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倾声 2020-06-27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慢性心血管疾病,以动脉血压增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若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安静状态时,成人收缩压常超过18.7帕(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12千帕(90毫米汞柱)。高血压常引起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中医认为,先天体质不足、后天不畅和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可导致人体肝肾阴虚、肝火上扰、阴阳失调、脾胃不足、血脉凝滞从而引发高血压。因此按摩治疗应以调和阴阳、疏肝理气、补气养血为原则,来调整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使体液调节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心脑血流供求不平衡,从而达到活血降压的目的。 头部按摩 印堂穴:拇指点按印堂穴50次,以微感胀痛为宜,适度的刺激印堂穴能够恢复大脑的活力,消除头痛、头晕等高血压症状,缓解精神疲乏。 桥弓穴:拇指左右交替按揉桥弓穴50次。此穴在人体颈动脉窦处,适当加以按摩,可使人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注意:按摩桥弓穴,切记两侧同时进行,以免血压降得太快,导致人因脑缺血而出现晕厥。 双手食指做梳头状,紧贴头皮从前发际向后发际推摩15~20次。此法可改善脑部血流状况,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适当降低颅内血压。 风池穴:双手拇指按压风池穴50次,直到患者局部感到酸胀为止。按摩此穴可明显改善颈部、脑部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用食指点按耳部内生殖器反射区1~2分钟,力量由轻到重,以局部发热、酸胀,感觉舒适为宜。 用食指点按耳部肝反射区1~2分钟,以感觉耳部发热为宜。按压此区域可以起到行肝利胆、平肝潜阳的作用,对肝火上扰引起的血压升高有特效。 躯干部按摩 两手五指分开,交替推胸部两侧各35次,以感觉清新舒适为宜。此法能缓解呼吸困难、心悸等高血压症状。 关元穴:食指、中指点揉关元穴50次,此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刺激它可以补虚益损,起到平肝降压之效,能有效调节体液平衡,降低血压。 肩井穴:用拇指点揉肩井穴5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按揉此穴可开窍通经、理气活络、充盈阳气,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 气海穴:食指、中指按揉气海穴50次,以感觉透热为宜,按摩此穴,能够调整植物神经紊乱,安定精神,对消除胸闷、心悸、失眠等高血压症状有显著效果。 神阙穴:食指、中指按揉神阙穴50次,力度适中,适当刺激该穴,可使人体阳气充盈,精神饱满,有效改善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高血压症状。 肾俞穴:双手拇指按揉肾俞穴50次,肾俞穴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可消除因高血压产生的胸闷、心悸等症状。 两手握拳放在腰骶部,用拳背沿腰椎骨两侧来回推摩和叩击1~2分钟,可促进肾脏血液循环,缓解眼花、面色苍白等高血压症状。 用捏脊法在脊柱上进行捏、提、推、拿反复五次,以皮肤潮红为度。可改善睡眠状况,消除由高血压导致的失眠症状。 四肢部按摩 合谷穴:捏拿合谷穴50次,适当刺激合谷穴,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用重刺激手法可引起血管舒张反应,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达到活血降压到目的。 太渊穴:拇指揉按太渊穴50次,以微胀为宜,此穴具有补益肺气、通脉止痛的功效,按摩此穴对高血压疗效显著,尤其对程度较严重的高血压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列缺穴:拇指点按列缺穴50次,此穴有降气平喘、降压消肿的功用,通过按摩它可有效降低血压。 曲池穴:用拇指点揉曲池穴50次,力度适中。按摩此穴能安抚情绪、镇定神经,降压效果十分显著。 捏拿手部大脑反射区3~5分钟,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对血压的控制达到降压的目的。 太冲穴:拇指按揉太冲穴50次,也感觉压痛为宜,太冲穴作为足厥阴经的腧穴,乃肝之原穴,可以调理各种体内气血失衡所致之病,刺激它可以疏肝理气、平肝降逆,缓解因肝气升发太过造成的血压升高。 太溪穴:拇指按揉太溪穴50次,太溪穴有助于调节机体的体液内分泌系统,是补肾阴的最佳穴位,肾阴亏虚可诱发高血压,因此按摩此穴有降压之效。 用拇指按压足部肾上腺反射区1~3分钟,力度较重,此法可活血祛风、平肝降逆,改善血液循环系统状况,降压降气。 用拇指按压足部心反射区3~5分钟,力度均匀,由轻逐渐加重,按压这一部分可刺激心脏,防止血压继续升高,稳定血压。 日常生活中,患者要节制饮食,少吃盐,少吃动物内脏,戒烟解酒,生活要有规律,最好避免情绪激动,不能过度疲劳,保持大便通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