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色三河》连演三场饮誉羊城 梅州:擦亮“红色名片” 建功苏区振兴

 忆茶阳风物 2020-06-27
连日来,由我市创排的广东省首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血色三河》,在“2020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上连演三场。精彩的故事、舞台呈现与精湛的表演,让羊城观众好评如潮。

该剧以三河坝战役为题材,以民族歌剧的形式,既填补了广东无原创民族歌剧的空白,也填补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转战至井冈山会师这一段历史的文献剧目空白。

观众 徐女士

整个编剧的结构跟节奏,还一直都是让我追下来的,挺惊喜的。

观众 张先生

看得懂,听得懂,拉近了现代人跟那个年代的距离。

观众 饶女士

明年是,这个重大的题材让我们现代的人能记住这段光辉历史,更加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得之不易。

全剧通过油画般的质感和厚重的色彩,把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彰显得淋漓尽致。在配乐运用上,结合剧情巧妙地保留传统山歌特色,同时融入歌剧的西洋风格,为观众带来一场高水准的视听盛宴。

观众 张女士

融入了梅州山歌,那个父亲唱的梅州山歌,一下就能击中人心,有一种宛转悠扬的感觉。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叶志海

在怎么样吸引观众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良和创新,(而且)很好地承载了客家文化应有的元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血色三河》排演凝聚了梅州本土优秀文艺团队的主力,主演、群演、作曲人等无一外借,有力推动了本土文艺人才的阶梯式培养和文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谢啸天扮演者 潘锡岳

我们是山歌剧演员,最大的挑战是普通话,正音弄了挺久的挺长时间的。

谢怀烈扮演者 陈晨光

包括唱方面,演戏方面都是非常大的收获。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导演 王佳纳

所有的演员很有激情,进步非常大,声音啊语言上。

市客家山歌传承中心副主任 张展中

培养了一批主创人员,一批年轻的后备力量,表演人才这块大家充分得到整体的提高。

原创民族歌剧《血色三河》是梅州活化利用苏区红色资源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梅州先后拍摄了纪录片《血战三河坝》、大型4K纪录电影《红色交通线》、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生死坚守》等,将历史史实、英雄人物、红色文化通过现代手段进行记录和展现,进一步擦亮了“红色名片”,助力红色苏区振兴发展。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叶志海

革命题材主旋律的歌剧也好或者影视剧也好的创作是很有难度的,更多的是需要当代的年轻人去关注,理解它,认同它,这样文化传播才会有效。

联播记者 / 苏书明 李卓思

图文编辑 / 李翠萍 审核 / 魏博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