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速铁路站区景观绿化工程设计研究 ——以太子城站站区景观工程为例

 GXF360 2020-06-27
高速铁路站区景观绿化工程设计研究——以太子城站站区景观工程为例

高速铁路站区景观绿化工程设计研究
——以太子城站站区景观工程为例

刘瀚舒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摘 要:站区景观作为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的重要接口,是站城融合、集约发展、信息共享的有利抓手。太子城站站区景观遵循“一站一景”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现代化铁路客站的设计要求,力求打造精品客站、示范工程。综合运用生态、交通、美学、园林绿化等学科相关理论、文献综合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太子城站站区景观的地域独特性、功能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特性,以景观生态学为立足点从工程概况、设计构思与理念,较为系统的对站区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设计结合工学、生态学以及现代科技学科手段,探索出站区景观以人为本、生态涵养、智慧人文的设计理念。研究统筹考虑站前、站后、路内、路外各部分景观,在景观总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路基边坡、站前广场、站区生产生活房屋景观等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研究注重景观功能及旅客空间记忆点,强调进出站、候车、生产生活等空间区域,将站区景观划分为广场区、路基边坡以及生产生活区三大片区分别设计。通过提取生态、人文等地域元素,有机整合绿色防护、生态修复与景观绿化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案,为铁路客站站区景观绿化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案例参考。

关键词:铁路客站;车站站区;绿色生态;智慧人文;景观设计

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高铁站站区逐步成为展示城市地域、人文特色的窗口。城市交通枢纽地区建设也不断成为各大、中城市建设和空间拓展的热点地区[1]。城市交通枢纽地区的景观空间构建也逐步成为枢纽地区规划体系中重要内容[2]

韶钢焙烧分厂、广西岑溪市和兴砂砖厂、广东省水电二局郴州莽山水库工程、韶关市东逸工贸有限公、湖北德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贵州凯里碎石制砂生产线,对比本工艺流程,选用本公司的专利产品,升级更新了部分工艺环节,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成品砂连续级配等质量、节省用电、减少维修、降低生产成本,都产生明显的效果。

首先,高铁站对城市发展的催化作用带动了周边地区,逐渐影响着人民生活,车站站区景观设计需要融合城市和公共交通的需求[3]。另一方面,铁路车站是旅客感知城市文明的重要场所之一,在为旅客提供便捷交通服务的基础上,需要提供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服务、与城市建立文化联结、积极传递文化价值、体现民族文化自信、展现城市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新时代车站窗口作用。

结合京张高铁太子城站站区景观设计实践,从设计和实践的角度,对如何满足“新时代、新需求、新文明”,建设铁路车站站区景观空间建设,做出一定的尝试和探索。

1 概况

1.1 工程概况

太子城站为新建崇礼铁路唯一车站,崇礼铁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南起京张高铁下花园北站,途经下花园区、宣化区、赤城县、北迄崇礼区太子城奥运村,太子城村设太子城站(图1)。太子城枢纽主要包括太子城站前广场及太子城站区(起止里程DK51+060.000~DK52+446.890)。

全站仪作为能够自动测量距离、角度,自动进行数据存储及处理的测绘仪器,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明至今,已成为测绘生产单位的最基本仪器,在各种测绘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测绘仪器一样,全站仪作为测量距离、角度及坐标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以确认全站仪的精度能否达到出厂标准。

(2)根据最可几动力学模型函数判定方法,求得其动力学三因子为:E = 129.38 kJ/mol,n = 2/5,A = 806 129 s-1,反应动力学模型函数为:f(α)=

图1 崇礼铁路平面示意

1.2 区域概况

1.2.1 区位

太子城站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枢纽距张家口50 km,崇礼区15 km,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奥运村2 km,太子城枢纽正对奥运颁奖广场。

1.2.2 自然

(1)地形地貌

崇礼区境内80%为山地,森林覆盖率达到52.38%。崇礼区海拔高度为813~2 174 m,最大高差为1 361 m,其地貌特征是“山连山,连绵不断,沟套沟,难以计数”。

(2)气象

崇礼区境内气候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冬季空气活动频繁,春季气温回升快,波动较大,结霜期较晚,雨量偏少,大风日数较多。夏季凉爽而短促,昼夜温差较大,雨量集中,由于山区的地形影响,时有冰雹、暴雨灾害;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初霜出现较早。平均气温的分布受地形、地势影响很大。降雪早、积雪厚、存雪期长,全年积雪1.5 m左右,存雪期150多天。年平均水量488 mm,降水总量为11.3亿m3;全县地表水平均年径流量为42.9 mm。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土壤比较肥沃,主要以栗钙土、棕壤、褐土、草甸土为主。太子城车站站区位于海拔1 500 m左右,无霜期100 d左右,属于高寒地段(表1)。

