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锋原创散文丨点点滴滴忆母恩

 真言贞语 2020-07-02

点点滴滴忆母恩

文/亚锋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一辈子就在地里家里忙碌劳作。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说不上有多大成就。她从来不打扮自己,甚至没穿过几件像样的衣服,但母亲在我心中是最伟大的母亲,是最漂亮的母亲。母亲离开我们已几十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就在我身边,在我心里。

母亲一共生了八个儿女,长大成人五个。母亲从不会把孩子搂在怀里,宝贝长宝贝短地哄着你玩,相反,她对每个孩子都要求很严格,态度很严厉,急了还动手打。我是我们兄弟姐妹中最淘气的一个,没少挨母亲的笤帚疙瘩。有时我真觉得母亲并不爱我们,有一件事让我彻底明白了,我们每个都是她的心头肉,她深爱着我们每个人。比我小几岁的一个弟弟,出生两个多月就病死了。母亲紧紧地抱着他已经冰凉的小尸体不放,撕心裂肺地号啕大哭,“儿呀,你怎么啦?你睁开眼睛看看妈呀……”之后,她几天不吃东西,夜里也不睡觉,眼睛红肿着,嗓子哑的说不出话来。她的最大的两个孩子就是我的大姐大哥,也是很小就夭折了,那时我还没出生,不知她痛苦成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在那样贫穷的条件下,她把我们几个拉扯长大,付出了多少心血。

母亲在什么事情上都让着别人,替别人着想。她也时常教育我们,要学会谦让,遇事多替别人想想。读小学时,每天晚上我们三四个孩子围着一盏煤油灯做功课,母亲劳累了一天,也还要缝缝补补做针线活,但她总坐在我们身后,借着从我们中间缝隙中透过来的光做活,我们劝她离灯近点儿,她总是说,你们还小,不能伤着眼睛,写作业要在亮地方写。平时吃饭不过是贴饼子,粥之类的,按说没什么可让的,可母亲总把嘎渣好的饼子让给大家吃,她专挑看起来不是熟得很好的吃,粥,她吃稀的,把稠的留给大家。偶尔吃一顿差样的,她更是让了这个让那个,大家都吃了,她吃剩下的。从母亲身上我懂得了让是一种美德,一生中涨工资我让过,提职我让过,分房我让过。有人对我说,“你可吃大亏了!”但我觉得学习母亲的样子,我心中很坦然。

母亲总告诉我们,人活着就得干活,干活是人的本分,要学会干活,干活不能偷懒。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总是一天从早忙到晚,从不停闲,忙完外头忙家里。我们上学时,背起书包上学,放下书包干活是常态。寒暑假,今天学校放假,明天就到生产队去干活,一干就是整个假期。我们在队里干活总能挣到最高分,评分的时候,社员们都说,他家的孩子干活不偷懒,干得又快又好,该评最高分。大的下地干活,小的就得在家做饭,我们几个都是七岁开始学做饭,贴饼子,蒸窝头,熬粥,人人都会做。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的一生,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从不偷懒,总要求自己要比别人多干些。全校百十名教职工到农场劳动,无论是播种,锄地,收割,我从不落后,不是第一名也是第二名。有位身高比我高,体格比我壮的同事对我说:“我就纳闷了,就凭我这身板,怎么干活就干不过你呢?”我心里明白,地里的活我从小就干,干起来得心应手,再就是别人抽颗烟喘口气的时候我也在干。

有一件儿时的小事,我一直记忆犹新。我家院子外边种了一垅甘蔗,就是一种甜高粱,结的穗和高粱一样,成熟后秆是甜的,撕去皮可以嚼着吃。有一天隔着玉米秸障子我看到有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在偷撅我们的甘蔗,我一下就急了,想跑出去揍他,母亲赶紧拦住我,“不许出去!”我说,为什么呀,他在偷咱家的东西!母亲说,不就是几根甘蔗吗?街坊邻居地住着,送给他几根过不着吗?外边那个孩子听到我们在院子里说话,拿着两根甘蔗跑了。事后母亲对我说,遇到事一定要冷静,想想别人的感受,想想后果,当时你要是出去,他肯定很下不来台,弄不好你俩就得动手打起来,以后邻居还做不做了。得容人处则容人,这就是母亲。平时,我们哪个孩子要是在外面与别人闹了矛盾,发生了口角,回到家里母亲总要先批评我们,她总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是个急脾气,有时遇事不够冷静,可一想到母亲,我的火就消了一半,真的发了火,事后很后悔,总要在心里向母亲承认错误。我可以做到,有人排挤,我可以走,有人看上这个位置,我可以让。退一步海阔天空,路更宽敞。

