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应邀为重庆涪陵点易园创作对联

 昵称29604659 2020-06-25

各联家应邀为点易园创作联作

北岩胜境牌坊

正面(北京·常江)

三尊儒释道;

一壁画书诗。

背面(重庆·徐叔林)

传灯辉夜色;

注易听江声。

点易洞

西牌坊正面(广西·莫非)

江流东入海;

山气下垂云。

西牌坊背面(北京·金锐)

洞壑之中成大隐;

烟云以外养清修。

东牌坊正面(重庆·俞劭华)

三巴留胜迹;

两宋溯渊源。

东牌坊背面(安徽·周广征)

黄卷青灯留洞壑;
苍藤翠蔓掩岩扉。

点易园山门

正面一(北京·常江)

鲤躍波心,贤哲自强知骨鲠;

鳞游石户,乾坤大有起云龙。

正面二(重庆·俞劭华)

古洞先贤曾点易;

明时后学足传薪。

背面(山东·刘太品)

江风振北岩,鱼跃鸢飞涵易理;

洛学传西蜀,钩深探赜见天心。

三畏斋

前门(吉林·曲景双)

畏圣人言,穷天命理;

继伊川学,使吾道传。

前门内厅(四川·贾雪梅)

天命大人,古之所畏;

涪翁尹子,今尚同传。

前门大厅(重庆·文伟)

竹雨松风消暑气;

泉流瀑泻伴书声。

廊厅(广西·莫非)

客里江声连壁起;

山中日影转廊看。

后门内(北京·叶子彤)

鉴以初心,畏天、畏民、畏言,践修于世;

归之元极,至道、至物、至德,弘盛其时。 

后门外(安徽·周广征)

枕瀑听泉,卜筑岩前不受暑;

敬贤畏圣,读书堂上独尊儒。

宋贤祠

一层抱柱内(广东·苏俊)

宋学渊源,濓传雒,雒传涪,合溉关闽,万里波涛同一脉;

易经圭臬,道存心,心存理,各开户牖,四贤俎豆共千秋。

一层抱柱外(山东·王永江)

忧怀每问兴亡,任风雨几番,且看九州传百代;

醒世堪标气骨,论文章一事,犹从两宋数诸家。

上平台一(山东·刘太品)

芳躅寻来,江天一览;

崇祠瞻罢,心迹双清。

上平台二(北京·叶子彤)

仰一代真儒,遗风犹在;

绪四贤懋德,后学已然。

观景台前(重庆·文伟)

此水三巴出;

斯文一脉传。

观景台后(吉林·曲景双)

仰拜高贤教泽远;

俯观胜景大江东。

展成厅一(山东·王永江)

脉接濂溪远;

道承邹鲁高。

展成厅二(河北·康永恒)

如此江山非羑里,

依然道脉溯涪陵。

碧云亭

亭外柱(四川·贾雪梅)

江上数声清磬落;

亭前一笑碧云横。

亭内柱(河北·康永恒)

范仲武何人哉?当日经营,不因名教拘风月;

王阮亭佳士也,此间游历,为爱清江憩碧云。

致远亭

亭内柱(北京·金锐)

思君无远近,对兹日夜奔流,乘一帆如月来天际;

纵目极苍茫,荡我襟怀朗豁,收万木连风入座中。

观澜阁

正门外柱(山东·王永江)

到此息狂澜,东去大江浮远碧;

凭谁登古渡,西来胜境仰程朱。

正门内柱(广西·莫非)

风古哲贤留,允为吾民扶大雅;

阁高遗像在,堪从此地仰名山。

东侧门(北京·常江)

二水并流争入海;

一人独坐可参天。

西侧门(广东·苏俊)

望去长江,问谁能阻东西水;

飞来明月,与客平分上下楼。

后门内柱(北京·叶子彤)

观澜以静心,江天独伫;

撷翠而凝目,派势尽收。

后门外柱(重庆·俞劭华)

高峡出平湖,惜洛叟涪翁未见;

崇楼穷远目,喜长江黔水咸安。

一层内厅正门柱(山东·刘太品)

望黔江碧浪南来,看蜀江洪波西至,二流何淼淼,最喜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瞰涪陵翠屏北耸,仰武陵紫气东升,万象自森森,不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一层内厅后门柱(吉林·曲景双)

扶槛识来真胜境,如诗言如画意,吟啸会心,乃飞阁耸嵬巍,乃大江流日夜,

拾阶思晤古贤人,若伊川若横渠,阐扬在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注:伊川为洛学程颐,横渠为关学张载。)

二楼西观景台(山东·王永江)

万善感从天籁里;

千秋化入酒杯中。

二楼东观景台(重庆·徐叔林)

著书岩洞堪容膝;

独坐江天且听涛。

二楼南观景台(广东·苏俊)

东来两水源流远;

南望千山位置高。

二楼内厅正门柱(四川·贾雪梅)

履仙迹,瞻佛图,溯道脉,任千峰岚气,眉宇飞来,但将眼孔放开,凭槛尽收巴蜀胜;

接青城,极白帝,汇乌江,看万里波涛,阁前奔涌,直使心襟摇荡,凌虚高挹古今秋。 

二楼内厅后门柱(河北·康永恒)

杰阁此登临,问几处巴蜀江天,如斯隐豹伏麟、含光曜彩?遗躅照崖丹,不随逝水奔流去;

伊川谁继起,兴当世涪陵学派,必也钩深致远、体道观澜。修名同地古,更与群峰取次高。

三楼西观景台(广西·莫非)

烟横远岸犹生趣;

水抱斜阳欲上楼。

三楼南观景台(重庆·徐叔林)

星斗纵横如博弈;

江山雄视胜观书。

三楼北观景台(北京·金锐)

江涛啸咏无时歇;

山色腾骧万里开。

三楼内厅正门柱(重庆·文伟)

慕古阁观澜而名后世,斯文溯北岩,知乎其人,行乎其人,是处风流惟仰止;

愿程门立雪以奉先生,此学传西蜀,一物之理,万物之理,当年精奥待钩沉。

三楼内厅后门柱(安徽·周广征)

俯身听两水涛声,游目看四围峰色,更危亭致远,古壁悬空,一阁自巍然,独坐江天开朗抱;

蹑足寻三仙旧迹,正心访五子遗踪,念山谷钩沉,伊川点易,千秋同仰止,争瞻圣哲酹清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