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汗就是排毒?那是在伤津液!听听中医怎么说

 心上的翅膀 2020-06-30

在夏季人们都容易出汗,但是每个人出汗的地方不尽相同,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出汗能够维持体温恒定。

出汗也分为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运动属于主动出汗;而天气,环境,心理因素等等都属于被动出汗。

夏季出汗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大汗淋漓,那么很可能是身体亚健康状态,此时就要及时进行调整,也说明你的健康出现问题。

01

不同部位出汗说明什么

头部出汗异常—胃火旺

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本应该是充足的,其固摄力也应很强。一旦头上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或者经常出汗,或许就意味着阳气有些虚弱,另外,这还和胃火旺有一定关系。

建议:睡眠充足,多吃温补食物,如大枣、牛肉、山药、蜂蜜、茯苓。每天也可冲泡枸杞茶饮用。

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

建议: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颈部出汗异常—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不太多,若常出汗,可能与内分泌不调有关,也和体内湿热有一定关系,由于湿性黏滞,导致体内气机不畅,往往表现为上半身或颈部以上出汗。

建议: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多吃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

腋下出汗—饮食口味过重

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情况,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情。

手脚心出汗—异常血虚

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浑身出汗—气虚

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

建议: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

睡着出汗—阴虚

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

建议: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

在人体,阴是基础,阳是功能。阴阳本是互根互利,相生相长,如果阴消耗过大,阳就会无所依托。津液是阴的一种。大量的津液流失,就是耗阴。

02

那么能让津液变少有哪些原因呢?

小便多、拉稀、出大汗、呕吐和高烧不退,都会损耗身体里的阴液。所以如果上吐下泻,到了医院医生都会给我们挂葡萄糖,怕脱水。可是一般身体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好像除了出大汗,其他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常损失阴液的方式,就是出汗!

汗为心之液,由心精和心血化生而成。出汗太多,津液必伤,会直接损耗心精、心血,造成心慌心悸。所以我们一紧张、一说谎就会手心冒汗,这是心神在身体里的表现。

我们以前常听说运动员在比赛后当场倒地死亡,中医的解释就是汗由心液所化,大量出汗导致心阴亡失,心阳无所依附而暴毙。很多人单纯地以为汗就是水分,出汗就是排毒,这是不对的。汗是血,是津液,如果经常性地大量出汗,那不是排毒,是对身体的伤害。

运动是好事,但是不要因为过度运动,而将好事变成坏事。长期大量出汗对身体特别不好!

注:经络调理,不能替代医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