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对待统编版教材中的“交流平台”?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竭诚欢迎您关注本公众号,您也可以加作者微信号“yulinjushi”(玉林居士的拼音)进入“语文老师读教交流”微信群聊

如何对待统编版教材中的“交流平台”?

陈先云先生如此阐述交流平台

一、作用很凸显:

(一)发现语言现象,渗透语文知识,初步感受语言规律,培养阅读习惯。

(二)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提升,加深学生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三) 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

二、呈现方式很多样

对话交流式、读写例话式、示例归类发现规律式、成果展示交流式、知识短文式、总结交流式、我的发现式。

应该说,陈先生的阐述体现了教材编者们的良苦用心。如果将统编版教材中的交流平台全部集合起来,我们会看到一部交流语文学习过程的生动的大书。

然而,因为它是一个碎片、一个碎片呈现的,尽管呈现方式多样,但如果没有对其很深刻的认识和使用的策略,那很有可能会在常态课中被一笔带过,更有甚者,可能只会让孩子读一下了事。如何真正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是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考虑的。

首先,这个“交流平台”是教材自说自话的平台?还是教材与学生交流的平台?还是学生基于教材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平台。如果是前者,那么,确实只要读一读,然后问问孩子知道了什么就可以了。如果是教材与学生交流的平台,那么,就先要问学生从这个平台学到了什么,接着可能还要引导孩子对这个交流平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能实现一个互动。

但如果是后者,孩子就要作充分的准备,教材中的这个交流平台只能作为一个支撑,真正的交流应该发生在学生中间。

无疑的,我赞成第三种情况,我也希望第三种情况能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课堂上。

其次,要明白,这个交流平台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关于价值,也就是作用,陈先生提出了三点,这三点哪一点最重要。当然,这也不用说,当然是第三种。我如此说,是因为我有一个担忧,那就是不久的将来,交流平台中的内容也可能变成考试的内容。那就真的是再悲催不过的事情了。大家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因为好的思想被简单执行的例子太多了。试想,如果“交流平台”的内容被编在了考试当中,会是怎样的一种后果?对,那教起来就再简单不过了:划重点,然后背和默写啊。我以为,交流平台既然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就一定要鼓励多元化、个性化,如果这样,即使是考试,也绝不是那样简单了,当然,我更加倾向于不要考试。

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呢?

第一,当然是加深对交流平台的认识。陈先云先生已经说得很到位了,但,我以为还可以更深入一点。交流平台其实是让孩子在交流中更加内化语文素养的平台。通过交流,孩子们要能够认识到自己是否已经真的领会了某项语文规律,学会了某项语文技能,也就是通过交流能够形成一个自我的评价和判断。这对孩子进一步掌握和训练语文要素是有好处的。

第二,就是要统筹规划。交流平台是在“语文园地”里呈现和实施的。但,我们应该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就应该进行规划,这花不了多长时间。只要在学习第一篇课文时布置一下就可以了。甚至,也可以编成学习要求提前发给大家。比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连续细致的观察,而交流平台则通过规律总结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本单元中课文的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那么,我们在教这个单元之前,就可以发一张“单元学习卡”给孩子们:

1.学每一篇课文时,请注意课文中表示作者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的语句,可以画下来作批注,也可以摘抄下来,并且想想,作者是如何做到的?2.你觉得我们还可以如何进行细致观察?3.与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同时,你也试着连续细致的观察某种事物,留心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准备好跟大家进行交流。

当然,这个单元学习卡可以根据老师的能力设计得漂亮一点。最后,到了真正进行交流的时候,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汇报。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可以让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就可以使交流效益最大化了。

第三,最好的评价是展示。对于交流平台中大家的交流,教师最好不要进行“好”“坏”的评价,而更要对孩子的态度和行动能力进行鼓励。同时,交流平台最好让有心的孩子进行作品展示,我想,这将是最好的自我评价。

当然,交流平台还没有真正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但我以为,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和设计,交流平台一定会发挥它最大的效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