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餐厅见到这样一件事: 一个妈妈带着俩娃在吃饭,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 妈妈起身接了个电话,前后不到五分钟,俩娃就活跃了起来,你冲我扔豌豆、我冲你洒果汁,场面一片狼藉。 妈妈回来看到这个场景时,声音瞬间低沉了下来:“你们干了什么?” 俩娃或许预感到了即将面临暴风骤雨,嗫嚅着说:“不是我们干的,是刚才有人路过碰倒了.......” 妈妈更生气了,不管不顾周围人的眼光,大声呵斥道:
最后这位妈妈带着两个哭哭啼啼的娃走了,一路上骂声不断。 虽说娃说谎有错在先,但晨妈却觉得这位妈妈的做法并不可取。 孩子说谎就不是好孩子了吗?我们该如何引导爱说谎的孩子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件事。
很多家长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孩子年纪小,怎么可能说谎呢? 其实并非如此。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数据调查表明:25%的孩子在2岁的时候会进行至少一次撒谎 ;而到了4岁的时候,这个比例更是提升到了94%。 生活中孩子的“谎言”可能随处可见——
2-3岁的孩子对世界还没有清楚的认知,经常会将自己的想象和事实混淆,说出这类与事实存在偏差的“谎话”。 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
所以当孩子说这类谎话时,我们做家长没必要太过在意。 我们要做的是不要随意否定孩子,避免说“你胡说八道什么谎话”,而是告诉ta“你说的东西好神奇啊!” 要知道,一味地否定和打击,只会削弱孩子的想象力。 而且根据李康教授的研究表明: 撒谎往往需要读心能力和控制能力,撒谎的孩子跟不撒谎的同龄人相比,有更加优越的认知表现。 所以家长们不必觉得如临大敌,因为当你察觉孩子说谎的时候,也正说明ta的心智发展成熟,是个“小大人”了。
陈小春的儿子jasper在节目中也曾说过一次谎。 节目组安排了一个活动:
Jasper没有去解决问题,而是转头向别人求助,引得陈小春十分不满。 当陈小春询问他早上做了什么的时候,Jasper用了“领早餐”这种避重就轻的说法。 陈小春觉得孩子说了谎,一怒之下踢翻了碗。 其实趋利避害是孩子的本能,当jasper看到陈小春铁青着脸问他问题时,jasper内心十分不安、紧张。 但这并不是“做坏事”的心虚,而是一种看到家长发脾气时手足无措的应激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记忆往往会出现偏差,只能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东西。 而且孩子这个时候心智发育也还不够成熟,他们感觉得父母的情绪却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时,就会选择“说谎”。 而不少家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对孩子十分失望,并且会呵斥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这样做并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让他们下一次继续重复犯错。 《儿童行为心理学》一书中认为:
所以家长们在与3-6岁的孩子相处时,一定要多点耐心和宽容。 要搞清楚孩子说谎背后的真正原因,陪ta一起纠正错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除了上述两种无伤大雅的谎话外,还有一种谎话是值得家长们警惕的,就是孩子模仿大人所说的谎。 电影《猫鼠游戏》里的主人翁是个骗子大师,犯罪手段神通广大,乔装医生、律师、飞行员,骗取了高达几百万的金额,最终入狱。 而成为这样的职业骗子,与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他的父亲是个生意人,从小他就看着父亲向银行、朋友骗取投资。 父亲生意破产后,他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利用骗术套取生活费。 于是他模仿了父亲以往的谎言,开始了行骗之路。 从这部电影主人翁的经历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家长常常说谎或者打破承诺,那ta的孩子也很难有良好的品格。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懂得诚实守信,否则当某一天孩子对你说“你自己都骗人干嘛要管我”时,你只能哑口无言。 ![]() ![]() 说了这么多,我们想告诉你的是,谎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孩子说谎时,我们不觉察、不在意、不理解。 一个忽视了孩子成长规律的家长,必然教不出优秀的孩子。 而一个懂得包容孩子的小小错误,并且予以适时地纠正的家长,则会给孩子更加灿烂的未来,你也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育儿路漫漫,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做个好父母吧!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迪的话,就点个“在看”吧! *本文为妈妈手册(ID:jqfans)原创,400万宝妈关注的母婴公众号。作者:晨妈,育儿经验丰富的宝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