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年了,「无间道」依然是港片最后的巅峰

 全球影视频道 2020-07-02

进入新世纪后,香港电影日渐式微。

那时候的港片,基本上属于出一部垮一部,一没票房,二没口碑,本土的票房市场被好莱坞逐步蚕食。

就在香港电影将要被人们遗忘的时候,一部注定要载入影史的电影出现了,不仅开创了时代,还成了经典。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即使过了18年,依然是港片最后的巅峰。

《无间道》系列三部曲,有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交错倒置的叙述时空,却将故事讲的滴水不漏。

正如导演刘伟强所说的那样:“你可以随便从哪一部看起,然后接下去看都成立,而且每一部都是相对独立的。”

它的伟大已无需赘述,能够被好莱坞买下版权翻拍,且翻拍版还可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足以证明《无间道》的恒久魅力。

《无间道》的故事全部涵盖在片名里。

所谓无间道,其实讲的是人性的挣扎,人生的错位与命运的捉弄。

如果把无间道拆成两部分,即无间与道,无间二字指佛教中的无间地狱,意为刑罚永不间断,投射在电影中便是选择决定走向。

道为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电影中的众多人物都是为道而活,区别在于各自的道义不同。

在香港,以前的警匪片,是非黑白清楚,警察、黑社会分明,而且结局大都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但《无间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套路,警方的卧底不再是有着坚定心理的脸谱化的形象,黑社会也不都是坏人。

很难想象,港式警匪片竟然没有多少枪战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智斗,警察、黑社会互相在找卧底。

令人惋惜的是,此后的港产警匪片,甚至是整个华语电影,都是在无限放大《无间道》的某一部分,再无超越之作。

《无间道》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对人性的探讨,将人性的贪嗔痴赤裸裸的展现在银幕上。

电影以黑白对立为主题,构建了一个能够残骸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的现代版的无间地狱。

地狱中的“鬼怪”们,有着极强的贪念,对于自己想要得到的竭力争取,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他们贪权力、贪金钱、贪地位、贪身份、贪名誉,凡是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他们都存在大大小小的贪念。

他们还有仇视与怨恨,若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如在《无间道1》里,刘建明(刘德华饰演)为了当一个洗净过去的好人,不惜杀掉阻碍他的所有人。

他们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黑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做事,以自己的所在的圈子制定规则。

法律对好坏的约束,很多时候只是一张看起来有很多字的纸,黑老大可以在警局随意行走,警局高管也可能是罪恶的化身。最新电影

他们等不到人生长远的喜剧,迎接他们的是终将会到来的悲剧。

除此之外,演技也是《无间道》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无间道》中,每个有台词的演员都贡献了不俗的演技,单以梁朝伟为例,有一个镜头可以体现梁朝伟的“眼技”。

黄志诚(黄秋生饰演)是陈永仁(梁朝伟饰演)的顶头上司兼唯一对接人与知道他卧底身份的人。

两人在天台会面后便分别离开,但黄志诚却被一群人扔下了楼,砸在一辆的士上,陈永仁转身看到了这一切。

这时,华语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场眼神戏出现了。

陈永仁看到黄志诚摔死后的情形经历了四个层次的情绪递进,且大都通过眼神传达。

由于两人刚分开没多久,此前一直这样接头从未出过事,所以当陈永仁看到黄志诚死在自己面前的第一眼是茫然的。

渐渐地明白过来并慢慢向黄志诚靠近,他发现了事情并不简单,但还是带着一丝不明所以。

他的眼神中少了懵逼,多了恐惧的味道,因为他知道如果死的那个人就是黄志诚自己将面临怎样的境遇。

在确定后,他满眼都是难以置信,不敢相信黄志诚竟然真的死在自己面前,而且死的如此突然。

陈永仁太清楚,失去黄志诚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失去了自己的身份,还失去了一个仅有的可以说真话的朋友。

崩溃一瞬间袭来,这也是他在这个片段里的最后一层情绪。

陈永仁的眼睛里透露出了无助,他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以至于傻强强行把他拉走,他都没有从崩溃中走出来。

随着《再见,警察》的插曲响起,那种悲从中来的绝望感被渲染的淋漓尽致。

像梁朝伟这样拥有顶级演技的演员或许不多,但香港电影从来不缺好演员,可惜的是,香港电影缺《无间道》这样的好电影。

就算将标准降低一点,从《无间道》问世到现在,这18年间,香港电影中能够称之为翘楚的警匪片屈指可数。

有且仅有《PTU》、《神探》、《无双》等,基本上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剩下的大都是公式化的电影,无多少新意。

结局无外乎三种,主角失败,人生就此毁灭;主角历经艰辛,终于扳倒了邪恶;主角自己成为了恶龙。

看这种电影,不需要多动脑,只要了解公式,就能猜出电影的结局,而且正反的相斗,皆以枪战推进。

究竟是什么致使香港警匪片,从《无间道》之后,开始没落,原因不止一条。

一是香港电影衰落了,不再具有剑拔弩张的生命力,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敢冒险,只愿意待在舒适区;

二是人才断层,新生代无一人能担当大任,中生代心思都不在电影上,能依赖的只剩老一辈,可他们还能维持状态几年;

三是香港电影人的格局太小,他们中大部分人经常性坐井观天,活在过去的影子里,不甘心接受改变,可他们忘了拥抱未来,才能有未来;

四是他们的思想、文化,难以与内陆产生共鸣,随着内陆的崛起,香港电影必然要接受北上,但制度不一让香港电影水土不服。

还有缺少好的编剧,这不仅是香港电影的问题,也是整个华语电影面临的大难题。

现在的编剧只会对警匪片中的商业元素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如有故事黑社会+妻离子散警察+无脑枪战+动辄上亿交易+软色情。

在他们的构思下,反派毫无魅力可言,智商、疯狂、完整的世界观,一样都不占,或者只占神经质的疯狂。

而一部成功的警匪片,首先是反派要立得住,然后才能与正义方展开势均力敌、精彩绝伦的对决。

时代的变化、制度的限制,其实已经让原汁原味的警匪片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警匪片能依靠的只有音乐、剪辑和场面调度,外加一帮老戏骨,用他们高超的演技,强行续命。

为了再续辉煌,香港电影想了许多办法,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妥协,让警匪片落入主角们西装革履耍帅,顺便谈场恋爱的尴尬处境。

就连把政策研究的极其通透的内陆,也只能拍拍《心迷宫》、《追凶者也》、《白日焰火》等土味犯罪片。

所以才会有《无间道》之后,再无香港电影的说法,甚至可以夸张点,《无间道》之后,再难看到同等级的华语警匪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