那里寻找生命的金子,那高尚的品质,补充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命贫乏;到别人那里探寻生命的奥妙,那里有坚忍的毅力,有挺拔,有曲折,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动让我们心潮澎湃,摧毁我们的软弱和懒惰,重新构建我们心的堤坝,让我们正大光明;到别人那里聆听诤言,那虽似长着荆棘却充满热烈的话语,会给我们头昏后的清醒,迷途中的彻悟。生命的完整因可爱的别人而美丽,而且看到别人的美丽,别人更会看到我们的美丽,心与心的相知,情与情的相惜,我们的生命才会更甜蜜与精彩。 雄鹰看到蓝天的广阔,便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看到峭崖的险绝,便一泻千仞,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看到巨浪的汹涌,便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蔚然。人,若是只看到自己,便如那墙头的浮草,轻浮浅陋,如那草原的孤鹿,寂寞而时时有被吞没的险情。在这个世界上,不仅只有你,而且还有他、有我。人之为世人,也绝不仅仅只有我,请不要忘了这个七彩世界里的你我他。看到自己看到别人,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精彩,生命中的阳光也才会更灿烂。 若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金钱和权力,既不审视自己,亦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便会变得狭隘自私。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劳肯干,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可当他富甲一方后,变得贪婪冷酷,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带的居民身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洛克菲勒的前半生就在众叛亲离中度过。洛克菲勒53岁时,疾病缠身,人瘦得像木乃伊。医生们向他宣告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一个。这时他才开始领悟到,是贪婪的恶魔控制了他的身心。他退休回家,开始过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并把巨额财产捐给了别人。起初人们并不接受,说那是肮脏的钱。可是通过他的努力,人们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诚意。从这以后,人们开始以另一种眼光来看他。洛克菲勒的前半生为金钱迷失了方向,后半生千金散尽,才重返生命的正道。 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在审视自己的时候看到别人。在微小的自我世界中短浅地自恋自大,那是很危险的,渺小的自我仅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我们不完善、不美丽,甚至很污浊,我们不能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自费自磨,消逝着宝贵的生命。走出自我,看到别人,就会如天上的明月晶莹剔透,与美丽的世界交相辉映。 N0.84 生命并不在于你得到什么,而是你做过什么。 BEYOND乐队曾经是香港流行乐坛的光荣与梦想。乐队的灵魂人物黄家驹来自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健全温暖。香港的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民风较淳、很多人在艰难拼搏的时代,从小就酷爱音乐的黄家驹,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之梦,于1983年组建了BEYOND乐队。历经十多年的奋斗,BEYOND乐队在他的带领下,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一支最受人们欢迎和关注的乐队。 1991年是BEYOND最鼎盛的时期,他们成为香港第一个进红馆开演唱会的乐队(当时能进入红馆开演唱会的人或乐队是非常光荣的),更大的诱惑在前面,而BEYOND却毅然决定离开香港,转向日本,寻求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在黄家驹众多的作品中,都可以发现他对理想的坚定与对音乐的执著。例如《可否冲破》的坚持:“可否冲破眼前这装扮,可否冲破以前那颤抖的岁月,道别旧日落寞坚守我自信。”《不可一世》中的强硬:“从不信要屈膝面对生命,纵使没人帮,一生只靠我双手,让我放声疯狂叫嚷。”这是最高昂放肆的歌,也是黄家驹要想实现却无法实现的梦想。 黄家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并不在于你得到什么,而是你做过什么。”从黄家驹身上可以看见他没有一点浮华,更没有很多明星高高在上的跋扈,他率领的BEYOND也很平民化,自然简朴,并且是香港最健康积极、影响力最大的乐队。很多人说搞音乐的人带些神经质,但黄家驹不是,他率性且冷静,处理问题非常理智,没有一丝浮躁,没有一丝狂妄,只有不可动摇的坚定。 生命的终结都是一样的,是死亡,是烟云,起点到终结如白驹过隙,这一瞬间就是我们生命的过程了。在第一声啼哭响在这个世界的时候,一个人赤条条地到来,睁开眼睛看着七彩斑斓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与幻想,等把一切看够,阅尽人间美景,尝尽世间苦忧,终究都会归于平寂。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生命、用岁月写就了故事,用双手、用脚步造就了人生。其实,站在终点是找不到意义的。成功,或者是失败,回首过去如烟云重锁,那种超然与豁达只有经历和思考以后,才会拥有。 广告界奇人克劳德,霍普金斯曾说:“如果一个年轻人能够认识到他一生的工作是一件他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那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这种意义永远存在。对体育明星的欢呼鼓掌很快就会沉寂,但成功对一个人的鼓励是能持续一辈子的。” 在这里,“奋斗”诠释了它最高贵的意义,它不是为了成全某个功利的目的,它本身就意味着激情、快乐与自豪,意味着收获与赠予。这样的“奋斗”,能吸引人始终含辛茹苦,甚至九死无悔。