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一个孩子最佳的时机,是在他做对的时候,而不是相反

 自我实现123 2020-06-27

本文原创:@水晶心英语辅导老师

1、做对时强化,形成好品质

孩子的良好品质点点滴滴的积累,是在他做对的时候,跟他确认而完成的。

当孩子做对的时候,要及时确认这个优点,从而得到强化,以后孩子自然会重复。

比如说,我们家女儿吃饭拖拖拉拉,有一天吃得很快。

我会欣喜地说:“今天不错啊,这速度,我喜欢!点个赞。”

比如说我的学生,如果他这一天的作业错得少,而且我一讲解他能立刻领悟,我就会竖起大拇指说:

“帅哥,你真棒,你这段时间肯定认真听课了!”

他听了一定会骄傲地微笑。

我又赶紧加上一句:

“我们的帅哥一向都很认真听课的。”

表示我向来都很相信他、欣赏他。

他今天的字体写得工整,我会真诚地说:

“这些字干净整齐,像印出来一样,真好看。”

我还会拿给旁边的孩子炫耀一下。

攀登老师曾经讲过他儿子嘟嘟的一个小案例。

有一次,嘟嘟跆拳道考级,第一次没过。

下课前嘟嘟请求教练再给一次机会。

(此前并无先例)

教练被孩子的“坚持”打动,破例让孩子再试一次,竟然过了。

下课后,目睹全过程的樊老师跟嘟嘟说:

“你刚刚的表现,爸爸很高兴,这种行为叫‘坚持’,很多事情我们真的很轻易就放弃了。

但是,如果我们再努力坚持一下,就有可能成功,所以你今天的表现很棒!”

做得好,一定要即时强化孩子的行为,让这种好的行为得以自然延续。

2、做错时不批评,不强化

做得不好,不必批评,只要告诉他如何做对就行。

因为批评也是一种“强化”,别老追问为什么,当他在努力想为什么的过程,就是错误强化的过程。

你希望孩子回答什么原因呢?

“因为我笨”?

“因为上课没认真听”?

“因为老师上课没讲清楚”?

……

很显然,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所以,犯错的时候问为什么并不重要。

(当然,有的时候需要知道原因,以便从源头管理孩子。)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过:

追求完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天生就想学好,如果家长即时确认他们做对的事情,就是为他们指引了方向,明确以后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如果习惯批评孩子,孩子知道这件事做错了,他不一定清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所以,迷茫的他还可能一次次试错,而不是直接走在对的路上。

更重要的是,经常得到正向鼓励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自信。

反之,经常遭到批评的孩子,定会越来越自卑,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

自信的人,能把潜力发挥到500%以上;

(这叫超常发挥)

而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30%。

(就是说,连自己的正常水平都达不到。)

3、常批评,得恶果

常期批评,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5月6日,西安一名9岁的女孩跳楼,写下的遗言就是: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事发当天,只因为一篇作文不能及时完成,很沮丧,在压力之下,选择了跳楼。

可以脑补一下,之前,她得到过多少批评和指责,当自信心消失殆尽的时候,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才会选择结束生命。

这一次只是导火索而已。

培养一个孩子最佳的时机,是在他做对的时候,而不是相反
培养一个孩子最佳的时机,是在他做对的时候,而不是相反

结束生命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昨天追《隐秘的角落》,里面的男主张东升,背负了5条人命,自知不可活,想从阳台跳下去了断,却没有勇气,还爬了回来,最后死在警察的枪下。

孩子选择跳楼自杀,他的内心该有多失望,心得有多凉。

家长和老师轻飘飘的每句批评,在孩子心上,都像一座大山。

尾声:孩子的未来,在你的嘴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请善待你最爱的孩子,表现好时,说出来。

表现不好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不是批评。

想要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愿意学习成长的家长,不会有难管的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领航人,请给孩子正确的方向,无条件的爱,我们可以收获一个省心的中年,幸福的晚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