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画竹》前言

 夏方明画竹 2020-06-27
(作者 夏方明)竹之于人,用途可谓广矣。甲骨文后之竹简是中国古代文明之温床;几千年来用以书写的毛笔,自王羲之至李白、至苏轼、至曹雪芹、至齐白石……始终是传递文明的接力棒。竹竿可为席、为筐、为椅、为床、为笠、为篙、为拐杖、为鱼竿;叶可为茶,消炎解暑;笋可烹炒,餐桌必备。其作用如此之多,千百年来早就为人们所认识和喜爱,然而国人最欣赏的并不仅在其用途,更因其四季青翠,坚韧不拔,虚心高洁之品质。曾有人总结竹之“五德”:一曰根本坚固,矢志不移;二曰立身正直,不偏不倚;三曰竹心中空,虚心不满;四曰有操有节,宁折不弯;五曰经寒不凋,凌霜傲雪。因此五德,竹有“君子”之誉。国人种之、赏之、画之,一直是文人画中久画不衰之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墨竹已成为中国文人画之标志。墨竹画从内蕴上与哲学意理相融合,形式上与书法相表里,它融合书画文哲于一体,成了人格品质的直接写照。关于墨竹之起源,宋之前说法不一:一说唐李贤墓壁画,一说吴道子,一说五代李夫人……众说纷纭,终无定论。唯宋之文同、苏轼将墨竹推至高峰,确是公认之事实。文同画以勾填法画墨竹,重结构,重意态,“胸有成竹”;苏轼师文同,后以书法写墨竹,主张“神似”,对文人画产生过深远之影响。元代文人之崇尚简淡,出现了顾安、李衎、高克恭、吴镇、柯久思、倪瓒等大家;明代画竹风更胜,尤重意趣,代表有王绂、夏昶、文徵明、唐寅等,其中夏昶画竹有“夏昶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美谚。清代画竹有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等,都是树一代新风之大家。时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今天,爱竹画竹者日渐增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画竹的基础,李可染先生强调,对于传统要以最大的努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勇气打出来;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清代郑板桥主张学画要“学一半,撇一半”;唐张璪提出艺术创作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林林总总前贤大师之创作心得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学习传统,宗法自然”。望读者能认真领会此创作之宗旨,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名家画竹》封面
 
叶子的画法1
 
叶子画法2
 
叶子画法3
 
叶子画法4
 
叶子画法5
 
叶子画法6
 
如有画竹爱好者想购此书,北京琉璃厂书店、新华书店以及网上均可买到。也可添加作者夏方明微信交流。xia696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