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养娃的方向,就是看大趋势与财富往哪里流

 zhsht16 2020-06-30
昨天的文章《养孩子,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介绍了全局。

我学习的书单已经在写了,近期就和大家见面,投资抄作业很危险,但是书单抄作业不危险!大家可以复制我的学习路径,去构建自己的思考体系哦!
 
昨天写了全局,今天必须写写推理出的结论: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我对“如何做父母”有这样几点前瞻性预判

首先,我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爱研究投资、公司、历史、科技与财务数据的老母亲,因此我比一般人对育儿多了一些宏观视角。
   
所以,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一个小小的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但——

人生的诀窍是顺势而为,随大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这个时代来说,个人莫过于依附在国家这个“体”与科技这个“势”上面。
  
我思考这些,也是因为我要根据未来的趋势去决定怎么养我的孩子,比如,看看他学什么、做什么才能在未来抢得机会。
 
说的俗一点:财富与大趋势流动的方向,不就是我们育儿的方向吗?
 
我认为未来会有这些趋势。把它写下来,争取十年以后回头看看,是否实现了当年的预判。
 
细节可能会有出入,但是大概率也许不会有差池,而且总比固步自封好,因为科技在这个时代是以加速度变化的。

对未来,给多少想象力也不过分。
 
长话短说,我们开始。
  

我的预判之一:将来学什么专业?
 

简要地说,如果你发现——

孩子在儿时,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兴趣差不多,上学之后对理科和文科的兴趣也所差无几,都很喜欢;

在能力上也都能驾驭两者,比如数学科技都学得很好,同时人文类、虚构类的小说童话阅读也很感兴趣,

那么,在将来学科投入精力时,我建议还是选择——
 
理工科。具体说来,IT相关学科将来高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为,随着各行各业的电子化,各个强国之间的竞争还是IT电子技术的竞争,比如5G、半导体、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
 
同时,我们政府、产业的未来共识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走产业跃升的路子,像人工智能、高端制药、汽车工业、半导体、物联网等等将会提供大量的高薪职位。
 
说得俗一点,我们都希望孩子在寒窗十年后能有一个理想的薪酬,那么大概率上,以上产业会提供高薪职位。
 
上面说的是文理比较平衡的孩子。至于那些对理工、数据、自然科学感兴趣的孩子,更不用说——这个时代是为他们天造地设的!

他们的才能在这个时代注定不会被埋没,相反,一定会被及早识别和发掘出来。
 

我的预判之二:学文科,应该注意什么?
 
那有的妈妈会说: 我发现我的孩子对文科格外感兴趣,比如语言、外语、讲故事等,并没有对自然科学与探究表现出明显的兴趣,怎么办呢?
 
别着急,其实我的孩子毛豆目前看也属于这种。

我一直在家里给他启蒙数学,但是我没有发现他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强的数理天赋,只能说他理解力还可以。

而相对于数学,他更喜欢阅读,一本中等厚度、全部是密密麻麻的字的章节故事书or童话书,他很快就看完了,我对他提问,发现他也全部理解了。
 
我刚才说的学理科更容易拿高薪的例子,是针对于在文理之间没有明显偏好的孩子,这种孩子学什么都可以,文科也喜欢,理科也不错。
 
但是对于有明显偏好和特长的孩子,还是应该让他去学那个“即使没有外部表扬与激励都能无条件投入、甚至产生心流”的学科,那是他的天赋所在。
 
“热爱”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是无法被阻挡的。就像我三十岁以后才发现我无比喜欢研究公司财务报表,我就是喜欢这些枯燥的数字,在研究它们的晚上,我不觉得烦躁,反而很享受。
 
有的孩子喜欢艺术,有的孩子喜欢外语,有的孩子能敏锐体察到对方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这都是他们的天赋所在。
 
但是有一条:如果选择了文科与艺术类,千万不要把它们当成技能去学,否则在未来二十年内就会非常被动。

我有一位小学同学,他有一位宝贝闺女,在聚会的时候他就说:“我女儿很喜欢外语,我希望她能在小升初时凭借外语去一个外语优势的初中,考大学时读英语系,毕业凭英语专业八级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就放心了。”
 
我觉得外语是可以学的,但是仅凭英语专业就可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吗?