对于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人来说,一劳永逸是不存在的,他们在任何年龄段都会听到自己雄心壮志的召唤,然后,一往无前。正如黄家驹的音乐之路,那是渗入生命历程的信仰,信仰能以很多种方式出现,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种精神,又或者是一件物体,它影响人们的意念,能让人们执著。 黄家驹的一生充满争斗,不甘于捆绑,但对每个人来说,不羁放纵爱自由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苦满人生,但这种人生之苦正是在于对梦想的执著与坚持。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幻想是一种创意,一种激情,然后把它转化为理想,变成一种行动,心灵所指就是人生的方向! 当你坚持不懈的脚步还未停下以前,你就还没有失败。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得到什么,而是在于你做过什么。生命的欢乐不仅在愿望实现的那一刻,还体现在充满追求的过程中!一位西方哲学家曾经对人生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人生有如过一座桥,这座桥的桥头、桥尾、桥下都弥漫着云雾,人从一团云雾走向另一团云雾。萨特说,人生是一场永无下场的悲剧。这是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但是,人生的快乐更在于过程的体验。 人到世上,无非就是活一场。但是活法各有千秋,却都没有理由。只有内心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希望的想象,让我们感到生命是有意义的,从而能够对未来充满信心。人生,就是一直向前走而从不回顾,就是让自己美好也让别人美好的体验。 遗憾和后悔,是因为自己正在为我们的选择承担痛苦。过去,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会产生今天这种意想不到的后果。人生,也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这样才能抵达自己内心向往的彼岸。 如果说人生有什么目的的话,一切都没有了趣味,一个目的性极强的人是无法体验奋斗所带来的乐趣的。对过程没有兴趣的人,他的生命也是没有乐趣的。有些人毕生都在奋斗着,也许到最后他并未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但也不必过分为自己悲伤,其实快乐往往来自于这个奋斗的过程中。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也是世间万物的一个组成部分,终究逃不了大自然命运的安排。要说目的的话,人的终点无非是死,但这不是人生的目的,我们应把生命看作是来到这个世界的一次旅行,品味沿途风景,闲看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 N0.85 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生注重哲学的研讨。因为他的智慧,因为他对真理的追求与维护,也最终导致了被雅典法庭处死的命运。他用生命演绎和展现了哲学,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真理和智慧,直到被判处死刑。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同时他也用他的一生反省。反省自己,反省哲学,反省城邦制度,又到处宣讲他的哲学。这个大智者用他的思想、他的魅力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他奉行公正、勇敢、智慧与节制,用他超群的智慧阐释着哲学思想。追求完善的人注定是会孤独的。他坦然地面向死亡,死亡对于他来说是人生最大的幸运。他用天鹅的预见来比喻自己对死亡的感受。天鹅将死,为死而悲鸣,扇动着羽翼,唱出生平最后的也是最漂亮、最动听,甚至最快乐的歌。在他看来,天鹅预见到了死后灵魂的归所,因而他只有去死才能探询到更深的哲理。于是面对死亡,他不但不畏惧,反而更坦然。即使他可以有很多方式可能获得不死,但是他不愿意,他情愿接受死,这就是他作为智者留给自己的选择。 他留给他的门徒以及所有世人的最后的话竟是:尽可能少地去想苏格拉底,尽可能多地去探询真理吧! 反省是一种能力。在英文中,“反省”译成meditation或self-examination,意为对自己的行为思想作深刻思考,自我检查自己的行为思想,把自己做人做事不正确的地方想清楚,然后纠正自己的错误,修正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通过反省,我们做人会越来越成功,我们的事业会越来越成功,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国家的法律和社会的习俗、我们所选择的榜样、我们内心所认可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构成了我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和我们进行反省的依据。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是一个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人。一个知道反省的人一定明白人类社会对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作最终的承认,什么样的价值是人类所认可的最终价值,做人做事的最终标准是什么。因此,反省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心智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灵不断升华的过程。同时,反省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所遵循的标准不断反思和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处理麻烦;在不断失败和挫折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哪儿不对头,哪些地方需要纠正,我们在纠正自己行为的同时,也开始修正自己的行为标准,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由于反省的过程通常是自我否认的过程,所以,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自我否定精神的人。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人是不可能具备反省能力的。