表1 太子城站气象要素

项目崇礼县历年平均气温/℃4.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历年极端最低气温/℃-35.8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14.1历年最热月平均气温/℃19.8历年平均相对湿度/%57历年平均降水量/mm472.2历年平均蒸发量/mm1365.6历年最大积雪深度/cm38.0累年平均风速/(m/s)1.7累年最大风速/(m/s)及风向14.0 SSW累年最多风向ENE土壤最大冻结深度/cm193

综合以上气候特点,站区景观植被选择应考虑生长期小于150 d的耐寒、耐旱品种。

1.2.3 设计范围及内容

研究范围包括太子城高铁站站场及太子城枢纽片区。绿化范围包括站区、站场、工区等的室外用地,根据使用功能绿化可划分为广场区、路基边坡、生产生活区(图2)。在总平面布局上,涵盖了站前、站后、路内、路外各部分景观。

图2 太子城站站区景观布局

2 案例研究

在太子城站景观设计中,结合其工程基础特征,选取了几个比较针对性的火车站景观从布局到细节进行了研究,以下是部分案例。

东京京都火车站:车站的屋顶花园设计独具匠心,经过数百级台阶后由两个黄色亭子作为引路标识(图3)通往“历史之门”的城市印象[4]。其景观细节处理颇有动静结合,虚实相映的效果[5],集休闲聚会中心、观赏城市全景、购物中心和空中城市、车站枢纽于一体的综合景观区域[6]

图3 东京京都火车站屋顶花园

巴西利亚国际机场:巴西利亚的中部高原的植被生态特征是稀树草原和干旱森林,因此,在机场地区的景观环境中也选择了继续营造了这种疏林草地的典型乡土景观,以期和城市整体风貌保持一致。同时,这种整体风格的延续也进一步强化了城市整体风貌的地方性及城市特色[7]

审批过程需要痕迹化、过程化,但纸质的文件很难实现过程化记录、修改可追溯、结果可共享的要求。审批应具有高效化,审批业务本身是耗费资源、时间和人力的一个过程,为节省管理和运营成本的要求,必须提高审批的效率和质量。但原纸质文件因受到时间、地域、人员、空间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无法提高响应的速度,必须借助信息化、移动化的科技手段才能实现。

旧金山跨海湾交通中心:屋顶公园搭桥连接到临近的建筑群,使枢纽融入城市(图4)[8]

对于汽车仿真时的最大行车速度,取设计速度为60 km/h(16.7 m/s)。为了使仿真结果接近实际情况,通过统计身边开车驾驶人在转弯时的驾驶速度,合理确定该路段的行车速度,从而符合实际驾驶操作。另外,为了减小软件对超高修正的影响,起始路段采用匀加速模型,而曲线路段的车速适当降低为36 km/h(10 m/s)。根据车速变化计算出各段行驶时间得到时间与速度关系如图5所示。

图4 旧金山跨海湾交通中心屋顶花园

3 构思与理念

3.1 设计构思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以中国特色、雪国风光为设计形式的车站站区景观设计,目的是面向全世界展现中国铁路景观风采。设计需思考景观的动态性、移动的层次性、流畅的交融性、体验的瞬间性[9],以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结合中国特色景观元素进行景观配置。

景观设计除满足交通功能外,应结合规划布局、建筑功能等以系统性、科学性及特色性构建优化公共空间[10],整合区域生态、文化资源,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高铁枢纽绿化;建设景观协调、舒适便捷、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旅游观光窗口。

3.2 设计理念

3.2.1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实用美观”,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体现人文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要求,综合考虑出发、到达、休闲等人群需求[11],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周边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设计风格应符合城市环境特征并满足乘客的心理文化需求,体现实用经济美观的特性。

景观设计遵循以服务型功能为向导,以用户体验设计为核心,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景观。

3.2.2 生态涵养

“以绿为主,弹性涵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营造地域特色景观。

景观布置上,景观设计充分考虑海绵城市设计要点,结合屋顶、广场、道路设置种植屋面、透水地面、停车场、雨水花园、滞留池、下凹式绿地等,建立一个交通、游憩一体化的多维生态格局,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加强整个系统的生态自净能力,整体形成一个联系紧密、多样性丰富的弹性生态系统。