在未来真的未必。
 
我们全家都喜欢看的一档节目叫做《未来架构师》,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这套节目,会对我们形成育儿的大格局和大视野,有极大的启发!


《未来架构师》有好多集,毛豆最喜欢看的是科学家郑永春介绍人类移民到火星的生活那一集。

而我最喜欢看的则是科大讯飞创始人之一——胡郁讲人工智能那一集。胡郁也是国家“863类人智能项目”首席专家。

 
在科大讯飞讲人工智能那一集,台下观众提了一个问题:
 
“将来是不是不用再学外语了?”
 
这时候胡郁拿出了一个科大讯飞公司研究的机器,现场给大家演示,机器是怎么帮人类解决大部分工具类的翻译问题的。
 
比如你出国去旅游,想问最近的地铁站在哪里,机器可以完美地帮你翻译成出来,也会把对方的回答准确无误的翻译成中文。
 
现在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可想而知在科技指数级发展的十年后呢?
 
从工具价值来说,我们也许在那时真的不用再学外语了。那换个角度,是不是很多专门学外语的人才,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就要失业了呢?
 
胡郁的回答和我想的一模一样,可以视为对诸位父母的一点建议:
 
如果真的学了外语专业,那么如果不想被人工智能淘汰,那就必须要有机器无法替代的优势。

是什么呢?

比如:情感上的优势,比如对人性的洞察,比如对美好的理解和感受力,比如从无到有的创造力。
 
比如,高级的翻译家可以把文字翻译地“信、达、雅”,要达到“雅”的境界,那不仅仅是一种翻译,而是情感的交流,对人性的洞察与体恤,这样的翻译已经是一种文学上的再创造了。
 
 
所以,如果孩子将来想学文科,那这几点务必要注意!——

最好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极大的阅读量);
最好要有深刻的思想;
还要有敏锐的创造能力,并且得对美十分敏感;

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所以我对毛豆的教育,不只是在阅读上的,我经常带他看中国美术馆的画展,带他看戏剧的演出,这都是对艺术上的投资。

光想学个文科技能,只会做一些低端的文字处理工作(其实对于理工科也是如此,不要仅会一些操作性的技能),不要说找一份体面稳定做一辈子的工作了,这样的职业技能在未来的智能时代都比较危险。
 

我们的预判之三:

又一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即将到来
 
一个时代流行什么,跟当下最迫切的需求是有关的。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国家还是粗放型的制造业,学好数理化,就能支援国家建设,像建筑、化工、炼钢、能源等,这些行业无一例外都是理工科。

后来的全民文学潮中,文科曾短暂的占据了上风,但又被商科替代了。

但是在随之而来的智能革命中,弄潮儿很可能还将是理科生为主。
 
我还真的和队友认真的讨论过:这一次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将会和三四十年前的一样吗?
 
我们的答案是: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样。体现在育儿上,方法更是大变样。
 
比如,上世纪的理工科大潮,还是要求工作者死记硬背很多东西的,或者只要会操作,也就可以,对创新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但是,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光景,将截然不同!
 
对于将来这批从事理工科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对新技术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动手能力一定要强——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也没有领导会手把手知道你,你只能自己拼拼凑凑,鼓捣出一个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小玩意儿。
 
而这,必定是将来的科技大潮中最主导的文化——工程师文化。
 
所以,仅凭刷题取得一个优秀大学文凭的孩子,不一定会在这个时代占得多少优势。

相反,素质教育所需要的一切:动手、观察、试错、想象、创造需求,都将决定一个孩子是否能发挥他的潜能。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在毛豆的教育上,从来都是很少让他刷题,而是以启发性、故事性为主。教孩子学习的时候,是否知道知识的意义?是否能真正用它来解决难题?
 
一个时代要来了,我们不希望让他做落伍的人。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的孩子就赶上了这样一个时代。

前篇:养孩子,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