这些人的典型特点是自大、狂妄、固执、心胸狭窄,一旦有挫折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为了维护自己那点虚幻的尊严,他们总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伤害别人。在他们自私的心里,除了自己什么都容不下,既容不得别人的成就,更容不下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否认自己、革新自己的反省精神。反之,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必然是能够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的人,他们总是寻找自己的不足,力求改正这些不足。他们总是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他们不会害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认,因为他们知道自我否认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在自我否认的背后,他们实际上有着充分的自信,相信能够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反省是智慧的源泉,是我们人生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当白天随着天边的最后一抹晚霞消失在夜空中,当夜空在无数星星的闪烁中变得神秘而深邃时,当夜深人静我们已经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时,我们应该不断地问自己: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吗?在我身边有我可以追随的榜样吗?我这一天过得值得吗?我这一天有什么过错需要改正吗?明天我应该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呢?只有当我们每天都反问自己这些问题时,我们的生活之路才会在我们前面不断延伸,而且越走越广阔。 N0.86 成功来自于你对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业的专注——而非来自对每一偶然事情的挑战。 一个商人需要聘请一名员工,他贴了一张独特的广告:“招聘:一个能自我克制的男士。每星期40美元,合适者可以拿60美元。”“自我克制”这个术语引起了争论,这引来了众多求职者。 每个求职者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考试。卡特也来应聘,他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终于,该他出场了。 “能阅读吗?” “能,先生。” “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商人把一张报纸放在卡特的面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顿地朗读吗?”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来。”商人把卡特带到他的私人办公室,然后把门关上。他把这张报纸送到卡特手上,卡特刚一开始阅读,商人就放出6只可爱的小狗,小狗跑到卡特的脚边。这太过分了。许多应聘者都因经受不住诱惑要看看美丽的小狗,视线离开了阅读材料,因而被淘汰。但是,卡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角色,在排在他前面的70个人失败之后,他不受诱惑一口气读完了材料。 商人很高兴,他问卡特:“你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你脚边的小狗吗?” 卡特答道:“注意到了先生。” “我想你应该知道它们的存在,对吗?” “对,先生。” “那么,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们?” “因为我告诉过你我要不停顿地读完这一段。” “你总是遵守你的诺言吗?” “的确是,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办公室里来回走着,突然高兴地说道:“你就是我想要的人。” 当你置身于狂热的球迷之中,面对赛场的风云突变,不跟着起哄,不吹口哨,不扔汽水瓶,这就是一种克制;当你面对别人的种种意见、批评,甚至无中生有的诘难,眼不瞪眉不皱,这种功过任人评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度量就是一种克制;在家里你面对妻子或丈夫的小题大做、喋喋不休,一点儿也不发脾气,仍然笑容可掬地端盘洗碗,审视孩子的加减乘除,这份理解和忍耐就是一种克制。别人踩了你的脚,你竟对那人宽容一笑;你申报高级职称再次落空,依然不闹情绪,埋头工作;你深爱的女友或男友弃你而去,你却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抹一把泪后又热情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中……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克制,它体现了人的美好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歌德说:“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我们的生活在不断诠释这个道理——善于克制自己,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拥有完美无憾的人生。而克制不住激情和欲望的魔力,被它们所牵制,扬其波逐其流,终究难以成就事业,甚至走向自取灭亡的可悲境地。专注于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年轻人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完成自己的职责,才有成功的希望。 但丁说过,测量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应看他的自制力如何。每个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闪现出本能的贪欲。如何消除贪欲之心,免去贪欲之害?只有克制。“无求于物心常乐,自静其事品自高。”老子也曾说:“见欲而止为德。”如若克制不住自己,那么“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在贪欲中开始,在牢狱中结束。