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集体时秋冬季的人们干什么?【二】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大集体时秋冬季节的人们干什么?【二】

文/土地

【三】 夜里脱麦

在没有脱谷机之前,秋收最后阶段场收往往是生产队最棘手的营生,如果安排不周到就会出场大雪封场,天气如果好转可以清雪再干。天不遂人愿,来年正二月再场收也不是绝无仅有。      

大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先有八马力柴油机供应到生产队,用来带动万能磨(叫一箩打到底、也叫憋死牛)磨面,在七十年初前后有了脱谷机,最先推广的机型,只是做了秸杆分离、粒与桴壳还得从脱谷机机旁口掏收、积堆后靠扬场获取粮食颗粒。但也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因场收延时造成的损失。        
      
 脱谷机制造最早由河北、山西一带厂家生产,后来由本地各旗县新成立的农机制造厂生产供应。动力柴油机由小型向大型、座机发展,每当夜幕降临,轰鸣的柴油机在沉寂的山村分外动静大,带动的电泵子串联的几只小电灯把漆黑的场面照的分外的明亮,刚吃晚饭的社员不由地加快了走向光明的脚步,晚上加班脱谷开始了。

脱谷机脱谷用人虽多,但劳动强度不大。大致由30一50人组,机后有15一20人拆垛拆个子喂机,机旁边有15人左右掏机、推积粒、集堆,机前有20左右抖秸杆、推秸集草垛。后来升级的机型有70一80人才能运转。      
       
这样人数众多的劳动场面,在当时生产队比比皆是。波澜壮阔史诗般的三农发展,因而也发生很多逸事。        
       
开始用的脱谷机所用柴油机马力小,脱谷麦秸进的稍多就把柴油机憋的停机了,后来换成座机马力增大,如果脱的麦秸多了座机排气筒开始冒火再冒黑烟就停机。有的年轻人发猴恶作剧,就多往脱谷里多添加麦秸秆,憋熄发动机好休息  。  
      
脱谷机前劳动的多数是年轻男女,夜间劳作每个人的行踪不易察觉,垛秸杆有时踩到柴禾中的人也是常有的事,虽然同村男女成婚十有九不成,但其时对爱情追求也不乏其人,也造就了年轻人七彩般的人生。        

脱谷机旁掏脱谷积物,粉尘大、在此干活的人被呛的灰眉土眼,此活多数由村里的四类分子干。不过也有人要表现一下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的姻亲哥是队里赤脚医生,平时打扮的干干净净,晚上烧酒喝多了非要去掏这个机口,并把那个在此干活的四类分子撵的远远的,这一干就非干到收工方才罢手。      
       
每年场收,生产队分几次杀羊、炸油饼犒劳夜战的社员,此时整个村庄顿时变的人声鼎沸、人欢马叫,到处飘荡着干锅麻油和煮羊肉的混合香味,半夜在睡梦中被叫醒的孩子,吃着父辈或哥姐端回的几根香喷喷的羊肉骨头,一糊就是半脸油。现在我吃到的手把肉,总觉得不如当年那半梦半醒中吃得肉骨头醇香、味道厚重。 
             

【四】冬天村民的生活

当年每年秋收结束,各生产大队都要组织声势浩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打大井、截伏流、修石坝、搞等高耕作、担沙垫碱、炸山取石等等。某年某队搞截伏流有旗领导视察,领导视察毕到大队听汇报吃梨,言:“你们搞的截伏流工程的截得地下水,还不如此梨水多”,说罢扬长而去。
       
秋未冬初,在一年当中气候最好的,不冷也不热,外出活动是极惬意的事。那时娱乐活动少,晚上看电影在年轻人中极受追棒。劳动中的下午时光,人们相互传诵着各种传闻,如果是邻村有电影不啻是爆炸性新闻,如果消息确实年轻人们相互转告,约定要好,收工晚饭后准时相跟上前往,那种兴奋程度真是溢于言表、喜形于色。有媳妇的年轻人,用当年极匮乏的自行车驮着自己的心爱,行至人多处故意按几下车铃,以引起路人的注意,也显摆显摆吸引羡慕的目光;单身青年多步行,约二三知己,边走边议论圈内共同的话题;姑娘们也不甘寂莫,月光下银铃般笑声极赚回头率……。在邻村看完一场电影步行回到家中,已是夜午时分。碰上电影加场,就得凌晨一、两点回家。若传言有误,到邻村看电影扑空也是常有的事。

当时民兵训练、拉练也经常在场收后进行。特别19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后,本地战备形势陡然紧张,此后继续发酵到七十年代中期,全民皆民不是说说而己,在村身体健康、出身好的的年轻人,全部入册登记为基干民兵,人手一支五四式步枪、十发押枪子弹,经常开展常规训练。具体有枪械拆装、队形操练、劈刺、射击、投弹、单兵动作等,有时还开展野营拉练,那时有句口号叫:“平战接合,劳武结合”。民兵训练不时动一下真家伙。我用五四式步枪先后打靶打过二十发子弹,每粒射出的子弹均在十环;使用五四冲锋枪和班用机枪打靶,由于操作不得要领,脱靶较多。
       
手榴弹实弹投弹,由大队民兵营长领着民兵上山,投实弹向山下投,以防止变故。即使这样还是有意外发生,一女民兵投实弹时,拉响手榴弹引信后,由于过度紧张把手榴弹扔到了自己脚下,在旁的民兵营长眼疾手快,一脚将冒着白烟的手榴弹踢到山下点,旋即手榴弹在山下应声爆炸。
      
民兵训练时,有的无事时便拉枪栓扣板机,听“啪”的一声空响枪声,有位民兵营长就告诫大家说:“闲枪休耍,闲马休骑”,至今言犹在耳。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普及,繁重的秋收人力劳动逐渐由机器代替,场收成了象征意义上的粮食晾晒。如今,农村种地耕、种、锄、收等主要劳动环节全部用机械作业,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已经成为了历史,他们中的部分人春天回村种地,秋收后回城里过冬,成了候鸟式农民。
(完)

猜您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