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欺负邻国很拽?其实很怂,当年被英国掏空,千万人只反抗两年

 浩然文史 2023-04-16 发布于山东

旧文精选

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三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

当1498年5月17日印度海岸线上出现达·伽马舰队的那一刻起,印度洋乃至整个印度逐渐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脱离了关系。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通过强大的舰队封锁航线,打击莫卧儿帝国的商船,进行贸易垄断,将手工业品、纺织品和名贵的香料贩往欧洲。很快武力贸易演变为赤裸裸的殖民行为。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盯上了孟加拉,这一繁荣的出口贸易地区。1757年7月孟加拉陷落,英国人扶持傀儡米尔贾法上位,以此为始逐步对全印度进行殖民。到19了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直接或间接掌控了印度所有土地。1857年,在被英国殖民的第100年,印度人民终于不堪忍受,奋起发动了席卷全国的大起义运动。

葡萄牙人抵达印度

一、饱受压迫的印度人民

在英国贪婪的殖民行动中遭受剥削最严重的就是农民群体。人多地广的印度作为殖民地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英国提供粮食和初级的工业原料。仅1849年英国就从印度收获价值85.8万英镑的粮食,而这一数字在1858年猛增到380万。为了获得更多的棉花、黄麻和花生。殖民者和还地主勾结在一起通过柴明达尔制(一种定额土地税)和高利贷让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户,以合并土地改变耕种作物。而沦落为傀儡的印度政府更是为了收取赋税从而完成英国索取的财税标准,将税制改为固定税。因此印度农民长时间生活在赤贫之中,反观殖民当局赚得盆满钵满,东印度公司每年三分之二的收入就是从印度农民手中夺来的。与此同时印度手工业和纺织业也遭受毁灭性打击。在英国工业品和纺织工厂的冲击下,大批失业的手工业者不得不离开城市前往农村寻求出路。

印度老照片

但殖民者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印度西北地区的普什图族部落的食盐税被提高了17倍之多,这等同于宣布禁止他们活在世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反抗斗争中,如 1831年梯图·米尔以伊斯兰教教义为依据,声称东印度公司非法,发动数万农民对抗地主和殖民者。伊斯兰教 “清净派”也发起了抗英活动,其成员多是破产的手工业者。一时间,英国殖民统治岌岌可危。

二、印度本土军团:会咬主人的狗

19世纪50年代随着印度全国反英情绪日益高涨,各地区的秘密组织暗中筹划着反英运动。但最终点燃一切的的却是英国人自己组建的本土军队。

英国统治印度靠着的是30万印度雇佣兵和4.5万英国士官。但英人不仅在薪金方面克扣本土士兵,还不尊重他们的信仰。1857年1月,英国殖民当局给印度军团发放新式恩菲尔德步枪。但配套子弹却用猪油和牛油涂抹包装。士兵填装子弹的时必须咬破包装纸,这有违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教义。士兵们普遍认为这是英国人的新一轮宗教迫害。除此之外,殖民者还对士兵们的家族进行经济盘剥。比如驻扎在印度北部的孟加拉军团,士兵多来自奥德土邦。1856年英国当局取消奥德土邦,并在当地实行地税改革,这导致1.4万奥德籍的士兵纷纷向殖民地官员上书表达不满。很快,愤怒的情绪在军队中弥漫,人们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话:“兄弟们!我们是拿外国人的剑亲手刺自己的身体,只要我们联合起来就一定会胜利!”

印度士兵

终于1857年3月,在巴拉克普尔举行的军队检阅中,第34联队的士兵曼加尔·潘德开枪射杀了英籍军官。潘德虽被立即处死,但人民的怒火却因此点燃。同年5月10日位于德里不远的米拉特城的士兵举起首义。他们以莲花作为传递信号的工具,联合民众切断电报线,向德里进军。在德里市民的配合下起义军很快控制了全城。皇宫内,起义军首领告知莫卧儿傀儡皇帝:“将自由的旗帜擎于您的手中,使全印度的武士集合于王旗之下,为夺回自治而战斗。”皇宫外,印度教和穆斯林,低种姓和高种姓们犹如兄弟一般跳舞狂欢,人们用糖果熬制成的浆液犒劳辛苦的战士们,在他们身后是染着熊熊烈火的殖民建筑。这一刻,是印度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幕。

领导印度起义的章西女王

三、起义的失败和影响

德里解放后,起义迅速蔓延全国,两个月内印度北中部城市如阿格拉、坎普尔、巴特那等都相继解放。起初,面对漫山遍野的起义军,英国殖民者惊慌失措。总督坎宁甚至吓得顾不上换衣服,穿着条短裤就连夜逃到了战船上。但由于各地起义分散且没有权威的领导核心,使得英国方面很快反应过来,开始从中国、伊朗等地抽调军队对起义军进行了强力残酷的镇压。

东印度公司和印度土邦

7月,德里附近的城市阿拉哈巴德被英军一次性屠杀了6千多人。在围攻德里时英国人一面对城中军事首领分化拉拢,一面对德里附近城市农村采取坚壁清野政策。英军下令:“就地处死所有印度士兵,无论是俘虏还是伤兵。”就这样德里如同孤岛一般经过三个月顽强抵抗后,最终在封建主的妥协下于九月末投降。德里失败后,全国起义就渐入颓势,1858年3月起义军重城勒克瑙也被攻陷,英军劫掠了超过500万英镑财物。6月18日的瓜廖尔战役中年仅23岁的章西女王英勇牺牲。此役后印度再无大规模的起义团体,只剩些散兵游勇打着游击。最终1859年起义被彻底镇压。

章西女王

起义结束后,英国国会开始调整对印政策,首先撤销了东印度公司的权力,并通过《改善印度管理法》规定印度由国务大臣领导的十五人参事会直接管理。但印度的处境并无好转。殖民者注意到了起义中印度人民巨大的力量,也看到了印度封建主和宗教头目软弱贪婪的本质。所以开始勾结印度上层贵族和宗教头领,一起对下层人民实行统治和镇压。1858年11月英国女王下令:“尊重当地王公权利、尊严和体统”。英国通过以印制印的方式,将民众对英国殖民的不满转移到内部的种姓高低和宗教矛盾上来。

一战中的炮灰印度士兵

此后的印度人像是在战争中磨失掉了最后一丝勇气一般,安然地接受着本土统治阶级和英国人的双重压迫。一战时,英国不仅征集了超过150万的印度人前往前线充当炮灰,还把印度当成提款机。至1918年11月,英国从印度运走370万吨的各种装备和物资,并拿走了500万吨粮食为军需,这直接导致1918—1919年度印度缺粮近千万吨,仅仅一年就有120多万人饿死。就算是这样印度仍未爆发像1857年那样的大规模起义,相反战后像甘地这样的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更受人们的欢迎。

“圣雄”甘地

文史君说

为何涉及所有阶级,并且有一千多万人参与的大起义仅仅两年就失败了呢?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大多数地主与英国人达成协议,起义者队伍便立即瓦解。”起义军除了人多势众和一点足以称道的勇气外一无所有。没有革命纲领,各地之间没有密切配合,只要英人稍加笼络封建主们,革命就会轻易走向失败。印度1857大起义失败背后反映的实际上是印度社会长期存在的劣根顽疾:种姓制、落后的教育、愚昧的宗教。这些问题不解决,印度在20世纪乃至21世纪还会遭受到更多的失败。

参考文献

赫库尔克:《印度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年出版。

闵光沛:《殖民地印度综论》,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6年出版。

路伟:《殖民地时期印度农民起义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发表。

(作者:浩然文史· 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