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满纸 狂客风流 ——侯和平草书创作的文本解读 文/慕 莲 书法家侯和平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当然,有争议也说明他的大草书是当代草书创作的一个亮点。王镛有争议、曾翔有争议、沃兴华有争议,但质疑声否定不了他们在当代书坛的江湖地位。好友擅饮的他,以一笔流畅贯通,极度张扬,有天然之趣的“侯式风格”,看的人击节三叹,书法中流露出的情风韵致却是文人的风骨与浪漫和丝丝醉意。 说草书依然跳不过伟大的泱泱盛唐文化,这个时期的书法、诗词、歌舞的高度更是冠绝古今。你想,在一千年前的大唐长安城,是一个酒香飘逸的天地。不说奇才天纵的“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他们的诗词与书法都浸透出悠远的酒香与墨香。行伍出身的侯和平醉心狂草,宗法“癫张狂素”,60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仰望经典,他崇尚老庄哲学,追求着书写时的轻松与自由的心境,才有了今天的成功。侯和平出生在豫东郸城,这座县城不大却很宁静,一条玉带似的洺河穿城而过,使这座文化古城有了温润和灵气。这里有着流传广泛的“王禅故里”,“老子炼丹”,“王子升仙圣地”的故事,使这座于今有着“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戏曲之乡”、“中国武术之乡”声誉的平原县城平添了令人遐想的空间和传说,又多了一层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多彩。在这座著名的书法之乡,侯和平与客居宁夏的柴建方先生,可以说是这个厚重且年轻的文化小城的两张名片,代表中的代表。 侯和平弱冠从戎,他的书法风格自然也就多了一层军人的气质与文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转化为他狂草书法里一种雄秀惊人与凌厉的威严。侯和平研习书法整整一甲子。唐法宋意、碑版简帛、明清经典,他都一路走来,广采博取,守正创新。同时,他阅历广,学养丰厚,并以一个艺术家的敏锐视角关注古往今来的艺术转捩点,沉浸在不入流俗的墨香与酒香世界里笑也长歌、哭也长歌! 记得文化学者雪小禅说过,“非真性情的人亦难写狂草”,她还说,“见了漂亮女子不喜欢的男人不可习狂草”。深以为然。侯和平是个感性和爱美的人,为人真诚豪放。我们看他充满着狂气、肆意与奔放、体兼众妙的大草书,必有得意处“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侯式长啸”,如果讲魏晋名士阮籍的啸声是他美丽而孤寂的心声,那么侯和平啸出的是他“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心旷神怡,是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傲岸孤绝。这如同他敬仰的先辈,爱饮酒的张旭在《古诗四帖》中以笔姿放纵、千变万化,张扬的是蔑视一切的态度,疯癫的怀素《自叙帖》,让人看到的是他明镜澄怀的内心独白,还有山谷道人笔落惊风雨的《诸上座帖》,以及明“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笔下的奇态横生,天真烂漫,徐青藤笔下满纸云烟翻卷、气破长空的狂草书,这,也只能是狂草书,才能抒发和倾泄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狂寂,管你什么风霜雷电和四季芬芳,作者只顾尽情尽性挥洒,写的单纯而纯粹,一如王右军醉书《兰亭集序》酒醒后的再次把酒言欢。此时,你创造的艺术空间要多辽阔有多辽阔,要多寂寥有多寂寥。狂草书挥洒出的不仅仅是飘逸简淡,而是更接近书法本质的单纯,是笔意纵横的神完气足,以及艺术情怀上的沧凉与温润。 艺术家与艺术都是长情的,《牡丹亭记》中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就说明一切。侯和平六十年的书学经历和对草书的狂热追求就说明了一切。在侯和平横风斜雨、落纸云烟的艺术风格上我同样看到的是笔下的万千气象,但,他笔下虽少了张旭的精妙,没有怀素的神奇,徐谓的苍茫,以及黄庭坚的以禅入书的顿悟。我依然在他通灵、丰富与自信中读到他充满喜悦的激情、焦灼和感奋。于今,尤其在书坛大批”丑书”与“江湖书法”的当下,他这一笔飞泄如瀑,形韵兼备,大气阔丽的书写情愫始终在蔓延,一扫当代艺术创作上的技巧、矫情与茫然。他的大草书法像他心灵一样干净与潋滟,也可以说他的大草书法探索是当代草书创作的一面镜子,既校正着日渐式微的草书创作方向,也让人清晰看到谁在这是墨海大潮中无羞耻的裸泳和张牙舞爪的欺骗。你看惊不惊艳?意不意外?侯和平落笔便是狂客风流,花雨缤纷。 与侯和平草书创作是的激情不同,他在理论研究上的观念是理性与思辨的,这是他以饱学之身、谦逊和低调,并站在当代艺术审美的高度上,登高望远,濯足远行,这也是他的草书创作的底气与胆量。而今,质朴、自然、真诚的笔墨语境让人看到他创造的诗意田园,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勇武,更有“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深邃而不单薄的人性。当然,他平和的内心沸腾还是月下之思、酒后豪情的浪漫与快意,以及海阔天空、策马扬鞭式的荡气回肠。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