植被选择上,“适地适树”、“适景适树”作为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3.2.3 智慧人文

“天地合德,百年京张”,结合现代交通设施智能智慧特点,反映中国文化、高铁精神、地域特色。

地理之于高铁无界,山水之于人心无界,奥林匹克之于人类无界,无论民族、国家。太子城站将奥运文化与中国山水文化相结合,在国际化标准和语境中,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和精神。

景观设计针对人文感知、智能智慧进行文化设计,通过国家展示系统、公共信息传达系统、硬件服务系统以及软件服务系统,在空间装饰、活动窗口、公共设施、便民服务等版块体现文化要素。让旅客在舒适乘坐中把高铁精神带回家、把高铁科技带回家、把百年京张故事带回家。

4 方案设计

景观设计划分不同功能区,按区域配置景观[12],统筹安排各区块绿化设计,使各区块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建筑物相融合。根据铁路客站景观的构成要素及铁路客站景观类型与组成部分,将景观要求高的站区、站场绿化地段作为重点绿化地段[13]。重点绿化地段绿化四季常绿、季季有花,通过乔灌花草搭配,达到一带一季相的效果。一般绿化地段绿化应营造出简洁、大方、舒适的环境[14](图5)。

1.1 调查基本情况 2018年3—5月在黔东南州10个种植烤烟县市开展调查。调查方法①:在田间进行实地调查,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询问并完成调查问卷,通过该方法共获得调查问卷370份;调查方法②:技术员发放调查问卷给烟农,由烟农填写返回,通过该方法共获得调查问卷368份。共调查烟农370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68份,回收率99.4%[9]。

图5 太子城站站区景观效果

4.1 广场区设计

太子城站站房紧临冰雪小镇与会展中心,为推动枢纽场地的活跃性,加强枢纽区域地区的文化性、生态性、经济性和实用性[15],站前广场采用了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广场中央曲线连桥将站房与奥运颁奖广场联通,枢纽功能与广场景观合为一体(图6)。

图6 太子城站站前广景观场效果

广场空间布局迎合使用需求,构建人流集散空间、休憩空间和观赏交流空间等来充实广场的层次[16]。景观造型尊重自然的同时呼应奥运冰雪文化,形态结合站房双曲弧线造型,与周围山势呼应,如同张开的叶片置于站前。

屋顶绿化设置完备的防水阻根层,并搭配有雨水收集装置、自动滴灌系统。对收集的降水进行自然生态过滤,沉淀,净化后用于绿化灌溉,以达到节约资源之目的。

4.2 路基边坡

太子城地区护坡结构分为岩质边坡与土质边坡两部分,为保证行车安全,其护坡结构框架较为关键。为达到生态景观效果,减少护坡圬工建设带来的视觉冲突,边坡植被采用沙地柏(图7、图8)。因沙地柏生长势旺,能产生多发性侧枝,形成斜生丛状树形,在短期内形成整齐无缺的绿篱,枝叶密、不落叶。同时其耐寒、耐旱、耐瘠薄、扦插易活,栽培管理简单。

图7 边坡绿化效果

图8 边坡绿化结构

4.3 生产生活区设计

太子城站区生产生活用房主要包括:10 kV变电所、AT分区所、给水所、单身宿舍、热泵机房、信号楼、派出所、维修车间办公楼、维修车间单身宿舍、维修车间轨道车库(图9)。

站区房屋采用不同功能单体院落围合的集成布局方式,且立面造型与冰雪小镇协调融合。整体造型遵循尺度适宜、依山就势的原则形成连绵的坡屋顶。屋顶整体采用了挑出的新中式的坡屋顶搭配立窗及木制格栅组合,形成室内与室外空间的半透明界面,产生建筑的通透性,丰富空间氛围。围墙及大门均选用了与建筑外观相符的样式,在现代简洁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传统及铁路的元素。围墙中铁艺栏杆部分均铸造有本次设计的铁路标识,铁艺大门的门边柱正中间具有京张文化的铁艺浮雕以及门口带有中式元素的迎门石共同形成了去繁就简,化圆为方,更为现代化、视觉化的立面景观(图10)。

图9 站区生产生或房屋绿化布局

图10 生产生活房屋效果

办公区绿化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功能区合理植物配置。办公区绿化选择有季相变化的特色植物,色彩搭配合理。

