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邯郸到底有几个慈禧行宫?

 丘山三也君 2020-07-01

城内中街(串城街)的慈禧行宫,大概是这一带最有名的建筑群了。慈禧行宫的正式名称是邯郸行宫,它位于原邯郸专属院内北侧,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邯郸慈禧行宫想象复原图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绪帝逃命西安。次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回到北京,邯郸行宫就是为慈禧沿途建造的行宫之一。

根据记载,1901年11月14日(农历),慈禧曾经驻跸(zhù bì 意思是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邯郸。

慈禧像

根据有关部门档案记载,邯郸行宫现存前后两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前院有正殿和东西厢房;后院有西楼一处,现在还能辨认出原来的面貌。其余的建筑,有的已经被拆毁,有的则被改建为了平房。

这座慈禧行宫的前院,正殿面阔三间13.10米,进深三间9.05米,高8.70米。

丛台区串城街内慈禧行宫正殿

五架梁前后出单步廊,灰瓦大式悬山顶,为七架梁前后廊式的砖木结构,圆檩(liň)方椽(chuán),明间隔栅;两次间为坎墙隔栅。后墙中央,还留有一扇门与后院贯通。

东厢房面阔三间9米、进深1间、灰瓦硬山顶。现前廊改建为了平房,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后院现存西楼二层,面阔3间,五架梁,单步前廊,虽然经过多次维修改造,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它原来的面貌的影子。其余的全是现代平房,院内还建有许多处小房。因为年久失修和长期的雨水侵蚀,大部分房屋顶漏雨墙体裂缝,房屋已成危房。

邯郸行宫于1995年10月被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慈禧行宫所在的南北街道两旁多为民间旧式平房宅院,以四合院为主,街道基本上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

那么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途径邯郸停了几天?住了几个晚上?在邯郸有多少行宫?它的建筑形态是什么?也是邯郸古城大院文化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丛台区串城街慈禧行宫建筑分布示意图

据陪同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时的官员吴永口述、由刘治襄记录出版的《庚子西狩丛说》卷五记载:“辛丑(公元1901年)十一月十二日,(两宫)自彰德起銮,驻跸磁州。十三日由磁州起銮,至邯郸县驻跸。十四日,由邯郸起銮,申刻抵临洺关驻跸。奉旨,明日驻跸一天。十六日驻顺德府。”

由于吴永是从西安陪同皇太后和皇帝同时回銮返京的官员,这是第一手资料,应是准确可靠的。也就是说,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邯郸共住了四夜(磁州一夜、邯郸县一夜、临洺关两夜)三个地方。

慈禧行宫残存房檐

但是,经査,磁州城内没有行宫,也没有找到行宫建筑遗址,史书文献上磁州也没有建行宫的记载。但是,在民间传说中,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路经磁州时是住在磁州马头镇清乾隆年间武魁胡万春“九门相照”的豪宅内。

当时,马头归磁州管辖,又是水陆码头,非常繁华,离磁州不到十华里。因此,在吴永的口述中,把两宫驻跸马头说成是磁州也合乎常情。

慈禧行宫残存立柱礅

而两宫回銮至今オ一百年的时间,民间传说也不会是空穴来风,没有一点依据。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两宫回銮路过磁县时,是驻跸文庙。那么,两宫回銮路过磁县到底住在何处,这还有待专家继续考证,但在磁县没有建行宫应该是肯定的。

至于在临洺关驻跸两夜,据《邯郸大事编年》记载,是在“小天坛”,也没有新建行宫。这样,邯郸境内只有在县城内建了一座行宫。

丛台区串城街慈禧行宫现状

但是据《广平府志》记载却有三座:“一在邯郸县城内,二在城北吕仙祠,三在磁州城内。”磁州城内的行宫如前所述已不存在,那么“邯郸县城内”和“城北吕仙祠”内的行宫,又是什么情况呢?

据民国二十二年《邯郸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德宗(即光绪皇帝)由陕返燕都(今北京),道经邯郸,知县龚彦师即县署修建行宫。”而在该志《地理志名胜吕仙祠》条目内也有“光绪二十七年,两宫回銮,建行宫于庙之左右”,也是不争之事实。

这样在邯郸这座古老的县城内,就有了两座行宫。当时,在一个小小的县城内,建有两座行官也可称得上为城中之最。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有着严格的规模和定制,它是严格按照《周礼》《礼记》及其封建传统礼制来规划的,它的设计理念体现的是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君王至尊、威震四邦。它的建筑形制用于体现封建宗法礼制的象征和帝王权威的威慑作用,要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

那么,在邯郸这个小县城内怎么会有宫殿建筑呢?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李鸿章等和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返京,途经邯郸。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两宫回銮”。

两宫回銮老照片

跟最初的‘西狩’不同,慈禧这次回程没有了一开始仓皇出逃的狼狈,于是回程的路上要奢侈了许多。这次回程,似乎更多的注重了排场和仪式感。

特别是自开封渡过黄河以后,基本上每天走一县,环境、路线、都尽可能派人提前打探。而且,慈禧过黄河后,还有新闻媒体紧紧跟随,时时打探消息,向社会发布。

各地的官吏们为了取悦皇太后和皇帝的欢心,一方面大兴土木,修建两宫回銮时居住的行宫;另一方面大量搜刮民财,准备贡品,孝敬皇上。

慈禧出巡老照片

但是行宫是一种制度,也不是说皇帝住在哪儿,哪儿就是行宫的。查考文献,慈禧自开封渡河,在河南境内就没有行宫;而在进入直隶省(现在的河北省)之后,才有了一系列的行宫。

但是,由于修建行宫的时间很紧,规模小,体量也不大。如果说它是宫殿建筑的话,实在有些勉强,但从它们的建筑理念上,建筑形制上,建筑风格上,建筑装饰上仍执行的是宫殿建筑的定制。因此,充其量只能算是宫室建筑。

袁世凯武卫军护送两宫回銮老照片

历史上,邯郸作为要道,不乏帝、后过往。清代,康熙帝曾在南巡河南后返京时路过邯郸。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南巡狩出邯郸,时城内丛台、城北皇华铺卢生祠俱建行宫。”。这是清代邯郸首次建立行宫,共两处,以备时选。

这也解释了为何慈禧行宫建在邯郸的原因,这行宫原来古已有之,并不是为了慈禧特地建造。只是在慈禧到来之后,地方官员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这里进行了修葺(qì)。

慈禧行宫房檐

虽然作为清末名气甚大的慈禧行宫,曾为邯郸带来近百年的回味余韵,但在近代,其荒废、残坍(tān),几经更替,同样历经了沧桑。

清朝灭亡之后,此处曾一度被邯郸巨商李三和相中,改建为大院,作为给当时的湖北督军、馆陶人王占元准备的下塌处。王占元倒台后,此处又被没收。

从那以后,这里就变成了民居,“行宫”一词,亦渐渐不为人们所乐道。

编辑丨莫不觉

出品丨董晓声

文章来源丨丛台文旅

参考文献

《往事聚沧桑——串城街》

《邯郸大事编年》

《庚子西狩丛说》

《邯郸县志》

《广平府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