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万人的华为,和成千上万的人、家庭和组织将在未来交汇

 科技正能量 2020-06-25

每年一度的华为分析师大会,是华为展示战略思考和愿景使命的舞台。

过去我们常说,华为是客户需求驱动的公司,华为也在这条路上走到了极致,才有了今日之华为。从2016年的全面云化,到2017年首次提出智能社会的理念,显然华为在探索更高层次的使命驱动和愿景驱动。

拥有18万人的华为,仍然在不断刷新业务增长的极限。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2017年,华为公司整体的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实现了稳健的增长。2017年整体收入达到6036亿元人民币,相比2016年增长15.7%。”

相比业绩,更为亮眼的数字则是华为都研发的投入。去年华为全部的研发费用投入达到了897亿人民币,占收入的比例为14.9%。2008年到2017年这十年间,华为已累计研发投入高达3940亿人民币。

但这一切还不够,徐直军说,“世界正在快速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已经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组织,给他们带来创新的体验和效率的提升,以及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便利。但是从全球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家庭和组织都已经能够享受到这些改变。”这就是华为想要去改变的现状。

18万人的华为,将以“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愿景,与千千万万的人、家庭和组织在未来产生交汇!

任何伟大的公司,都需要愿景驱动

正如徐直军所说,“作为一家希望成为伟大公司的公司,我们立志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我们去年重新确立了公司的愿景和使命。”

不可否认,数字化、智能化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带来的好处,同时,也面临差距和挑战。这些差距,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华为来说则是改变行业的机会。

首先从个人角度。今天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当前只有38亿,全球40亿人没有被网络覆盖,全球人均流量只有0.03G,可穿戴、车联网、AR/VR等很多创新的技术和产品,还没有被广泛的采用。徐直军表示,“到2025年,我们预计全球智能手机的保有量将超过80亿,移动用户将超过65亿,其中80%应该是移动宽带用户,AR/VR用户将达到4.4亿,联网汽车的数量将占到40%。”

其次从家庭角度。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40%的家庭被宽带覆盖,千兆宽带的覆盖率甚至不到1%;家庭中的多数设备还没有被连接;另外,智慧家庭的解决方案还相当不成熟,智能机器人的普及率只有1.5%。徐直军说,“到2025年,我们希望,全球家庭宽带覆盖率将达到75%,千兆宽带的覆盖率将达到30%,联网的家庭设备将达到200亿,智能机器人普及率将从1.5%提升到12%。”

最后从组织的角度。数字化水平普遍很低,尤其是传统行业,不同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差异很大。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只在部分城市和企业部署。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数据还不能有效处理,不能产生价值,全球企业对数据的利用率只有13%。企业的人工智能使用还在启用阶段,真正使用AI的企业不足1%。而预计2025年,企业数字化将有质的提升,86%的企业实现人工智能。

很显然,2018年到2025年之间的巨大的数字缺口,正是华为看到的机会。

我们知道,任何伟大的公司都需要愿景驱动。所以,华为并没有将2025年当作华为自己的机会,而是全行业的机会。华为董事、战略营销总裁徐文伟,在分析师大会当天,发布了全球产业展望GIV 2025报告,他表示,“华为第一次发布GIV全球产业展望,以面向未来为牵引,以数据和预测来展望,希望在ICT所驱动的智能世界打开产业版图,为多元化的ICT产业生态搭建迈入智能世界的基础桥梁,并与全球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与人、家庭和组织如何产生交汇?

徐直军说,“面向未来,基于确定的愿景和使命,华为的战略是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做智能社会的开拓者。”换句话说,华为立足于2018年的今天,目标确放在了2025年,那么,华为将为人、家庭和组织提供何种价值?

第一,面向个人场景,华为将持续投资智能终端,提升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运动的体验,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个人。“如果我们让全球所有的人都拥有了智能手机,并通过智能手机把周边的智能设备都连接了起来,他们就可以触及到整个数字世界,进而享受到数字世界为他们带来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上的创新体验和价值。”徐直军的这个设想听起来就足以令人感到振奋。

第二,面向家庭情景,华为会持续投资宽带和家庭网络等方案,让我们在家庭生活、教育或者娱乐的时候,能够通过智能终端,触及到数字世界,体验到数字世界带来的健康、娱乐和生活方面的便利。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个家庭。

第三,面向组织场景,华为会持续投资网络、云计算、大数据、IOT等技术,持续推进和提升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让所有的企业和政府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个组织。

有意义的是,徐文伟的报告其实也对这三个方面的价值做到了理论支撑。比如他判断,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将达400亿,和“+智能”平台,通过智能分析、决策和辅助行动,助力实现各行各业跨越式发展等趋势,恰恰是从人到组织所要面临的变化。可以说,徐直军和徐文伟的两份演讲,从理论到实践,将华为对构建智能社会的背景、机遇和挑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逻辑。

“+AI”,将是使能智能社会的最重要武器

如果说去年的分析师大会,徐直军对人工智能的价值只是“浅尝则止”,那么今年华为对人工智能的定位就更加清晰和有力。

徐直军坦言,“我们已明确把人工智能定位为使能技术,提升华为公司面向客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竞争力。经过一年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提出把人工智能和的智能终端、网络和云有机结合起来,给客户更好的体验,为客户创造价值。”

他还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比如在网络方面,通过SoftCOM AI 可以构建一个自动驾驶永无故障的网络,解决电信产业的问题,提升网络利用率,促进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网络+AI”;在智慧手机方面, 麒麟芯片的AI能力,可以打造HiAI的生态。这就是所谓的“Phones+AI”。这些例子当中,“+AI”显然被华为打造成了一种能力,通过华为云的平台就做到了对全社会进行使能。

对此,徐文伟也表示,华为产业展望2025年,全球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86%,企业数据利用率将剧增至80%左右。未来企业的核心经营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机器学习来提升数据资产的利用率,使数据价值化,实现“+AI”变革。

我认为,两位徐总对“+AI”有了相通的预判。这不仅是华为所畅想的“智能世界”的未来蓝图中不能缺少AI的角色,更意味着华为将围绕AI技术加大研发的投入,并以人工智能的商业逻辑去加快智能化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进度。华为其实正在践行着“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的承诺,当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华为就成为了每个人生活工作中无法缺少的水和空气。

文/郑凯

科技正能量,推动新科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