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75】孝顺,就是让老人心满意足

 新文艺 2020-07-02

“V”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知行合一。

每天陪孩子读(听)书不少于5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关于什么是孝顺,网络上有很多说法,总结这些说法,孝的根本就是要“敬”,心不敬,给老人再多的钱财,老人可能也不会满意,那也就不叫孝了。
小编的爸妈能从农村老家走出来,安心地到小编所在的小城里居住,完全是得益于朋友的照顾,每每提及,爸妈总是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所以,每年春节,爸妈总是要用农村人“最高的礼节”(请贵客到家里吃顿饭)回报这位朋友。虽然现在都不缺顿好饭,但是朋友赏脸,到家里坐坐,喝点酒,吃顿饭,唠唠嗑,他们的心里也就满足了。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积极响应,不走亲访友,不会客聚餐,爸妈没事的时候也会看看新闻,当然心知肚明。但是每每电话聊起来,总觉得有心事,心心念盼着疫情早些结束,让朋友早早复工,早早把他请到家里来吃顿饭。
疫情形势好转之后,上级也允许一些企业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复产复工了,爸妈就开始天天念叨着要让朋友到家里吃饭,并再三保证,其它人谁也不叫,绝不扩大范围。小编实在拗不过,就把爸妈的心意跟朋友转达了。朋友顾及他们岁数比较大,不想让他们忙活,于是就抽空自己动手,做了一些饭菜,邀请爸妈过去同吃。爸妈坚决不同意,非要他们动手做、一起吃才能安心。小编实在拗不过去,只能跟朋友商量,让爸妈动手忙活忙活,吃一顿他们做的饭菜。
这天早上,爸妈早早地打电话给小编,问落实的怎么样了?有没有变动?并再三地提醒小编,让我们早早过去帮忙包饺子,捎带着买些鱼虾、肉菜之类的。唉!他二老非要请客,还摊派给我们,让我们出工出力花钱买东西,这到哪儿去说理啊?!哈哈哈......
前几天,听说有位90岁的老太太(好像还是某位名将之女),64岁的儿子感染了新冠肺炎,老太太执意要住进隔离病房,亲自忙前忙后地看护儿子。在儿子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之后,她仍然向医护人员借来纸笔,给儿子写下了“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治疗,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的字条,连同500元现金托医生捎给儿子,鼓励儿子要坚强,嘱咐儿子要照顾好自己。
儿子再怎么长大成人,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一百岁,在父母(只要还健在,哪怕行动不便)眼里仍然是个孩子,父母仍然会像对待小孩子一样不遗余力地照顾他,倾尽全力地护着自己的孩子,哪怕自己行动不便,哪怕自己孱弱无力,在孩子面前他们永远是超人,永远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所以,前段时间网传的一位德高旺重的老教授,在家里请自己的学生吃完饭之后,会喊他的妈妈收拾桌子、清洗碗筷,而他的老妈妈也会高高兴兴地去收拾。老人收拾完之后(虽然可能收拾得并不干净),就会心满意足地安心地回屋歇着了,因为她感觉自己还有能力,还能为儿子再多做些事......
所以,小编以为,孝,不仅是让老人吃饱穿暖,衣食无忧,还要让他们得到敬重,不露声色地顺从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心满意足,笑口常开才能健康长寿。


《玉兰花开》   摄影:吴新光


拍摄感悟:

人如织,花如海,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众里寻她千百度,也可能很难被发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