生产区绿化根据车间生产特点,考虑生产运输、安全、维修、管线影响等要求进行植物配置。在保证绿化不应影响车间采光、通风前提下设置。有污染车间周围的绿化考虑污染物的成分和污染程度,选择抗性树种。仓库堆场区绿化充分考虑交通运输条件和储存物品的搬运,方便装卸运输。

生活区绿化结合建筑布局和原有地形合理植物配置,达到改善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增进员工身心健康的目的[17]

5 实施策略

5.1 种植设计

植物景观是形成和塑造城市风情、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的重要元素,是有生命的地域印象承载体。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把握地域印象的延续,重视植物景观资源的保护保存及利用。整体种植设计体现雪国风光,基于地块立地条件,并结合行人观赏范围合理分配,将种植手法分为绿化防护,生态修复,景观美化三种[18],并根据重点设计区域及常规设计区域分别配置。

其他起源部位的室早更加罕见,如左室心尖部起源室早,其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图形,除V1导联外,所有其他胸导联呈振幅较大的S波(rS或QS型),下壁导联QRS波倒置;右室心尖部起源室早,其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所有胸导联呈rS或QS型,下壁导联QRS波倒置。

绿色防护区域进行种植防护,以达到保持水土、降噪、协调景观风貌的景观功能[19]

我国重污染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小视,政府针对该方面制定的环境规制政策与措施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一方面,加大环境规制力度,使环境保护成为大众焦点话题;另一方面,引导并资助企业从生产原料选择、改良生产设备、生产过程技术提高等方向采取措施,降低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解决重污染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在一朝一夕,想要从根本上改善重污染企业环境污染问题,还需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不断调整政府环境监管规制方案以适应我国最新的国情。

生态恢复区域采用适应当地干旱、寒冷等环境的耐旱、耐寒、易成活、抗性强、根系发达的植被,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

由表7试验结果说明,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溶液对MRSA和MRSP作用0.5、1、2 和5 min 的杀灭率均能达到99.99%以上。表明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溶液对MRSA和MRSP的杀菌效果理想。

河道工程配套后,水库就可以正常进行防洪调度。水库汛限水位为937 m。当遇到标准以内洪水时,水库按下游有保护对象方式进行调度,开启输水洞及泄洪洞闸门实行控泄,使Q泄≤Q安,也就是最大泄量小于等于598 m3/s,使水库水位保持937 m,如果来水流量大于最大下泄流量,则水库水位升高,水位升到的最高值,即为防洪高水位。

景观绿化依托崇礼自然丘陵地势,以大量密植的林木整齐排列形成完整的大地景观,增大常绿树种比例,确保冬季景观观赏效果。在重点设计区域为达到景观视域饱满,采用内低外高、内灌外乔、灌草结合的种植手法,并考虑色彩搭配、错落有致、体现特色。配置一年四季有季相变化的、色彩丰富的各种乔灌草及花卉,花卉与乔灌草合理配置,并与周围环境和其它植物协调地衔接,以保证景观观赏效果(图11)。

图11 种植设计布局

拟选用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易于养护品种,设计采用站区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植物作为背景,配合站区的文化元素进行详细的景观设计。整体设计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化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主要植物品种如下。

(1)落叶阔叶乔木:蒙古栎、山桃;

(2)常绿针叶乔木:云杉、樟子松;

(3)花灌木:丁香、珍珠梅、连翘、忍冬、沙棘、柠条;

从整体数据来看,全职妈妈占比达62%,其中暂不打算上班的为43%、准备重返职场的为19%。格外引人注意的是,90后全职妈妈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特别是95后,高达82%,与之相反的是7成的80后妈妈在生育后考虑返回职场,兼职或者是全职。

(4)色叶树:五角枫、白桦;

在模型运用中,选取调节系数z=2,本文视土地综合承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给待定权重赋值为ξ=ζ=0.5。因此,根据式(2)~式(3)分别测算北京、天津、河北、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整体效应、耦合协调发展度(见表6)。

(5)地被和草坪:缀花草地(野牛草、白三叶、紫花地丁、蛇莓、连钱草、匍匐婆婆纳、蒲公英、金鸡菊混播)、沙地柏[20]

(2)造成系统电压发生闪变。对于分布式电源而言,其启停均会受到一系列因素(如用户实际用电量等)的影响,即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如此一来,也就加大了系统电压闪变的几率和影响。除此之外,当分布式电源提供的输出量发生瞬间突变时,也将会引发系统电压闪变的问题。

