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暖

 百卉争春各自香 2020-06-29

        深冬,晚上下课后回到寝室,手和脚都冷得僵掉。每次面对一室的清冷,就会怀念起家里的那台炉子和那一室的温暖——那是我取暖的地方。

        家乡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炉子。走在民巷里,都可以看到很多从窗子里伸出的烟管,在干燥的空气中静静地冒着白气。就像我家的那台炉子一样。

        那台炉子是刚搬家时买的。那时我还小,还没有桌子高,踮着脚,昂着头,转着圈打量着:暗红色的漆面,亮锃锃的。落地时那一声轻响,仿佛在笑着对我说:“我来了哦。”从此,我家就多了这样一个成员。

        小时候,我就会趴在炉子上一笔一划地写作业,手心被炉子烘得汗巴巴的,热乎乎的,笔就变得滑溜溜的,拿都拿不稳。这时炉子总是“呼呼”地响,热气弥漫整个房间。爸爸会很威严地坐在旁边,有时看看文件,有时又望我两眼。每次他总能眼尖地发现我的错别字,然后很严肃地叫我改错,甚至还会罚抄很多遍。所以我总是很认真,横撇竖捺,小心翼翼,生怕写错。但大多数时候,爸爸会耐心地找来一张纸,把我写错了的字一笔一划地重新写给我看,教我正确的写法。当他回过头来时,我的心又一紧,怕他又说出“那你把这个字再写20遍”之类的话来,没想到他只是很和蔼地问我:“会写了没?”,于是我就用很小声又很不安的回答:“会了”。

        便又听见炉子长长的“呼呼”声,好像长舒了一口气似的。就这样,我在炉子上从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一直写到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其间我在学校的生字听写很少不得满分,这还得归功于爸爸。现在回想起来,我仿佛还坐在炉子边,身上落着爸爸慈爱而又严厉的目光。炉子的温度隔着薄薄的作业本传到我手上,带着爸爸的目光,穿越时空的距离,暖在记忆中,暖在心里。偶尔想一想,仿佛捧在手心里的温暖,珍惜着,记着——总是怕忘了。

        那时,平凡的冬天,妈妈总是在想当天的晚餐。小时候我瘦得像根豆芽菜,妈妈总是担心我生病。冬日是大补的最佳季节,她总是想尽办法给我弄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饭菜。大概是想沾沾我的光吧,爸爸不论工作多忙,有多少饭局应酬,总是会早早地回到家和我们一起吃晚餐。

        吃饭时,炉子一般开得很大,热气腾腾地翻到脸上。我们三个人围坐着,一边吃,一边说笑。中间的小锅里是主菜,有时是“咕嘟咕嘟”滚着肉块的鸡汤,有时是红绿辣椒和泛着油光的牛肉片,“吱吱”地冒着香气。旁边有绿油油的生菜叶,有酸溜溜的鱼香肉丝,有细嫩清脆的凉拌萝卜丝,再配上几跟凉悠悠的酸黄瓜,色泽分明,香气扑鼻,别有风味。一顿饭下来,令人大饱口福,回味无穷。吃完了就窝在沙发上,全身都很舒服,一天的劳累、烦闷,都吃进肚子里都消化了。现在回想起来,肚子仿佛饱饱的,唇齿间还有家里饭菜的香味,脸热热的,眯着眼,盯着亮锃锃的炉子,快要睡了。

        那台炉子,有炉子的家,家中的父母,他们都是我一生取暖的地方吧?带着热气,带着亲情,带着浓浓的爱,就是一直走在寒冬烈风里,我也不怕。

文章作者:甘朗    (2011级802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