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码】代工业务衰退夏普品牌乏力:富士康当前的危与机

 家电圈观察 2020-07-01

全球代工业务整体衰退,自有品牌夏普增长遇阻,这些对于处在转型关口的富士康来说,都不是好消息。站在2019年发展新起点上,如何推动夏普品牌的高端回归,如何加速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引爆,考验着郭台铭团队的经营能力和前瞻智慧。

青汀||撰稿

最近富士康有点烦。关于因为受到苹果手机需求疲软的影响,富士康将在明年削减超过40%开支的消息纷纷扬扬。其实,富士康内部把2019年称为是“非常困难和充满竞争的一年”,对此其在苹果手机组装业务上需要削减60亿元开支,并计划裁减约10%的非技术人员。同时富士康还计划削减在A股上市的工业富联30亿元开支。甚至包括富士康在内的母公司鸿海集团还计划裁员34万人。

当前富士康的境况,不只是反映出全球电子产业的恐慌,更多的是中国自主品牌消费电子的崛起,给缺乏自主品牌、自主市场的第三方纯代工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曾经“一口酸苹果”可保富士康衣食无忧的理想生活,开始显现出捉衿见肘的窘境。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会将其归咎为苹果的“锅”,苹果在这些方面的确难辞其咎。但是,早在2016年富士康母公司收购日本百年品牌夏普的时候,其就已经意识到代工模式的弊端以及早晚都会遇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困境,所以才会想拥有自己的品牌。今年出现的情况应该在富士康意料之中,只不过夏普能否成为富士康解套的钥匙,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危局:苹果销售不佳、夏普尚未复兴

成也苹果,败也苹果。富士康的成功离不开苹果公司,作为苹果的重要代工企业,富士康正是由给苹果代工赚取了第一桶金,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如今的制造业巨无霸。

然而,乔布斯之后的苹果,在创新性上的不断下滑,以及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硬件“将死”的困局下,一直到吃了10年老本后,再也难以维持曾经的智能手机霸主地位。今年,苹果推出的三款手机都表现不佳,一季度iPhoneX的生产订单就曾经被削减2000万台,这足以让富士康大伤元气。

除了苹果带来的危机外,原本被认为能解救代工危局的夏普也问题重重。虽然通过低价战略让夏普成功摆脱“巨亏泥潭”,迎来新的局面。但是富士康为时两年的低价策略,几乎是对夏普高端品牌溢价的无情透支,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用户吐槽。其中,中高市场被海信、创维、TCL等中国品牌降维挤压,低端市场则面临着小米、酷开、PPTV等互联网电视的冲击;最终在“前后夹击”中,夏普电视市场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起色和复苏。

可以说,过去2年来夏普电视的做法,却与富士康从代工转向品牌的做法背道而驰,“高贵不贵”的低价策略,并没有让百年夏普成功脱困,而是在不断侵蚀掉因高端品牌溢价带来的利润。

或许,富士康早就意识到代工苹果的危险情况,所以收购夏普,并在夏普的帮助下,还终于成功收购东芝笔记本电脑业务。但是,拿世界工厂的思路改造夏普、东芝等洋高端品牌,有点将鱼翅当粉丝卖,由此造成当前“骑虎难下”尴尬状况的重要原因。虽然富士康已经开始反思,重新复苏并谋求做强夏普品牌,但最近2年来夏普想要在全球电视市场低迷期破局,依靠低价或者贩卖情怀,难度可想而知。

机会:加快智造升级、夏普复兴要尊重规律

当前摆在富士康的面前,还有一条最明朗的选择,那就是向工业互联网转型,机器人替代工人,是降成本、增利润的有效方法。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富士康的做法在紧追海尔、美的等中国企业的步伐,对工业制造体系进行互联网、物联网再造,以“从内部破壳而生”的方式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正在重新激活全球经济,不论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还是海尔、美的等制造企业,早已蜂拥而至、着手布局。其实,郭台铭和阿里集团创始人马云曾有一个“蚂蚁和大象在江湖对决”的段子:“蚂蚁”是互联网,“大象”则代表制造业。如果传统制造企业不积极思考企业转型,那么“大象”会被“蚂蚁”逼得无路可走,有了工业互联网,“蚂蚁”爬到了“大象”背上,实现互利共存发展。

的确,富士康正在走进全球工业革新的历史转折之中,计划也正在付诸行动。它的升级路线也很明晰,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较为突出的目标就是以此摘掉代工的帽子。郭台铭也在不同的场合经常说:“我们不是工厂,而是智能制造基地。”

其实,富士康野心勃勃,未来30年不仅局限于自身定位的改变,而是放眼全球制造工业全局,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它转型升级的载体和跳板,通过这个载体,工业大数据瞄准人工智能发力,争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动权。除了抓住工业互联网的风口,富士康的另一条腿夏普,则亟待“去低价、去低端”,重回科技创新驱动下的高端回归,重新在高质量、高利润、高端品牌这条道路上行走,才能真正为富士康开辟新的增长跑道。

当然,计划能否适应变化,转型能否成功,则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对于富士康来说,挑战不少、机会更不少,关键需要学会取舍、懂得与时代同步伐、共崛起。当年为苹果、诺基亚等品牌代工而为外界熟悉的富士康,世界工厂的地位和职能愈发强大,2017年销售收入达1563亿美元。但是传统制造业的黄金美好时代已经尾声,生存和竞争压力倒逼企业、产业革新加速度。在今年6月举行的鸿海集团股东大会上,郭台铭也透露,鸿海在10年前就决定要用机器人来取代人力,公司内部计划在5年内,将工人裁减80%。”

客观来看,纵观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面临越来越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以及颓势多变的经济形势,不论是制造业,还是创新企业,裁员、缩减开支等做法,将是企业维持相对可持续、适应竞争变化的常态选择,相信富士康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不过,尤其对于年近中年的制造企业来说,转型发展需要有紧迫感,因为眼下大家最稀缺的就是时间。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