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威磨咀子出土彩绘木马,经科学化验,揭秘两千年前神秘颜料之谜

 历史解密坊 2020-07-02

在近日于杭州举办的“2020丝绸之路周”上,几件汉代彩绘木马,吸引了会场上大部分人的目光。据科学化验表明,这些木马的身上共涂抹了四种神秘的颜料,这四种神秘颜料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20年6月19日时,为了纪念我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六周年,杭州地区特意举办了一次“2020年丝绸之路周”的主场活动开幕式。此次活动发布《2019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并邀请来自9个国家的31位文化遗产领域专家,组成优秀的国际评审团队,对过去一年来的最新考古发现及学术研究,进行专业的研讨并推出相应榜单。

在此次开幕式活动中,共有中外多家博物馆参加文物展览。这些文物品种内涵丰富,专门以围绕“丝绸之路”而展开,从旧石器时代至18世纪、从布拉哈到蒙古、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南海,可谓是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大量古丝绸之路中的丝绸、香料、宝石,墓葬中的陶瓷、古画、陶俑,全都将彻底亮相,还原2000多年前那一条繁荣之路的辉煌与故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诸多展品之中,有几匹其貌不扬的彩色木马,却引起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因为这些木马的身上,隐藏着一个埋藏2000多年的秘密。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我们还是要从头说起。

1955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在甘肃省武威市城西南处的祁连山麓附近,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汉代古墓群。整座汉代古墓群坐落在一片丘陵台地上,其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700米,墓葬集中而又繁密,多是一些土洞墓葬。据当时参与考古的专家称,发现汉墓的地区土壤土质含碱性较大,故此地下文物所处环境较为优越,令墓葬内的棺材与陪葬品保存较好。汉墓中出土的陪葬物品,除了“王杖木简”等少数具有高价值的文物外,其他文物多以木器、丝、麻、草编物为主,其中还包括一些生活实用器。

在考古专家对武威磨咀子汉墓进行发掘时,竟在墓葬的角落中,发现了几个奇怪的木马俑,这些木马整体体型高大,尾部向后托举,略呈下弯状,马身雄健有力,应是以西域地区的高头大马作为模型而雕刻的。不仅如此,它们全身通黑,马鞍为红、白两色,鞍上还存在有繁缛的汉代彩绘图案,显得与其他文物尤为不同。

此时考古专家们感到十分困惑,如果按照汉代时期的颜料品质来看,这些木马身上的特殊颜色,应该早已经因岁月的流逝而彻底腐蚀,亦或是在出土以后被迅速氧化。可是在出土很长一段时间后,木马身上的颜色并未出现变化,反而因为干燥的原因而变得更加鲜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汉代人已经熟练掌握了制作耐腐颜料的技术?为此,考古专家们决定进行深入研究,将所有出土的木马全部送至实验室。

在甘肃省博物馆实验室中,考古专家们在木马身上严格取样,将所有颜料划分种类,并分别以高科技设备加以研究。通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努力,专家们利用X射线衍线技术对木马照射,最终得出结论,木马身上的黑色颜料是墨,白色为石膏,而红色则是朱砂与铅丹,共四种颜料。与此同时,考古学家们还对破损的汉代彩绘木马进行修复,彻底挽救了这一批极为珍贵的文物。正是由于考古专家们的巧妙复原,令汉代彩绘木马重新获得“新生”,继而在活动上被展出之后,受到了各界专家的青睐,并给予其一致的好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5000年的灿烂文明中,祖先曾给我们留下过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眼前的汉代彩绘木马也是其中的一员,它们不仅存在文物价值,同时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正是因为如此,作为后人的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去对其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弘扬最伟大的民族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