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不去的青春,忘不了的童年(叶平)

 叶老师YP 2020-06-28
2020年“六一”回忆七十年前的童年

六一前夕,央视少儿发了条微博:童年是什么?很多人在视频里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童年是睡前妈妈讲的童话;童年是看不玩的动画;童年是心爱的布娃娃;童年是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陪我长大……

六一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童年经历过的事,接触过的人,还是童年看过的动画,读过的书,都会成为今后人生中重要的心灵寄托和精神动力。

耄耋之年,我们共和国同龄人的童年与共和国同命运。用若干老照片回忆七十年前童年的成长历程:回不去的青春,忘不了的童年!

我的童年在开国大典隆隆礼炮声中开始。

1949年:自豪地成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有人起名叫作“建国”,有人起名叫“解放”,我的父母给我起的名字,寓意着“和平”。

1949年:父母当年都是汉口协和医院的医生,在隔壁中山公园天真照相馆的照片估计现在没有多少人会保存。

汉口中山公园侧门(70年前的公园正门),右边就是协和医院门诊楼。

武汉刚解放不久,头戴着当时最流行的列宁红军八角帽,在协和医院的草坪上神气活现。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第一年。

我的叔父参加了志愿军,赴朝鲜与美帝“野心狼”作战。

那年冬天,我也戴上了志愿军的军帽。

家家都悬挂着我们热爱和平宣传画。

一家三口因此可以享受和平年代,幸福地在中山公园合影。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后,在全国农村推进土改,把土地分给农民。
父亲也脱下医生的白大褂,被派到湖南参加土改工作队。
前往土改工作现场的父亲与我合影。

1955年:妹妹出生。

1956年:毕生第一次探亲旅游到北京,在天安门前留影。奇怪的是,当年的天安门城楼上不知道为何没有悬挂伟人像?

1956年:父母亲都被组织上调到了武昌的大专院校任教,我也上了武昌阅马场小学。学校正对面就是武昌起义军政府所在地红楼,我们常常去那里义务劳动帮助打扫清洁。

1956年:一家四口于武昌首义公园抱冰堂前留影。首义公园纪念的仍然是武昌起义,抱冰堂则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生祠。

这一年,国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城市叫做“公私合营',农民都进了合作社。

1957年,小学二年级第一次拿了5元钱独自去学校报到,半路上遭遇坏人欺骗,骗走了我的学费,欲哭无泪,只好到父母任教的学校去求助(现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园)。

1958年:全国到处高举着三面红旗向前进。若不知道什么叫作“三面红旗”,可以回家问问你们家的老人。
在“三面红旗”的鼓舞下,自豪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
戴上红领巾,“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童年的最高理想。

1962年: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什么叫“三年自然灾害”,你也可以回家问问老人),困难时期考进了地处武昌昙华林的名校: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武汉大学附中、武汉市十四中),成了董必武、陈潭秋、赵紫阳的校友。

初中是童年的最后阶段。在校住宿天天吃不饱肚子,长身体的童年第一次尝到了挨饿的滋味。第二次挨饿则是在农村的知青时代,都与国家的苦难相连。

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早晨班级读报中,知道了苏修头目赫魯晓夫被炸下了台。

爆炸声中,再次自豪地加入了共青团,从此告别了六一,告别了童年,时年15岁,与我的外孙今年同年。

1965年:回不去的青春,忘不了的童年!

更新于 06-0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