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河豚记

 欧式林 2020-06-30

东坡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萋嵩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少时读这首诗时,只觉得诗人经过桃花竹子、芦芽鸭子的长距离铺垫,最后才让河豚出场,可见先生对此物情有独钟,没往口腹方面去想。

    有了点人生经验,心理就叵测起来。尤其知晓先生作为美食家的另一面后,这首小诗就有点象火堆旁的冰淇淋,诗意消融,透出食欲的意味来。臆想中这是在诗人的潜意识领域举行的盛宴。桃花呀,竹子呀,不过是餐桌上的摆设,芦芽是餐前小食,鸭子是开胃菜,然后是主菜河豚的亮相。从东坡居士对美食的专注态度来看,我们是有理由相信他是曾经染指河豚的。这美食中的尤物是美食者的麦加和耶路撒冷,是考试也是加冕。真正的美食者怎能逃避这极品的挑战呢。

唯一一次吃河豚的经历,发生在1996年。在江阴至扬中之间,一处名为方庐的山寨式乡间野店。方庐建在离堤岸不远的地方,浩浩东流的长江举目可见。树皮屋顶,隔墙和地板都是用竹子搭成,寨门上攀爬着藤萝和紫色的牵牛花,空旷的前院种着石榴、龙眼、枇杷等花果树木。满是青苔的院墙爬着过江龙,墙边通植丝瓜、扁豆,辣椒。

我是作为一次商业会谈的客方被邀请到方庐来的。主人征求我的意见时,特别说明其在烹调河豚方面是地方一绝。我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下来,又随即起了悔意,止不住用商业算计的脑筋思忖为一顿美食冒性命的险是否值得。碍于面子我不能退缩,那时刚好在面子比性命重要的尴尬年龄。但坦率地说,从那时刻直到宴席结束,我都处于不可抑制的内心紧张。一会儿赌咒自己的荒唐,一会儿又无端生出近乎慷慨就死的气概。

方庐给人莫名的安慰。花红草绿的环境非常配合以生命为赌注的饮食冒险。万一出现不测,事件发生在这神仙洞府般的地方,总比倒在城市餐厅油腻腻的地板上来得浪漫而壮烈。主人隐约觉察我的情绪,宽解说大多数人只知道拼死吃河豚这句俗话。当地人还有一句话叫“拼洗吃河豚”。只要河豚洗得干净,是大可不必紧张的。他建议我到厨房看看。

走到厨房,看见厨工在用一把很小的刀子剖鱼。厨工说杀河豚的要领在于下刀准确,刀子小利于把握手感。清洗时则要注意毒素最大的部位,尤其是血液、肝脏、眼睛和生殖腺。他一面解释,一面熟练地操作。但看过一条河豚被剖开和清洗的全过程,还是消除不了内心深处如履薄冰的感觉。

终于河豚被请上桌来。主人介绍这是正宗的野生河豚。因为它的野生身份,所以能够享受与黄花菜共烹的待遇。如果是家养的,就只配跟肉笋组合了。我仔细一看,河豚黑黑圆圆的身子四周衬托嫩绿的黄花菜芽,果然格外诱人。

河豚在有的饭店由厨工尝过才上桌。这无疑能有效加强厨工的责任心,也维护了因果报应的逻辑。河豚如果有毒,一般都在15到30分钟之间发作,大多数先烈都是在餐桌旁就义。主人热情地给我夹上两块河豚,说尽管这家饭店没有让厨工先尝的规矩,但据知多年来没有“事故记录”,因此不妨放心大胆地吃。对一个还有逻辑思维的人,这话起不到安慰效果。激励我的倒是河豚。头几块入口,还因为心惊肉跳而没有心情体会其中的妙处。当那种鲜费肥细嫩的感觉向脑部发出欢快的信号,透过舌蕾在毛细血管中渗透,就全然忘记其中的危险了。当汤在最后被奉上,本食客如同已经跳过龙门的鲤鱼,心理压力已经烟消云散,又鲜又绵的汤汁直喝得清汗淋漓。

饭后沿长江边散步。江风在耳边絮语。阳光在水波间闪耀。人啊,不正是一次次经历不可知的危险,才体验人生的快意?想到这里,就想起书里读过的伊阿宋的故事来。依伊阿宋的逻辑,尽管他羡慕河豚的滋味,但他不会变革河豚,亲口尝一尝。他会让店家把自己绑在餐厅中间的柱子上,观赏这些押上性命来满足口腹之欲的蠢人。这位凭借小聪明听过美人鱼唱歌,骗取过金羊毛,并顺手牵羊把公主拐带回家的冒险者,会巴巴地等着其中的几位咕咚一下栽倒在地来证明他的理性与高明。他应该不会失望。长江之滨的仪征、江阴、扬中等地,每年都传出吃河豚中毒的消息。

后来我阅读东坡的各种传记的时候,总是有意识地寻找他吃河豚的记载,至今未果。想象中东坡居士应擅长烹制这美食中令人激动的美食。那首小诗流露出的平淡与自得表明:于洒脱的诗人,吃河豚是生命的丰富和饱满。危险是不存在的,或者是可以完全忽略的。这就决定了人家是浪漫的诗人,我们只能当不要命的食客。

2002年5月

于广州祁福新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