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了所有问题再行动?哪有这么简单的事!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0-06-27

这世界时时刻刻充满着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的好处。不妨看看今晚的文章,也许能够从中获得启发。

以下,尽情享用~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在变化中寻找确定性”。

我做设计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经常会有人问我:“你有没有一个做设计的方法论,或者是一个特别好的一次能成功的方式?”显然是没有的。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有很多不确定性,只是设计这个行业特别没有确定性。因为我们每做一个设计之前,其实都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东西。

我特别喜欢Jonathan Ive乔纳森·伊夫(苹果前总设计师)说过的一句话:“简单的设计并不是去掉繁杂,而是在混乱中建立秩序。”

一、这个世界,充斥着必然和偶然

每个人都会试图给自己的未来创造一些确定性,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今天付出的努力,最后都一定有回报。但不幸的是,市场中有很多东西都没什么确定性。

有一句话是:“人间并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多数人愿意相信的故事。”

作为一个创造性工作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破内心的固有认知,重新认识事物,重新看待挑战。今天那些看起来不可动摇的东西,实际上是替代了曾经看起来不可动摇的东西。

因此,我们要带着变化的眼光去做计划,毕竟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照我们的想法发展的。我们要么被一些惊喜打得措手不及,要么就莫名其妙地被时代淘汰。

大家身边是不是都有这么一个人?他可能脑子很灵活,也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新想法,跟你说得轰轰烈烈,但你就是见不到他有什么实际行动。

其实,他一直在做计划,把每一个细节都想得很清楚,想要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再付诸行动。但是哪有这么简单的事?

试想一下,有哪个做出来的东西跟你当初想的是一样的?如果成功总是很容易被看到,这件事情还有什么可值得去做的?


所以我说,偶然性充斥着世界。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就是各种必然和偶然组合在一起的。

比如,小孩一定会长大,但是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个偶然;互联网一定会发展,但是诞生像谷歌或Facebook这样的公司,也是个偶然。

这个时代并不缺乏想象力,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面对那些必然性,开放思路,欣然接受所谓的偶然事件。

二、确定与不确定,配合起来会更好

1.规则没错,但忌死守

我朋友讲过一个故事,叫开保时捷的设计师。

他当时去面试一个人,对方说:“我已经是很成功的商人了,但是我对设计很感兴趣,我想来你这做设计。”

“你先聊聊你是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的?”

“实不相瞒,我其实就是个租车的,我发现保时捷有一款车在某平台上租价差不多3000元每天。于是,我就找到一个卖老款车的朋友,便宜买下来,在这个平台上租给那些晚上需要用车的人,这样有两个优势:一是车不会逾期,二是肯定不会乱造。

“如果人家把车撞坏了,保险公司赔一份,平台又会赔一份。一辆车一年能净赚六十几万,我有三辆,去年赚了195万。”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介绍下这个商业模式,也许大家觉得这个模式挺好的,值得一试。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儿,因为这事儿真能让你做的时候,市场已经被填满了。

另外,故事中的这个人在做的过程中,一边实验一边解决问题,而我们在复制模式的时候,很少能有人意识到中间存在的各种问题。

我们必须要承认,谁也没有比谁聪明,甚至每个人都很笨,在各种各样的成功中,运气占了很大的成分,比如时代成就个人。

然而有很多人试着创造各种规则,美名其曰为“管理方式”。管理的目标是为了避免意外,可是如果把所有意外都避免了,所有东西就会被框死,还有什么成功的机会?

可能所有做设计、做产品的人都体验过,设计出来的东西,别人永远都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永远都有改进空间,而无休止改下去的结果是——整个产品被改得面目全非。

这是因为,所有人对于“好”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评价标准,而评价标准其实是个变量,它可能随着人、时间、用户的心情而变。

2.关注场景下的必然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会做各种各样的市场研究和用户研究,但是如果把研究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条件,然后去做产品,等我们真正做出产品的时候,市场可能就已经过去了。

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要从研究用户、研究市场转向寻找场景下的必然需求。

不论用户是谁,TA只有一瞬间才需要你的服务和产品。而在这一瞬间,这些用户之间的差异都消失了,都会做一样的决定。

比如,打开百度地图之前,你一定已经想好要去的地方,但是你不认识路;打开饿了么之前,你一定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打开微信之前,你已经想好要联系谁了,这些都是瞬间需求。

生活中如果没有这样的瞬间发生,用户根本想不起来这个产品,你的产品还是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一定要关注场景下的那些必然需求

3.从优化产品功能转变为构建需求场景

在产品设计中,场景和用户的需求必须一致,这样才能让用户真正对你的产品产生好感,并且持续用它,所以我们要把场景发生的瞬间作为核心。

我们在做的事情是解决问题,还是创造价值?

