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出局已定?中央想要打造的下一个香港,是上海!

 钟华xd1zvokpcy 2020-06-27

中央正在给上海打开枷锁。

前几天,央行行长易纲指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只要符合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避税监管要求,正常贸易和投资需要的资金都可以自由进出。

这无疑释放出了一个重磅信号:长达数十年的金融禁区有望迎来突破,未来上海可能会从香港手中接棒,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旗。

上个月,上海还挂牌成立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这是全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贸易自由化程度无限逼近香港。

作为超级联系人,香港对中国内陆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而当前的上海,却在高层的牵引下朝着这两个目标加速狂奔。

历史上,上海曾是远东的中心城市。但因为国运的变化,上海阴差阳错地从全球城市序列中滑落。香港则强势崛起,一举取代上海的地位。

这一次,上海正在加速重归百年前的荣光和辉煌。

尽管深圳内心深处也有“全面赶超”香港的雄心壮志,并以此为目标藏在背后奋起直追。不过,中央似乎有意把这个历史性进程交给上海实现。

从很久以前开始,中国就希望人民币能够走向国际化,以打破美元霸权地位。

原本这个目标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而水道渠成,一点都急不得。

像19世纪末,美国的GDP就超过了英国,但五十多年之后,美元才真正取代了英镑成为世界货币霸主。所以,人民币要赶超美元,乐观估计也至少是本世纪中叶之后的事情。

然而,今天在大国博弈的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有了非常强烈的紧迫性。

前不久,美国“制裁”香港时,坊间就疯传美国会发动一场金融“核战”,把香港踢出SWIFT美元支付清算体系。

当时传言一度引起了恐慌。因为这意味着香港会被挤出全球金融体系之外,成为了一座孤岛。“所幸”的是,最后美国只是单方面取消了香港的独立关税地位。

不过,这场危机也足以显示——继贸易脱钩之后,中美也可能会发生金融脱钩。

过去,它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却变成了一件不可不防的事情。

这两天,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就在财新论坛发出了警告:“我国多数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开展国际业务,主要是依靠美元支付体系。但这套支付途径是否安全,值得担忧”。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在俄罗斯的很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身上,我们也不得不及早地预防,做好真正的应对准备,而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应对准备”。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央行释放出了上海会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先行先试的信号。

货币能否自由兑换,是一国货币是否国际化最重要的标志。很明显,中央是希望上海能够以此为支点,加速推动人民币走出海外。

过去,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征程中,比上海扮演了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对通过香港摆脱“阿格琉斯之踵”方面,寄予了厚望。

不过,现在香港内部正处于多事之秋,外部还是中美对抗的一个契子,各种不确定性陡然上升。

让上海成为香港的B计划,此时此刻显得尤为重要。

人民币要想国际化,自由兑换是必不可少的。

早在1996年,中国就允许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只要你能够提供材料证明存在真实的贸易往来,企业就可以把人民币兑换成外汇,去购买国外的货物或者劳务服务。

随后,中国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资本项目下的渐次开放。不过,该领域动一发则牵全身,中国一直十分谨慎。

至今,中国仍有几块禁区无法踏足。包括海外企业无法在中国境内发行股票、外国人无法直接投资境内有价证券、不允许个人购汇在境外买房投资不动产、限制非居民购买内陆房产……

上海既然要先行先试,只能是做前人未有之事。这方面上海充满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第一未来上海可能会率先在一定程度上放开货币市场。每人每年不再限定在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给与上海居民更高的弹性空间,比如说两倍、三倍甚至更高?

这并非不可想象。就像我之前在《海南会不会取代香港?》一文中分析,海南建设自贸港,900多万常住人口拿到了一个独享的大红包,就是允许岛内居民免税购买进境商品。

零关税的受益者,从“企业”身上外溢出来,扩张到了特定某个省市的普通消费者,由这个片区的民众独享,这在内陆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中央若是为上海单独开一个口子,我一点也不意外。

第二上海证券市场有机会开设国际板。之前上海已经筹划很多年了,只是因为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原因,才遭致搁浅。

虽然澳门也会建立以人民币计价计算的离岸证券交易所,但并不妨碍上海开设同种类型的国际板。

毕竟在人民币在岸证券交易所方面,中国就有过一南一北两个市场(上海、深圳),是有过先例的。

第三,上海自贸区最先实验FT账户,其资金划转采用了“一线宏观审慎,二线有限渗透”规则。中国居民开设FT账户后,跟境外账户之间的划转结算相对自由,跟境内常规账户则相当于跨境业务管理。

只有因为经常项下的业务、偿还自身名下贷款、实业投资等真实需求,本土居民才能把钱(限于人民币)从境内常规账户,划到FT账户下。

未来这道防火墙会不会整个后移,既跳开自贸区范围覆盖到全上海,把整个上海市打造成一个特殊的离岸市场。而上海跟境内其他城市的资金往来,则当做跨境业务处理?