5.2 灌溉设计

绿地灌溉是以草坪、花卉、灌木和乔木等园林植物为施水对象的控制性灌水,由水源、加压设备、过滤设备、控制设备、计量设备、管网和灌水器构成。

在“就近取水”设计原则下,尽量秉承“减少接驳”“缩减管道长度”的方案,从附近既有给水管上引出支管,支管起端设置水表井。给水尽量减少与股道的交叉,不进行过轨。为人身安全及行车安全考虑,股道间、咽喉区外侧不设人工灌溉设施。

6 结语

站区景观作为铁路客站与城市空间的重要接口,是站城融合、集约发展、信息共享的有利抓手。太子城站站区景观遵循“一站一景”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现代化铁路客站的设计要求,力求打造精品客站、示范工程。设计研究阶段打破常规设计流程,统筹考虑站前、站后、路内、路外各部分景观,在景观总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路基边坡、站前广场、站区生产生活房屋景观等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与此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涵养、智慧人文的设计理念,注重景观功能及旅客空间记忆点,强调进出站、候车、生产生活等空间区域。通过提取生态、人文等地域元素,运用现代设计语言,结合功能服务体验、绿色视觉体验、智慧人文体验三个维度,落实到站区景观设计中。结合景观功能,既有“宏大叙事”,也不忽略“微小空间”,将车站整体面貌引向中国特色的当代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 雷森,牟江.地域印象在铁道交通枢纽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鄱阳县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0):182-186.

[2] 徐峰.对交通枢纽景观设计的思考—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景观绿地为例[J].科技资讯,2012(2):75-76.

[3] 樊宇.浅析国内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景观工程—以杭州南站景观工程为例[J].智能城市,2018,4(6):112-113.

[4] 陈琳.城际高铁站站前广场人文景观设计与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5] 姜涛.论高铁交通枢纽的景观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78-183.

[6] 霍文蕊.火车站枢纽区域视觉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

[7] 任洁.枢纽机场区域景观构建的特征及启示[J].住宅与房地产,2017(29):63-65.

[8] 魏曼云.城市交通性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9] 关琳琳,段渊古.铁路景观绿化设计探析[J].北方园艺,2010(17):121-124.

[10] 陶亮,刘小钊.城市交通枢纽地区景观设计探索—以南京南站地区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4):148-151,303.

[11] 芮春梅.轨道交通枢纽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探讨[J].四川建筑,2016,36(6):16-17,21.

[12] 曹波.铁路快速通道景观提升方案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2):48-49.

[13] 邬姣.大型铁路客站景观设计研究初探[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14] 杨江华.浅析铁路房屋总平面布置的绿化景观与植物配置[J].江西建材,2017(8):213,217.

[15] 郝蔚然.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景观环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16] 王争.城市高铁站站前广场景观研究初探[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5.

[17]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铁总建设[2013]94号[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18] 柯尧.铁路景观规划与设计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19] 孟宇轩.景观绿化设计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7):200-202,223.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 [S].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Study on Landscape Project of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Area—Take Taizicheng Railway Station area landscape project as an example

LIU Hanshu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55,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how to achieve safety and convenienc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wisdom and culture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area, this paper focuses on project background, design concept,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aizicheng Railway Station Area, and analyzes the regional uniqueness, function diversities and complexities of Taizicheng Station by using the theories of ecology, transportation, aesthetics and landscaping.One the ba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station area by means of project overview and design concept.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ecological and 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metho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eople-oriented, ecological, and wisdom and humanity design concepts, consider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station comprehensively.Integrated design of master plan, architectural style, subgrade slope, plaza, production and living buildings is carried out.The study addresses passengers’space memory, and emphasizes the entrances, exits, waiting space and living area.The station area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s square area, subgrade slope area, and production and living area.This paper integrates green protec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ing by extracting regional culture and ecological elements, and proposes a feasible landscape scheme,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oretical railway station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station area; ecology; wisdom and humanity;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5;U23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38/j.issn.1004-2954.201909180007

收稿日期:2019-09-18;修回日期:2019-11-02

基金项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计划课题(研2017-16)

作者简介:刘瀚舒(1988—),女,工程师,荷兰注册景观规划设计师,2014年毕业于荷兰瓦赫宁恩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生态恢复、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研究工作,E-mail:hanshu_2007@126.com。

文章编号:1004-2954(2020)01-0188-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