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水晶心英语辅导老师 1、做对时强化,形成好品质 孩子的良好品质点点滴滴的积累,是在他做对的时候,跟他确认而完成的。 当孩子做对的时候,要及时确认这个优点,从而得到强化,以后孩子自然会重复。 比如说,我们家女儿吃饭拖拖拉拉,有一天吃得很快。 我会欣喜地说:“今天不错啊,这速度,我喜欢!点个赞。” 比如说我的学生,如果他这一天的作业错得少,而且我一讲解他能立刻领悟,我就会竖起大拇指说: “帅哥,你真棒,你这段时间肯定认真听课了!” 他听了一定会骄傲地微笑。 我又赶紧加上一句: “我们的帅哥一向都很认真听课的。” 表示我向来都很相信他、欣赏他。 他今天的字体写得工整,我会真诚地说: “这些字干净整齐,像印出来一样,真好看。” 我还会拿给旁边的孩子炫耀一下。 攀登老师曾经讲过他儿子嘟嘟的一个小案例。 有一次,嘟嘟跆拳道考级,第一次没过。 下课前嘟嘟请求教练再给一次机会。 (此前并无先例) 教练被孩子的“坚持”打动,破例让孩子再试一次,竟然过了。 下课后,目睹全过程的樊老师跟嘟嘟说: “你刚刚的表现,爸爸很高兴,这种行为叫‘坚持’,很多事情我们真的很轻易就放弃了。 但是,如果我们再努力坚持一下,就有可能成功,所以你今天的表现很棒!” 做得好,一定要即时强化孩子的行为,让这种好的行为得以自然延续。 2、做错时不批评,不强化 做得不好,不必批评,只要告诉他如何做对就行。 因为批评也是一种“强化”,别老追问为什么,当他在努力想为什么的过程,就是错误强化的过程。 你希望孩子回答什么原因呢? “因为我笨”? “因为上课没认真听”? “因为老师上课没讲清楚”? …… 很显然,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所以,犯错的时候问为什么并不重要。 (当然,有的时候需要知道原因,以便从源头管理孩子。)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过: 追求完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天生就想学好,如果家长即时确认他们做对的事情,就是为他们指引了方向,明确以后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如果习惯批评孩子,孩子知道这件事做错了,他不一定清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所以,迷茫的他还可能一次次试错,而不是直接走在对的路上。 更重要的是,经常得到正向鼓励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自信。 反之,经常遭到批评的孩子,定会越来越自卑,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 自信的人,能把潜力发挥到500%以上; (这叫超常发挥) 而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30%。 (就是说,连自己的正常水平都达不到。) 3、常批评,得恶果 常期批评,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5月6日,西安一名9岁的女孩跳楼,写下的遗言就是: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事发当天,只因为一篇作文不能及时完成,很沮丧,在压力之下,选择了跳楼。 可以脑补一下,之前,她得到过多少批评和指责,当自信心消失殆尽的时候,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才会选择结束生命。 这一次只是导火索而已。 结束生命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昨天追《隐秘的角落》,里面的男主张东升,背负了5条人命,自知不可活,想从阳台跳下去了断,却没有勇气,还爬了回来,最后死在警察的枪下。 孩子选择跳楼自杀,他的内心该有多失望,心得有多凉。 家长和老师轻飘飘的每句批评,在孩子心上,都像一座大山。 尾声:孩子的未来,在你的嘴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请善待你最爱的孩子,表现好时,说出来。 表现不好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不是批评。 想要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愿意学习成长的家长,不会有难管的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领航人,请给孩子正确的方向,无条件的爱,我们可以收获一个省心的中年,幸福的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