因为人的欲望无穷期,所以克制自己,并非易事。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该自己管的事不插手,不该自己拿的东西不伸手,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平民心、好人心,如此这般,才能克制欲望的纷扰,心胸坦荡地走好人生之路。 生活中总有诸多的失意、落寞,看不惯的人和事实在太多太多,遭人误解,被人诽谤,甚至被别人小耍一两回也是常有之事,对此,那种动不动就以牙还牙、以拳相向、自暴自弃的冲动,实在是不明智之举。做人就应当学会心存坦然、宽容,意寄旷达、宁静,情系深沉、真挚,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也是学会克制的前提。 我们提倡克制,是因为它闪耀着理智之光。仁人志士,即使渴死饿死,也不会去饮盗泉之水,受嗟来之食。朱自清不是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么?这份宁死不屈的克制表现了一个人多么高尚的节操啊!学会克制,就能够构筑起一道抵挡人欲物欲的长堤,顺利通过一道道充满诱惑的关于物质的、金钱的、美色的陷阱,使你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光亮。 克制也是一种生存之道。俗语说“和气能生财”、“忍一忍百气消”,正是此理。当你面对别人的误解、谣言甚至是恶意的中伤时,如果你暴跳如雷,那就正中他人下怀,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至少也会背上个“没有修养、缺乏风度”的恶名。不善于克制,会使误会加深,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事事皆难。学会克制能避免冤冤相报,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克制使阴谋破产,使误解冰消雪融。 克制体现出成熟美。一个成人如果不懂得克制,往往被人看得轻浅、无知,认为你经受不住痛苦、挫折和失败。一个人沉不住气又怎能挑起重担,干出一番大事业呢? 提倡克制并非叫人一味地无原则地忍让畏缩,更不是提倡夹着尾巴做人。当别人的挑衅涉及你做人的尊严时,你应当义不容辞地加以维护;面对毫无原则的人和事,你应当毫不留情地坚决给以拒绝和抵制。 多一份克制,少一份冲动吧!你会觉得天宽海阔,游刃有余。学会克制就会使生活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克制自己,就是完善自己、成就自己。 N0.87 如果你是懦夫,你自己乃是你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是勇者,你自己乃是你最大的朋友。 1945年,一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身上只带了5美元到美国闯天下。20年后,他成为百万富翁。他曾经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做过一笔赔钱的交易,也没有一次失败的经营。”他就是罗·道密尔,一个在美国工艺品和玩具业富有传奇性的人物。 道密尔曾买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玩具公司,别人认为这简直等于自杀,会让道密尔倾家荡产。众人极力劝阻他这个“愚蠢的做法”,然而道密尔却有自己的想法,他的理由是:“别人经营失败的生意,接过来后容易找出失败的原因,因为缺陷比较明显,只要把那些缺点改正过来, 自然就赚钱了。这要比自己从头做一种生意省力很多,风险也小得多。” 当时他发现成本太高是这家玩具工厂失败的主要原因,因而决定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道密尔规定:凡是制作工人所用的工具、材料,一定都要放在最顺手的地方,要用时,一伸手就可以拿到。这样一来,操作机器的工人,不必再为等材料、找工具耽搁时间,无形中节省了很多时间。他的另外一个规定是:在工作中,不准吸烟,但每隔一个半小时,准许全体休息15分钟。因为他发现叼着烟工作,进度非常慢,而且有很多人借抽烟来偷懒。这两项规定执行以后,在机器没有增加、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了50%。 每个人都知道的风险,恰恰没有风险,这就是智者的勇气。 面对邪恶挺身而出的勇气,是一种浩然正气;面对危险挺身而出的勇气,也是一种浩然正气;面对困难挺身而出的勇气,同样是一种浩然正气。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反映美德和保持美德的宝贵气质,也是广泛存在于具有正义和忘我精神的人身上的一种普遍气质。任何一个人思想上的良好愿望和行为上的高尚德行,如果没有勇气做后盾,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舍身的勇气,岂敢扑向敌人的碉堡?没有无畏的勇气,岂敢在面对邪恶时大义凛然? 勇气的内在动力是美德,勇气的外在动力是荣誉感。缺乏美德的人,不可能在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表现出勇气;没有荣誉感的人,也不会为了公众利益而有守正不挠之举。因此布莱克才说:“怯于勇气的人必长于奸诈。”奸诈既逆于美德,自然在浩然正气之下,也是绝无容身之地的。 勇气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我们不仅在面对强敌时需要勇气,在主持正义,在克服困难,以及在所有需要作出抉择的时候,都需要勇气来支援我们的行为。即使在从事日常工作和处理日常事务中,如果缺乏勇气,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即使满腹经纶,又有什么用处呢?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20多年呕心沥血的搜集整理资料和写作,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然而,谈迁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天夜里,家里遭遇小偷袭击,小偷见谈家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筐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筐偷走了。从此这部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呕心沥血的成果转眼间化为乌有,这对年过六旬的谈迁来说,简直就像老年得子而刚出生的孩子又莫名其妙地死了一样,无疑是人生的重创。