母亲一生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特别是从不为自己花钱。那时家里养着几只鸡,鸡产的蛋从来舍不得吃,要拿去换钱,用来买油盐酱醋。门前有两棵枣树,每年结了枣,也不允许我们摘着吃,要等到都成熟了,打下来,拿到集市上卖钱,我们只能吃掉到地上摔坏的,或是长了虫子的。一块破补丁在母亲那里都是好东西,舍不得扔掉,要攒起来打布袼褙,给我们做鞋。母亲告诉我们,过日子能省就省,不能乱花钱,别说现在没钱,就是以后你们有了钱,也要攥紧了花。母亲就是一分钱也要掰两半花的人。母亲的节俭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平日袜子破了,自己补,鞋坏了,自己修,缝缝补补的活我们都会做。我认为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能不修边幅邋里邋遢,那是对学生不尊重,所以我比较注意自己的仪表,但穿衣服也只是合体利索就好,从不追求多么贵多么高档。别人已经花几十元甚至几百元做一次头发了,我仍然找十块八块就能解决的小理发店。买东西总要货比三家,捡便宜的买,买菜也习惯多走走多看看,买又好又便宜的。很少去高档商场,常去的是超市和菜市场,再就是早市。要是看到有排队的,一定凑过去看看,因为那里往往是在卖特价商品。

母亲一辈子都在为别人忙碌。爷爷在世时,要侍候爷爷,然后就是为父亲,为我们这帮孩子操心劳累。那一年我忙完了高考,忙完了学生填报志愿,回家去看望病重的父亲。回到家才知道父亲已经不能进食,病得很重。我拿着父亲的片子,跑医院,找专家,回答都是“已经没有手术的价值了。”我和哥哥凑钱为父亲准备了寿材,并把一切都托付给了哥哥,我就赶回去上班了。临离开家时,母亲送了我很远,久久舍不得回去。我说:“妈,您要多保重身体,别太累了,过不了多久我就能调回关里来了,到时候我接您和我们一起住几年,享享福。”母亲说:“你爸的病你也别太着急上火,他身边不是还有我嘛,我会照顾他的。你好好上班工作,别惦记家里的事。”回到单位不久,我接到哥哥来信,预感到父亲情况不好,我颤抖着双手拆开信,看到的却是母亲走了,如五雷轰顶,我难止悲痛,泪流满面。原来自打父亲生病,母亲就一直着急上火,日夜操劳,吃不好,睡不着,身体每况日下。一天夜里,她为了照顾父亲解手,一下子从炕上栽下来,从此不省人事,还没等哥哥给我写信,只几天功夫,母亲就离开了我们。母亲走了,哥哥只好把为父亲准备的寿材先给母亲用了。那时从家里寄一封信要四五天才能收到,所以我收到信时,母亲已经入土为安了。我还要和哥哥一起凑钱,赶紧再为父亲买寿材呀。没有钱,我回不了家,再说回去也无济于事,不如把钱寄回去有用。就这样母亲父亲相隔几天先后去世,我都没有看他们最后一眼,送他们最后一程,这是我终生最大的遗憾,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母亲忙碌一生,劳累一生,最后还是为了照顾父亲,她先走了。

母亲的恩重如山,母亲的爱深似海,岂止是几行文字记得清说得尽的呀!母亲,你是最伟大的母亲,你是最美的母亲!母亲,你永远活在儿子心中!

(2020年5月10日 母亲节 北京)

【作者简介】亚锋(男),北京市人,一个学数学的文学爱好者。终生从教,担任学校各级管理工作但不曾离开讲台。在职期间撰写大量应用文章,发表多篇论文,也有文学作品见诸媒体。退休后在打工和操持家务的空隙坚持文学创作,已陆续出版《秋叶集》及续一、续二和诗集《心韵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