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课上得像一个故事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把课上得像一个故事

波劳一天,从扬州听评课回到学校听评课,然后又到导师名师工作室磨课,尽管很累,但能够研究心爱的课堂,并且总冒出令人为之振奋的感觉来,也颇觉欣慰。今天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可以把课上得像一个故事。

把课上得像一个故事,就是能够表达一个美好的愿望。每一堂课,都能让孩子们感觉是走在实现美好愿望的路途中,他们自然是感兴趣的。比如,早晨第一位年轻老师上《黄河的主人》,其特色就是朗读,那么她完全可以将实现雄浑深沉的朗读表达作为一个美好的愿望,让孩子去实现。第二位老师也上《黄河的主人》,她则可以将我能像其他乘客一样谈笑风生地坐那羊皮筏子当做一个美好的愿望。是的,一般的故事,都是想表达美好的愿望的,就像今天下午的《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想表达普通老百姓对美满幸福的良好愿望一样。

把课上得像一个故事,就是要一个会飞的楔子。也就是,一堂课一般应该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东西。就像《牛郎织女》的老牛形象,它一会儿在这个场景出现,一会儿又在那个场合出现,最后又以牛皮的形象出现,但是没有它,整个故事就会散架。一堂课也可以是这样,你得造出一个“实际的东西”来,让它飞到课堂某个时间点固定下来,比如《黄河的主人》,可以将动笔圈画作为一种实际的物什,开头做一个小的动笔圈画,中间做一个小组动笔圈画,最后再做一个大型动笔圈画。这样一来,课堂就有了一个十分稳固的结构,而且这个结构还很令孩子们难忘。我想,这其实就讲一堂课应该有一种节奏感吧。

把课上得像一个故事,就是要让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逗引孩子们的兴趣,或者让故事既有可预测性,又有不可预测性。比如我校的课,上的是整本书读后交流。我请这位年轻老师设计了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学生与文本交流,第二个板块是学生与学生交流,那么孩子们就开始猜测下一个环节会怎么交流呢?再下一个环节呢?最后老师呈现的,是有的孩子预测对的,有的孩子并没有预测对。这样一来,课堂让孩子感到引人入胜了,孩子们会在课堂上快乐不疲。

把课上得像一个故事,就是要做到师生之间的交流如一种闲谈一样,仿佛在聊天,但却又能生发出某个明确的意义来。这需要教师非常高尚的教学品质,也需要教师博大的爱生情怀。就像今天第一节课老师所表现的,基本上承认每一个孩子属于自我的表达和表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显得很放松,也很自由,他们真正感到是自己主动在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在学习。所以,他们与老师的对话也是真诚的,他们绝不会揣摩教师的意图,他们能够感觉到自我的存在。

嗯,是的,一堂好课,就应该像一个故事。

(感恩知名杂志社编辑,关于《庄子》的言谈就此打住,待日后再批发)

作者简介:陈林,江苏省宝应县城南小学校长,扬州市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教育现象研究,曾获得“七彩语文杯”苏教版教材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主持省级课题,多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