谈迁忧郁、悲伤过,但他很快就从老年失“子”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人生岂能如此虚度,只要生命还在就有从头再来的机会。谈迁坚持了下来,继续搜集材料,不断充实史料,又埋头苦干了10年,又一部《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百万余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详实、更精彩。谈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他自己也因此名留青史,为后人所称赞。 人生的成功并不在于你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你是否具有屡败屡战、敢于坚持的勇气。考验一个人的勇气,往往不是看他敢不敢死,而是看他敢不敢活下去。成功者不比普通者有运气,只是有比普通者更能延续最后5分钟的勇气。还是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勇气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N0.88 成为最好的,永远比跑在第一重要得多。 刘易斯、霍利菲尔德和泰森曾是20世纪职业拳坛的“三巨头”。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刘易斯获得拳王之后宣布退役,没给后来者踩着自己肩膀崛起的机会,可以说他是拳击界第一流的拳击手。但这个拳击史上的一个大时代并没有就此宣告结束,老将霍利菲尔德似乎很愿意承担这个承前启后的使命,虽然他已经42岁了,而且再也没有机会与刘易斯同台竞技,但他还要第五次登上拳王宝座,而且是要一统重量级拳坛。 在次重量级,霍利菲尔德是个进攻型拳手,他的钩拳和摆拳技术是第一流的,而且后手重拳威力巨大、令人生畏。可是,步入重量级之后,他的技术无法发挥威力了。次重量级的致命重击,到了重量级还不如力量型拳手的重刺拳。拳击是“击倒的艺术”。拳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击倒率的高低。霍利菲尔德有自知之明,他清楚地知道,要成为重量级拳王,必须苦练反击技术,此外别无选择。 1990年10月25日,霍利菲尔德凭借娴熟的反击技术,仅用了3个回合就一举打垮了詹姆斯,道格拉斯,成为泰森之后的又一位里程碑式的传奇人物。到1996年迎战泰森时,霍利菲尔德的反击拳已炉火纯青。泰森以为霍利菲尔德还是当年那个打防守反击的“游击队员”,闪电般的组合进攻就足以致霍利菲尔德于死地了,但霍利菲尔德的反击拳法刁钻古怪、无孔不入,让泰森防不胜防。当然,霍利菲尔德的扭抱不是消极的犯规手段,而是积极的防御技术。 如果说泰森创造了一个攻击技术的神话,那么霍利菲尔德就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反击之王。1996年和1997年是老霍拳击生涯的巅峰,这两年他总共只打了3场比赛,但每一场都是足以录入史册的大战。其中两次击败泰森,一次击败穆勒,都是无可争议的完胜。尤其是对泰森的第一场世纪之战,绝对是20世纪可以排名前十位的经典拳赛。在与泰森的第一战中,霍利菲尔德的最终获胜同泰森眼眶被撞裂多少有点关系,但那不是决定因素。在泰森眼眶刚刚受伤的第六回合,霍利菲尔德就已经成功地击倒泰森一次,那次击倒与受伤没有多少必然联系。当时泰森上钩拳击空,老霍抓住空当,一记干净利落的左勾拳把泰森掀翻在地,那是纯粹技术原因——霍利菲尔德等这个机会等了6个回合,是泰森自己的失误断送了他的前程。 1997年11月,霍利菲尔德的反击拳嚣张到了极致,他居然在8个回合里击倒穆勒5次。3年前的1994年,大名鼎鼎的“锤子”穆勒还凭点数胜过霍利菲尔德,3年后竟如此惨败。穆勒并没退步,是霍利菲尔德强大了,他也许不是上一个时代的第一流拳击手,但没有人不承认他是一个最棒的拳王。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人不应仅为失败或成功而活着,而应为希望和梦想而活。我们时常通过成绩单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通过财富、地位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这是我们时常犯的一个错误。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也就是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遗传学家阿蒙兰,辛费特曾经说过:“在世界的全部历史上,从来没有别人和你完全一样,在那无限遥远的将来也绝不会再有另一个你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从生命开始孕育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进行了优胜劣汰的殊死斗争,所以每个人都是与生俱来的冠军。对于活着的人而言,胜利原本就蕴藏在你身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墨子云:“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许你并非世界之最,但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唱歌,按照自己的禀赋绘画,细心打理自己的小草地,充分利用大自然和生活赋予你的那件小乐器,弹奏出优美的生活篇章。或许你并不超凡出众,但你完全可以做一个最好的你。 动物界也是“你媚我憨,各有千秋”。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技术也可以,可是要去参加跑步比赛绝对成绩平庸;如果要求善于跑步的兔子去游泳、爬树,可能会导致它一筹莫展,甚至精神崩溃。 俄罗斯文学大师屠格涅夫说:“在一切的天才之上,重要的是自己的声音,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的声调,这些音调在其他每一个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万物众生,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每个人都有别人所无法企及的天赋之才,发挥你的优势,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你的目标。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拥有千百年来人类进化所赋予的特定遗传因素,没有人注定就是平庸之辈。做一个最好的你,充分开发并利用你与生俱来的天赋条件,每个人都能成为“我”之最。只有这样,人人都会是优秀的,人人都会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