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老家娶媳妇那些旧事【二】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何林喜  编辑●王成海

订婚是在民俗上承认了这桩婚事,结婚是在法律上承认了这桩婚姻。
     
就和公务员的试用期和转正一样。这期间还是存在着很大风险的,订婚后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吹了的不在少数。
      
这不比打扑克,输了可以洗牌重来,或许下一盘还能赢。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婚事一但吹了, 一夜之间就会传遍十里八乡。尤其是吹的原因会在乡间邻里的嘴里不断的扭曲演绎,甚至变成人们茶余饭后谈笑取乐的桥段。

       
真要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后生,就会像马季的骆驼牌香烟,名声一夜之间就臭了。哪家的闺女还会找你?别人扔掉的东西,自己捡回来那人家闺女不成捡破烂的了吗?这样的狗嫌臭就是人家闺女家想要,也怕被乡亲们的唾沫星子淹死。
    
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要保持任劳任怨的作风!兹事体大,非常时期,不容有半点闪失。
      
订婚仪式完成后,后生就成了闺女家的人了,一个女婿半个儿嘛。开春的耙磨地,清明前后的摇耧下籽,立夏的锄搂,伏天的页地,秋天的拔割撵扬,淘炒粜粮,冬天的磨面榨油……这一条龙的农活,女婿都要事必躬亲的。就连马跑了猪病了这样的小事女婿也得第一时间到位。要是再赶上一家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人家,这准女婿就干脆成老外父家的长工了。
大板板儿的闺女给了你,给人家做点营生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谁家的闺女给你白养这么大让你个蹭蹭的给娶走?咱庄户人生下来就是个受,地里的营生又受不死人。早早的去外父家就是了 ,家里的营生有妈和你大了。再说咱还欠着你外父的彩礼钱呢……,在外父家做营生实诚点,有点眼头见识……
        
订婚后闺女就成婆家的人了。
   
逢年过节,唱戏交流,把闺女叫到家里,烙油饼炒鸡蛋,油饼鸡蛋汤,腌猪肉饺子……
   
从古到今媳妇是家人,有啥好吃的好喝的都得给媳妇留着。夏天进城换夏衣,冬天进城换冬衣,这也是老规矩,只要还没过门,每年都得按规矩来。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人家跟咱订了婚,那就是咱家的人了,衣裳总不能还让人家大人给买吧?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咱有了人比啥都强,没钱咱自己想办法,再没钱也不能苦了咱媳妇。再说了,人家还没过门呢,拿好钱早早的去外父家吧,别冒凉腔了,到那要勤快,要知大识小……
 

   
儿子不懂事,当大人的不能不懂事,这些道理都是从老一辈儿传下来的,同样也要传给儿子。

妈不冷,妈这棉袄是有些年代了,可拆洗拆洗还能穿……人说闺女是妈的小棉袄,有你这个小棉袄呀,妈暖和着呢。你大在外面营生多,白毛乎乎上山放羊,那件走风漏气的皮袄得缝补缝补了,每天回来腰个筒里抖一地雪。妈和你大这岁数穿啥都一样,不露肉就成。你嫂子还没过门,这姑嫂关系自古就难处,该忍就得忍,该让就得让,姑娘家家的在家也待不了几年了,等咱长大了呀,就聘走……离开这个家呀俺闺女就不用再受气了……穿不上咱不穿,吃不上咱不吃,你嫂子吃的时候咱就躲开,看不见就不馋,只要天没塌,这家雀儿呀就饿不死……你嫂子不嫌弃咱,给咱家做媳妇,咱不能亏待了人家,新衣服穿在你嫂子身上长的也是咱家的脸。你哥常去外父门上,没一身好衣裳让人家小看……如今俺娃是有嫂子的人了,说话做事要学会看眼色行事……啥叫喜鹊夺了凤凰的窝了呀?你嫂子本来就是咱家的凤凰,金凤凰……俺娃记住妈一句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长大了心里要长颗牙……
  闺女是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儿肉,一块儿心头肉。当妈的在闺女和媳妇中间总是哭鼻抹泪的劝说自家闺女。
      
老家淳朴的民风,极其讲究礼仪。
   
八月十五、大年,订了婚的准女婿是要上外父门上眊人的。
       
三油三糖的月饼、带嘴钢花烟,带包装的酒,在自行车后坐上刹绑好几纸箱。
 

     
外父门上的长辈有一个算一个,都得眊到。小户人家还好,要是遇着的是大家族的话,得回家好几次取礼物。非常时期,不能让人家挑出什么理来。无论有多少亲戚,那都是外父门上的人,礼数都得走到。好话一箩筐也不见得有用,赖话一句就够了。一个背炮足可以让你吹灯拔蜡,人财两空。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