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俊田医案:胃肠郁热水入即吐症验案

 夜听风雨x8q45a 2020-06-30

胃肠郁热(水入即吐)症验案

984年10月2日,诊治彭某一女孩,

病孩之母曰:患儿两天前曾发烧呕吐,用西药治疗后烧退,但呕吐不止,不能进食,口干欲饮水,水入即呕吐更甚,无腹胀和疼痛,小便正常,大便三天未解,曾在某医院肌注爱茂尔等药不验而来求诊。

诊断:脉沉微数无力,舌质红,舌苔薄中心微黄而燥。检查:患儿精神萎靡不振,口唇干燥发红,腹软无明显包块和压疼,体温37℃。

辨症:此乃高热退后余热滞留于胃肠,灼伤津液,热与糟粕互结致腑气不通则便秘,热邪上逆而呕吐。

治则:治疗宜通腑泻热,清热降逆。小承气汤加味

处方:大黄6克,川朴6克,枳壳6克,黄连6克,生地黃10克,麦冬10克,藿香6克,苏梗6克,石斛10克,代赭石12克,一剂水煎服。

第二天患儿之母相告:服第一煎后,大便通畅,呕吐即止,进食饮水均已正常,已告全愈。

按:水入即吐为热邪郁阻肠胃,热与糟粕搏结,致腑气不通而便秘,浊气上逆则呕吐。《内经》病机十九条:“诸逆上冲皆属于热” 古人说:“上逆呕哕者,必观其下。”笔者认为,下者,大小便也,凡有上逆呕吐者必须询问大小便通与否,吾在临症时,凡遇到频繁呕逆,口干欲饮,水入即吐者,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和大便秘结。每遇此症必予以小承气汤通腑泻热,加石斛、生地黄、麦冬生津液养胃阴,黄连清胃肠郁热而止呕。藿香、苏梗、代赭石,降逆止呕。不通腑泻热肠胃郁热难除,呕逆难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