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02/18【防疫】慢病人群防护

 su4380 2020-07-01
防疫

疫情期间,原本需要定期去医院复诊开药的慢病患者,应该如何保健康?如何正确监管自己的血压变化?药吃完了该怎么办?出现哪些症状必须及时就诊?国家医疗保障局针对慢病患者,又出台了哪些便民举措?

疫情期间慢病管理原则

研究表明,70-80%的慢病患者都处于病情平稳状态,只要按时、规律、规范用药,就可以保持病情稳定。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

人体血压受季节影响,尤其在季节交替的时候,血压波动明显。过度的血压波动容易导致血管的损害,引发主动脉夹层、脑卒中、心梗等危重症。

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十分庞大,在过去,由于高血压控制不稳定直接导致死亡的占25%,间接导致死亡的占65%左右!所以医生要求:第一不能停药,第二不能断药,第三不能擅自减药;因为只有足剂量的药物才能稳定降压。

如果在家监测血压,确实发现血压控制不太平稳,比如血压低到110毫米汞柱以下,伴随乏力,可减半片;如果血压连续高于140/90毫米汞柱可增加半片。调药期间应多次监测血压变化,连续监测一周。

高血压诊室达标标准:140/90毫米汞柱以下;家庭自测达标标准135/95毫米汞柱以下;高龄老人血压标准可放宽至150/90以下。

今年2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出通知,明确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保障参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减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疫情期间,慢病患者在病情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就近选择社区医院取药。

那么,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社区医院又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社区医院的具体防疫措施

疫情期间慢病管理原则

慢病患者哪种情况需要去医院?
  • 血压急剧升高,高于180毫米汞柱,或者血压过低,低到100毫米汞柱以下

  • 空腹血糖低于3.8毫摩尔每升,或者高于16.7毫摩尔每升

  • 意识丧失、昏迷

  • 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口角歪斜、肢体瘫痪等

  • 出现胸闷、胸背部剧痛等

  • 心率超过100次每分钟

  • 慢阻肺患者咳痰量增加,痰变黄,呼吸困难

总的来说,慢病患者在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大原则:

  1. 疾病指标出现明显变化

  2. 症状出现明显变化

  3. 老年慢病患者家中出现跌倒。

出现以上三种情况,慢病患者需立刻与医院就诊,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