第四,中国的资本账户可分为7大类11大项40个子项,绝大多数已实现“基本可兑换”或“部分可兑换”,但都是在事前资质审批及事后额度严格限制下。以后上海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取消限制,变成完全的自由兑换。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储备货币。虽然排名很高,但是还远远称不上国际货币。因为在全球跨境支付交易中,使用美元的比重约42.5%,人民币仅有2.2%。

这些闸门一旦开启,上海将为中国打开更加顺畅的人民币回流通道。

而基于通畅的回流渠道、高水平的自由兑换,境外居民对于人民币才会有普遍的接受性,愿意持有人民币。如此,人民币才能真正的走向国际化,帮助中国减少汇兑损失,收取更多的铸币税,刺激对外贸易和投资。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是如何高估都不为过。

方星海就说: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取得更大进展,中国抵御金融被人家脱钩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香港的另一大功能,是国际航运中心。

虽然从经济体量上来看,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已经相继超越了香港。但是香港仍是中国制造连通世界的一个超级大通道。

2018年,大陆对香港的出口额为3020亿美元。而香港人口只有700多万人口,本地市场极其有限,所以3000亿美元贸易中,香港居民只消费了一部分,大部分是借道香港出口。

这个规模大概为2000-2400亿美元。如果取最高值的话,约相当于中国内陆全年出口总额(2.48万亿美元)的10%。

换句话说,内陆有十分之一的出口货物,通过香港转口!

明明整个大湾区有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几个超级港口,为何内陆还如此依赖香港?

因为,香港是一个自贸港,货物运输以及船舶进出,手续极为简单。以航运自由为例。在内陆很多地方,经常会有检验检疫、边防等部门登船联检,导致船只滞留在港口走不了,每滞留一天都是一笔巨大的运输风险。

香港这边,则不会对船舶和船员实施额外检查,而且外来船只进入或驶离香港港口时,无须向海关办理结关,来去自由。也由此,船老大在进出香港时也就不需要准备一份疏通费用来做公关了。

由于清关效率极快,货物抽检率很低。很多深圳公司在进口芯片、电子元器件等关键零部件的时候,会走香港的港口。可以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与临近香港有很大的关系。

香港作为自贸港,极有力地托起了珠三角这个世界工厂。

2013年,上海自贸区横空出世。但是历经六七年的探索,其货物流动的便利程度、通关速度仍不及香港。所以,上海始终做不了国际贸易的中转中心。

上个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上海揭牌。该片区包含芦潮港区域、小洋山岛区域、浦东机场南部区域三个部分,目前已设立电子围网,封关运行。

按官方的表述,这是目前内陆开放程度最高、改革力度最大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是中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

原本,这个地方就属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相比普通港口已享有了较为便利的通关手续,如今又再一次升级,你可以想象其开放程度之高吗?

现在绝大多数货物入区,海关会径行放行,企业可直接提货、发货,不再需要申报、备案和统计。

而且货物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不设存储期限,想放多久就放多久,极大便利了企业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相比其他保税区的不同

举个例子。以前,江苏运了半个集装箱的汽车零部件到这里中转出口,只是跟其他集装箱拼在同一艘船发货,以此共享了某段路程,减少一点运输费用。

但是你不能开箱集拼。所以,你还是占用了一个集装箱的空间,得付一个集装箱的费用。

如今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下,企业可以打开集装箱,甚至打开包装,将箱内货物进行重新组合,发往不同目的地国家。相比之前可以节省一半的费用。

可以说,在这片封关运行的十几平方公里内,很多条条框框都不见了,货物自由化无限逼近香港。

上海冲击国际航运中心,有了更大的底气。

在金融和贸易自由化方面,中央再次为上海开闸。这座城市,越来越像香港!

要论实际开放程度,上海才是目前中国的第一高地。比之刚刚起步的海南,上海不知道要领先了多少年。

海南自贸港除了允许岛内居民免税购买进境商品这个政策,剩下的基本可以算是上海的影子。这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事情。

我个人推断,上海有极大的可能,会成为中国内陆第一个实质意义上的自贸港。

不过从中短期来看,上海并不会完全取代香港。

因为在法制环境、信息自由化方面,香港仍是全中国最一流的地区,无与伦比。在这个方面,上海很难超越香港。

我说个细节你就能明白了。当前内陆企业签订的航运合同中,有极高的比例会把香港选为仲裁地。因为大家觉得,自己一定能拿到一个公平的判决结果,对方很难拿钱去收买。这个信任感程度,内陆一线城市目前还做不到。

此外,为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我相信中央也不会拿上海去“取代”香港,让香港沦为一个经济孤岛。

它不是一个要么A要么B的选项,而是“AB都想要”的计划。

只是我们不可否认,上海的崛起,确实会稀释香港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香港极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近年来,深圳经济蓬勃发展,其内心深处其实也产生了成为下一个香港的雄心壮志。深圳一直以这个为目标奋起直追。

不过,中央似乎有意把这个历史性进程交给上海实现。

纵观过去的历史,证券交易所、自贸区、FT账户、科创板等极为重要的棋子,中央都是率先放给上海。

在多数情况下,深圳要滞后几年才能拿到类似的正式牌照。

深圳唯一领先的一次实验,是经济特区。但这样做,也是有着非常特殊的时代背景。高层考虑到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这张王牌太重要,不敢轻易冒险罢了。

这一次,上海又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和特殊保税区方面先行先试。我不知道深圳会等候多少年?

其实,上海是典型的买办经济,深圳是移民经济,深圳有更大的闯雷区冲劲、更强的创新活力。

这也是为什么深圳在政策滞后的情况下,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全球瞩目的奇迹。在很多地方与上海平起平坐。

所以,让两个城市同时起跑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如果说金融的发展需要历史沉淀,百年前上海就是远东的金融中心,选择上海实验无可厚非。那么,在国际科创中心以及航运中心方面,深圳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是不是会有更有实验效率呢?

可以说,在这样一个历史性关口面前,中国最顶尖的三座城市同时迈进了一个十字路口。

谁胜谁败,都会对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