如果只在产品上解决了一些问题,这只不过是修正,并没有创造新价值。

很多人不停做研究,可是你从中找到创新方向了吗?创造力才是创新最基本的生产力,而研究其实是在验证你的想法到底合不合理。我们要从聚焦、优化产品本身,转向构建相应的需求场景。

案例:音乐平台

音乐服务其实是一个平台,它有一个特点——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竞品较多。于是各平台不得不用大量的成本去购买很多音乐的版权,扩大音乐库,确保自己的库足够大。因为用户如果在平台上搜索不到想听的歌,就会转向另一个平台。

但是这件事情很难持续,因为成本太高。所以,各平台在抢夺用户的时候得有一些手段——为产品创造差异化。

对于用户觉得“这个平台曲库不够大”的问题,只有当用户搜索音乐搜不到的时候才会出现,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用户能够有一个非常宽广的视野,知道你的曲库有多大。

所以,如果能控制“用户会知道哪首歌”这件事,就会容易很多。


一般来讲,当我们听到一首不知道的歌的时候,才去搜这个名字,才会控制场景。那么我们可以这么做:

先占领一些餐厅,在这个餐厅的背景音乐上占有场景,与餐厅合作,让餐厅播放的歌曲都是你提供的,而且只播放平台独有的歌曲;

跟网约车合作,用户一坐上车就放音乐,放的也是你的品牌独占的曲子;

甚至可以自己办一个音乐节,让这些用户来参加个音乐节,但是只请那些在你平台独占的歌手演唱。

当用户获取到的音乐只在你的平台上有,搜索的时候对手的平台上都搜不出来,这些流量自然而然就跑到你这来了。

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改善产品的功能,也不需要做补贴,而是找到用户的需求场景。在这个场景之下,把用户跟产品服务之间的必然性连接到一起,你就成了用户必然的选择。

4.留意用户需求的层次跨级,提供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通常,不是所有老人都喜欢用老人机,婴儿润肤乳的用户也不全是婴儿,很多奢侈品真正的消费者可能并不是同样层级的……

用户永远会选择比自己现状稍微好一点的东西,这就是用户需求层级的跨越。

如果只有确定性的服务,会让用户慢慢失去新鲜感,因为这个世界是由必然和偶然组成的,而偶然的鉴定需要一个新逻辑——任何一个合适的、成功的产品都需要一个确定性的服务和不确定的期待,我们称它为Joyful Moment&Wow Factor(愉悦的使用感和令人惊艳的功能)。

Joyful Moment(愉悦的使用感)是确定性服务,这些服务就是用户使用你的理由,因为那是你提供的最确定性的东西;不确定的期待则是Wow Factor(令人惊艳的功能),是用户没有想到的东西,但是它会和需求产生联系。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微信的确定性服务是传递消息,不确定的期待是朋友圈,这也是大家每天要抱着手机刷微信的理由;

淘宝的确定性服务是可以搜索到我想要的东西,而它无时无刻给你的个性化推荐是不确定的期待。

这样的组合方式可以不断提升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也会不断提升用户对产品的粘性,提升他们对产品的使用频次,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依赖。

我举个餐饮行业的案例:

我们帮一个餐饮品牌设计新服务,这个服务上线后,用户要使用必须先下载APP,还要注册一系列信息。

这个路径太长了,会影响用户体验,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因为它是一个点餐服务,特点是速度快,不用排队,但这个需求可能只有吃早餐时才更被用户需要,于是我们做了一个订阅制早餐的服务,不是前一天想好吃什么提前预定,而是提前订制一个月的早餐。

比如,公司楼下有这个餐厅,我上班路过就可以直接过去拿。遇到迟到或者来不及的情况下,餐厅可以直接把早餐送到办公室。


整个过程中,用户不需要思考,它只是按照既定的方式发生。它产生的一个结果是——很多人一到公司,工位上就放着早餐。同时这一个月,用户绝对不会吃其他的早餐,因为TA已经有解决方案了。

其实,做服务就是把服务中最麻烦的地方去掉,比如你做的是点餐服务,就要知道用户其实并不关心自己到底吃什么,TA最希望的是“不让我点就行”。

我们帮助用户去掉了这个麻烦,给TA提供一个非常确定的服务,同时,又配合着不确定性,让服务变得更加简单,可以非常快速地获得用户认知,并且解决用户真正的问题。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都会思考:我们到底是在遵循一个标准,还是在制定一个标准?我们是在关注竞品,还是在关注趋势?我们是在迎合需求,还是在激发需求?我们是在创造差异,还是在创造价值?

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方向。对我来讲,可见的成功并没什么可做的价值,反而是那些通过不断创造被研究出来的新方法,才是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投入的东西。

最后,我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BCC第一届商业&创新大会是由BCC兴远发起,从世界各地邀请到了众多领域的思想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期望藉此给大家带来全球商业创新领域的最新方法和原理,洞见商业本质和经济发展规律,帮助中国企业持续成长,探寻渡过冬天的良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