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茶路上的兰溪

 凡人的书库 2020-06-25

  历史上,我国丝绸之路除陆路外,更有一条海路。海上丝绸之路往东主要是到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往南主要是到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

  兰溪地处东中国海钱塘江中上游、也是通江达海之地。兰江东岸建有天妃宫,凡货运出海前要向这位航海女神祈祷。沿江岸上行1500米有十三馆。《光绪兰溪县志·坊隅》载:“五坊西门外濒河、东连街西通后城十三(夷)馆巷。”查钱塘江沿岸各县唯独兰溪有此馆。

  日换星移。十三(夷)馆慢慢成为一条历史巷名保留下来。据载:“十三馆也称十三行、十三夷馆、洋货行,相传其名起于明代,是官府特许与外商的中介,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专揽丝茶等大宗货物。直到20世纪初中国茶叶占有世界茶市场的86%。《兰溪市志·对外贸易篇》民国二十九年(1940)中国茶叶公司兰溪办事处,收购茶叶22703箱,各地交存及在途茶箱达2452箱。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等同为茶丝之路,十三馆就是丝茶之路的产物。

  南宋以降,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南方海上丝茶之路勃兴,逐渐取代陆路丝茶之路,从而也促成兰溪商埠兴旺。元王奎重建州治记“乘传之骑,漕输之楫,往往蹄相而触相衔也。”《万历兰溪县志》:“远而业商者或广、或闽、或川、或两京、或沛、或苏杭,舟载比比也。”

  兰溪时属婺川,除茶外更有丝织业兴旺欧阳修曾用“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来形容丝织业繁荣景象。南宋婺州唐仲友开设采白铺,一次交易暗花罗、瓜子罗等丝织品就达三四百匹。明代婺州官方设有金华纺织局。

  上溯五代诗僧邑人贯休的《偶作诗》反映那时最典型现状,诗云:

  尝闻养蚕妇,未晓上桑树。下树畏蚕饥,儿啼亦不顾。

  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如何酷吏酷,尽为搜将去。

  贯休茶诗例有:《春游灵泉教院》(今马涧南郊)诗句有:“嘴红涧鸟唬芳草,头白山僧自

采茶。”《题兰江让人院》诗句有:“青云名士时相访,煮茶西峰瀑布冰。”《书写倪氏书屋》诗句有:“茶享绿乳花映廉。”从贯休的诗中反映了那时社会嗜茶的风尚,也反映山区寺院所在普植茶树之情况。

  回顾婺州产茶同丝织一样历史悠久。汉已有茶叶生产。唐陆羽《茶经》载:“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荆州茶为当时名茶)。

  李肇《国史补》中将婺州东白茶与蒙顶石花、顾诸紫笋等15种列为唐代名茶。五代毛文锡《茶谱》“婺州有举岩茶,片片方细,味极甘芳,煎如碧乳。”宋东白山《禅林院重建记》谓“土产春芽,名在古人茶谱,与壑源顾渚播扬天下。”

  我国是茶的原生地,通过茶丝之路把植茶技术传输国外,唐贞元(804)年间传入日本。明

万历十三年(1627)传入欧州。明崇祯十三年(1638),从蒙古传入俄国。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传入印度尼西亚。

  茶的生产兴旺,审视原因当与高效益有关。白居易《琵琶行》句有:“商人重利轻别

离。”清《杭州府志》:“千树茶比千户侯也。”

  民国以降,就金衢地区而言,据《金华市志》记载:“茶为农业大宗,首占土货出口第一位。”“茉莉花茶是金华特产。1983年《香港经济报》誉为琼浆切举饮沾口,茶兼花香更袭人的佳茗。”《衢州市志》:“北宋名茶仙霞茶。”开化县海拔1193米、产于大龙山顶的龙顶茶名著于世。开化四乡多产茶,行销于省外分箱茶、篓茶二种,箱茶由本县茶号复制,行销外洋。”

  当时驻在兰溪的中国茶叶公司办事处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收购茶叶多达22703箱。而如

今,东阳的东白、婺州的举岩、开化的龙顶、磐安的云峰质量更上一层楼。

  1972年,周总理曾将兰溪毛峰作为礼品赠与首次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兰溪赤山湖绿色农庄的蒸青茶在1995―2005年累计生产7680吨,出口日本、欧盟、美国,出口创汇

2300万美元。

  2015年8月,兰溪嘉宝物流公司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嘉宝物流海铁联运班列首发,打

通了兰溪一宁波港海上大通道。希望兰溪以港兴市,发展临港产业,完善港口的后方,为“一带一路”作出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