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分别指啥都该了解

 皇家书库319 2020-06-26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分别指啥?都该了解
文/号外历史之雄飞 图/网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儒家思想,后来到了汉代以后就直接被确立为官方正统的学说,可以说儒家思想的纲常伦理,已经成为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忠孝节义,而这四个大字也是深深的扎根在了每一个国人心中。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们知道这其余的两大不孝分别指啥吗?

大家都知道不传宗接代就是最大的不孝,那么其他两个不孝是指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道说道。大家都知道,其实“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俗语一早是出现在了孟子的著作当中,《孟子·离娄上》中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这句话的原意其实和大家后来理解的意思有很大的出入,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一般的数字其实都是一种虚数,不像我们现代人说一就是一,所以这里的“不孝有三”其实指的是多层含义,也就是说不孝的表现有很多种,并不只是三种而已。“无后”的意思也并不是后人理解的不传宗接代,孟子只是在表达子女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当时舜娶妻时就没有告诉父母,这在当时就是既不合礼数也不合孝道。

在此之后,汉代一位名叫赵崎的文人,写了一部作品叫《十三经注疏》,书中写道:“于礼有不孝者三,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他认为不孝之人有以上三种表现。后来才慢慢的演变成为了不孝有三,这里的三不是虚数,而是实数,三种指出的不孝行为。

第一种不孝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它的意思就是对父母和长辈要无条件的阿谀奉承,就算他们有错,也不能指出说明。这个思想最早出自孔子的《孝经》。孔子说:“子不可以不争于父”。第二种不孝就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原意就是本来家里就很贫困,当子女的还不求上进,不去谋取官职获得俸禄去供养父母,这是第二大不孝。

第三种不孝就是“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这其实只是赵崎的个人观点,在他认为这三种不孝当中,最严重的就是不替家族传宗接代。毕竟在古代传宗接代是大事,而且生男娃比女娃更为重要,这其实就是源自于几千年前宗法思想的影响。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分别指啥?都该了解!这就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三种不孝,你们知道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