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十大抗日武装起义”之三 泰西、鲁南、湖西和鲁东南起义

 大风兮云卷云舒 2020-06-26

  

  □丁龙嘉

  泰西地区抗日武装起义

  在徂徕山起义的同时,党组织领导了泰西地区抗日武装起义。泰西,指津浦铁路泰安段以西,京杭运河以东,黄河以南,汶上、宁阳县以北地区。

  1938年1月1日,共产党员张北华、远静沧等人在夏张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几天后,队伍扩大到30余人。11日,抗日武装队伍赶到空杏寺,队伍发展到100余人。这时,张北华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张北华任主席,葛阳斋任副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

  自卫团成立后,于1月17日凌晨,冒雪奇袭肥城县城,俘获伪县维持会武装20余人,处决了汉奸维持会会长。夜袭肥城,扩大了影响,自卫团很快发展到200余人。又于28日夜,突袭津浦铁路上的敌据点界首车站,毙、伤日军18人。两次战斗的胜利,震动了整个泰西地区,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救亡热情。3月,泰安、长清、肥城几支抗日武装相继编入自卫团,自卫团发展到2700余人,有1000余支枪。自卫团在台儿庄大战期间,炸毁万德火车站附近的铁路和公路桥;炸翻北集坡火车站附近敌军车1列,毙、伤日军2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作战。4月6日晨,日军100余人兵分三路向泰安县道朗镇一带进攻。道朗南小马庄红枪会首先与日军展开搏斗。自卫团闻讯后,立即由张北华、远静沧带部队赶来增援。经一天战斗,歼灭日军20余人,远静沧不幸牺牲。

  鲁南地区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上半年,受中共河南省委领导的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发动了鲁南抗日武装起义。鲁南,指津浦铁路以东,沂河以西,滋(阳)临(沂)公路以南,陇海铁路以北地区。

  1938年3月初,特委书记郭子化、张光中通过统战关系,从国民党徐州专员兼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处争取到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并由李明扬委任张光中为队长。特委即利用这一合法名义,公开在沛县和滕县、峄县、临城等地发展抗日武装。5月19日徐州沦陷后,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立即调集沛县、滕县、临城、峄县等地的抗日武装会师。21日,特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任政治委员,共有600余人。6月,湖西地区成立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时,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改称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成立后,依靠滕峄边区,开辟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

  另外,中共邹县县委于1937年12月中旬在邹县西部的南亢埠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鲁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冯起任总队长,共有200余人。

  湖西地区抗日武装起义

  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同时还与山东省委领导的鲁西南工委领导了湖西地区武装起义。湖西地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因其大部位于山东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以西,故称湖西地区。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后,李贞乾在丰县组织了100多人的抗日武装,同时,铜山、沛县、砀山、萧县、永城等地党组织也分别组织了人数不等的抗日武装。在鲁西南工委领导下,2月,金乡县工委组建了一支抗日游击队;3月,单县县委建立了抗日自卫团;4月,马霄鹏、郭耕夫等动员民主人士聂峨亭,在鱼台县成立了第五战区鱼台抗日游击司令部;5月,郓城中心县委组成了郓城抗日自卫团。

  6月10日,日军撤离丰县城,李贞乾、王文彬等率领丰县、单县、砀山部分抗日武装共250余人,进驻丰县城南渠楼,于11日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6月底,第二总队发展到1000余人,李贞乾任总队长,王文彬任政治委员(7月,由郭影秋接任)。

  鲁东南地区抗日武装起义

  鲁东南,指胶济铁路以南、陇海铁路以北、东临黄海、西界沂河和台(儿庄)潍(县)公路地区。

  1937年8月,莒县十字路爱国进步人士谢辉等建立了十字路抗日游击队。部队很快发展到200余人,并取得了中共临沂党组织的领导。与此同时,共产党员赵昭和进步人士杨炽晨在兰陵建立了有150余人的国民抗日义勇军。1938年1月,这两支部队被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强行整编。3月,部队脱离张里元部,加入八路军。随后,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三团,汪洋、张岗分别担任团长和政委。

  1937年10月,在以李贵德为负责人的中共沂水县委影响下,爱国人士李贯一建立了沂水县抗日游击第一中队。1938年1月,共产党员邵德孚、李仲林受山东省委派遣到沂水恢复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不久组建了沂水抗日志愿队和另一支有五六十人的游击中队。与此同时,“民先”队员郭有邻在莒南组建了高房乡民众抗敌自卫团;共产党员孔福享组建了聚宝乡民众抗敌自卫团。随后两个乡抗敌自卫团汇成一支拥有300余人的队伍。不久山东省委将上述各部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鲁滨为大队长,邵德孚为党代表。1938年6月,山东省委派罗积伟、吴坤、吴瑞林任正副大队长和政委,对部队进行了整顿,提高了军政素质。

  自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与邻省党组织在山东全省领导了十起以及多起小规模的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抗日部队。这期间,各支队伍共对敌作战100余次,攻克县城15座,歼灭大量日伪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成为人民军队在山东的基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