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第一次去这里是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情去的,关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发现它的故事;关于它的出资人宁公遇的神秘身份;关于它独一无二、原汁原味唐代木结构的保留,,,,无一不让人深深拜倒在它脚下。因为现在佛光寺后山不让人上去了,很多人再去佛光寺已经看不到东大殿舒展的大屋顶了,所以酸秀才拍摄了以上视频,奉献给您,从空中看全这座唐代古建的飞檐大屋顶。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所有中国古代文化爱好者一生必须去的景点之一。抑或是绝对值得一去再去、多次去体会盛唐文化的所在。它虽没有南禅寺古老,但它的唐代结构几乎没有被大改动,比南禅寺大殿保留下来更多历史信息。 如果你看过很多古庙的话,一定会被它粗大壮实的斗拱所震撼,被它舒展宏大的屋顶折服,被它精巧内敛的结构吸引。 它是目前国内仅存三座唐代砖木结构古建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另两座南禅寺大殿和广仁王庙大殿与它相比都稍显局促。 除了建筑,它的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而且与同时代的日本建筑相比它有独有的价值。相关阅读请点击通过山西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唐招提寺金堂看中日唐代古建不同的发展路径 佛光寺东大殿旁这座北魏祖师塔是佛光寺最古老的建筑,它提示我们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 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 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1937年 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亲赴山西五台县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关于佛光寺东大殿结构内容请点击这里拆开“中国第一国宝--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1949年后,政府和人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保护。如今,佛光寺外青山环抱,寺内古木参天,殿堂巍峨。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上图为东大殿门前唐代经幢上所刻,佛殿主宁公遇。(关于她的故事详解 请点击这里佛光寺东大殿究竟是谁兴建的? 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上图为酸秀才用长焦镜头拍摄东大殿内梁下唐代题记,,,,女弟子宁公遇。 东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 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可见,这大门当为唐代遗物。由此推断,这具有一干一百多年历史的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民国时期曾对这些唐代彩塑进行重绘补塑,对塑像原貌有不同程度改变,所以笔者以为已经有失唐代原有风韵,看原汁原味唐代彩塑需要去南禅寺) 佛光寺东大殿彩塑后面的基座上以及一进大殿的横板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画得都很生动。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关于它们的故事请点击这里【短视频】会动的壁画之:佛光寺壁画背后的故事 佛光寺唐代石幢2座,一在东大殿前,大中十一年 (857)镌,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另一幢在山门内庭院当心,唐乾符四年(877)造,总高 4.9米。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两幢相较,前者造型工艺尤佳。 二、 携带无人机可以让大家 从空中观看古建全貌和周边环境 对古建筑格局有更直观了解 |
|
来自: 酸秀才d3w0wg0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