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闲诗简淡,《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赏析

 小萌娃爱学习 2020-07-02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白话译文 :

诗人居住的山园两边的山上种有许多高大的松树和毛竹,这些松林竹林遮天蔽日的仿佛要与天上的白云相连接,这地方山清水秀,邻里相处融洽和谐。这不前几天才去主持“秋祭”社日的人家里分回了一份祭肉,恰逢床头那瓮白酒也刚好酿好,正好可以小酌几杯;

秋风起时山园的梨子剩不了几个了,枣子倒是挂满枝头。这不,村里头那些嘴馋贪吃的孩子们,正举着长长的竹竿费劲地想多捅些枣子下来,看他们互相配合的样子真是有趣极了。可莫让家里头其他人把这些孩子们吓跑了,好让诗人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为平淡的闲居生活增添一点乐趣。

作品赏析:

通读整首词,一个“足”和一个“闲”字把词人的情感表露无遗,一“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邻里相处和谐的闲居生活的满足。

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词人觉得偷枣的儿童顽皮、有趣,而词人闲得在角落里“静”看这些孩子任意施为,更进一步展现出作者的悠闲,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前生活的喜悦之情。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云遮雾绕,笼罩着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松林、竹林,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如果只是环境优美尚不足以说明“万事从今足”,紧接着词人又对人文环境做了补充说明,字里行间透露出邻里之间相处的和谐。

“分社肉”之举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对人文环境的满意,据考当地逢春秋两次社日,祭祀完成之后,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之说,而能参与“分社肉”也是词人被当地村民接纳与认可的一种表现形式。

上片描写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人居氛围。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梨较枣早熟,且小孩子摘梨喜欢骑在树上边摘边吃,而枣树由于树身有刺,通常以长竿敲击枣树枝头,所以收枣子又叫“打枣”。非亲眼所见当不得而知,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与适应;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隐居或是闲居的生活在古代来讲基本上是比较闲的,而有几个孩子偷偷到诗人的果园中打枣,算是给平淡的闲居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当然是不能让家里人把这些小孩子吓跑了。

下片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既有很强的情节性,又具强烈的行动性、连续性。可以设想,如果画家把这场面稍事勾勒、着色,就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农村风俗画;

这首乡情词,描写的是诗人隐居之所的村子里一片升平气象,少有矛盾与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愉快。

小问题:

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就分享到这。关于村居生活,不管是古代的文人骚客与现代繁忙的都市人都心向往之,那么同学们喜欢哪些描写村居生活的古诗词,为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期待你的分享!


“小萌娃爱学习”期待您的持续关注,我们定期更新探讨关于小学孩子生活及学习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与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