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坤》第二课——今天的日环食,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周易怎么说

 一路行ni43ydpa 2020-06-25
今天2020年6月21日,下午时分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日环食,让我们大开眼界。月亮和太阳这一对冤家,在天空中占据了人类绝对的视野,偶尔还打上一架让人们一饱眼福,视觉效果异常惊艳。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已经有很科学的认识,两千多年前科技还不那么发达,那时的先人是怎么样看待这一现象呢?
《乾坤》第二课——今天的日环食,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周易怎么说

2020年6月21日 日环食

《周易》: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里的龙,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人,所谓龙,指的是月亮,包括乾卦中的潜龙、见龙等等,都是指月亮。龙和什么“战”,在哪里“战”呢?孔子曰:“阴凝于阳必战”(出自《彖辞》),每到接近阴历每月底三十的时候,月亮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天空中的位置十分接近,因为太阳的光芒太盛,这个时间段人们通常都看不到月亮,个别时候还会出现日食,太阳与月亮交叠,阴阳相交,故称为“战”。所以,这里的野就是天空。

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那为什么其血玄黄呢?其,当然指的是龙,就是月亮,血是血脉、分类。古语说天玄地黄,玄是天,地是黄,所以我们口中所说的玄学,其实是天文学。我们都知道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只有反射太阳光时才会有亮光,一些古书中还把月亮称为“穷神”,但是月亮的特征又是,明与暗、阴与阳的交替,天为阳地为阴,所以月亮既为阳也为阴,所以有“其血玄黄”的说法。

阴阳的起源固然古老,古人的生存环境,能引起阴阳变化的、比较常见的、有重要影响的主要是两个现象:一是月亮明暗的变化,二是太阳起落引起的昼夜交替,这两个现象都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子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在天空中,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其他感官,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日月。

首先说月亮,我们身体的节律与月亮的运动周期十分相似,每一个含有月字的器官,几乎都与月亮一样有开阖周期和橐龠运动,这个周期与月亮的阴晴圆缺关联度非常高,这一点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就不再赘述。其次说太阳,地球自转、公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和四季交替,人们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动物的昼伏夜出,草木的一枯一荣,直接支配着人和动植物的生命过程。在那样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对自然的认识有限,智慧也不够发达,人们既敬畏自然,想要认识宇宙、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自己,怎么办?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是天人合一,那其实研究太阳月亮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怎么样研究太阳和月亮呢?这两个每天都在运动变化的天体,特别是月亮,每天挂在天上都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圆缺、不同的地方,怎么样定位它?研究它呢?构建一个“卦”这样的模型,来模拟天象的变化,就凸显了古人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